针刺极泉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1-01李珍珍
李珍珍,张 瑛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
腧穴应用
针刺极泉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珍珍1,张 瑛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
目的:观察应用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8人,对照组36人,治疗组采用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根据肩关节疼痛程度(NR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NRS疼痛等级、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同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12例、17例、6例,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且应用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值得在临床运用和推广。
针刺疗法;极泉穴;肩周炎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又称“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等。国际上目前将该病定义为排除肩关节器质性疾病以外的病因不明的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障碍[1]。其发病具有起病隐匿、解剖结构特殊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等特点,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2]。针刺是保守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之一,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报道甚多,但多采用手阳经穴位治疗,而应用手阴经穴位为主的治疗报道较少。笔者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对80例肩周炎患者分别应用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法及单纯常规针刺法治疗,现将两种治疗方式对比,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80例病人全部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病房及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40例,对照组为单纯常规针刺法治疗40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最后纳入统计38例;对照组脱落3例、剔除1例,最后纳入统计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肩周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规定的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多为慢性起病;②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③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④肩前、后、外侧有压痛,活动受限,以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以及内旋时明显;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30~70岁,性别不限;③病程3个月以内者;④愿意接受针灸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察者,如服用镇痛剂等;③同时患有颈椎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结核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肩部疼痛者,合并有心、肺、肝等疾病者。
1.5 剔除标准
①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受试者依从性差,不能履行规定义务,疗程中自行退出者;③疗程中发生其他不适,被中止试验者;④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针刺组)
取穴按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3]。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和阿是穴。远端配穴:手阳明型配三间;手少阳型配中渚;手太阳型配后溪;手太阴型配列缺。操作:患者侧卧位,用75%酒精在进针点行皮肤消毒,采用0.35 mm×40 mm毫针,直刺20~40 mm,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
2.2 治疗组
先针刺极泉穴,针刺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上肢取外展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刺极泉穴时避开腋动脉,采用0.30 mm×75 mm毫针直刺进针,进针深度20~30 mm,平补平泻。如肩前痛,极泉穴前1 cm左右处傍入一针,针尖朝向痛点;如肩后痛,极泉穴后1 cm左右傍入一针,针尖朝向痛点;如肩痛部位广泛,极泉穴前后1 cm处各傍入一针,以加强刺激量。针刺毕,留针,患侧上肢内收,余常规针刺同对照组。
两组均为1次/日,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辅助治疗:两组针刺后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每天2~3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肩关节疼痛 肩关节疼痛程度[4]:采用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l ratingscal,NRS),由患者在标尺上(10分制)根据疼痛自评:无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为1~3级,中度疼痛为4~6级,重度疼痛为7~10级。观察时间为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
3.1.2 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 对肩部5个动作进行量化评价,采用Melle评分量表。分别为:①肩外展 <30°(3 分),30°~90°(2 分),91°~120°(1 分),>120°(0 分);②肩中立位外旋 <10°(3 分),10°~20°(2分),>20°(1分);③ 手到颈项:不能(3 分),困难(2分),较容易(1分),正常(0分);④手到脊柱:不能(3 分),到 S1水平(2 分),S1~T12水平(1 分),至 T12水平以上(0分);⑤手到嘴:完全喇叭征(3分),部分喇叭征(2 分),肩内收0°~40°(1 分),肩内收0°(0 分)。观察时间为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
3.2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肩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肩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3.3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4统计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非参数方差分析,方差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校正t检验,配对t检验用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疼痛程度(NRS分级)比较 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NRS疼痛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者有可比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有效缓解肩周疼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RS疼痛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肩周疼痛方面较对照组具有优势。见表2。
表2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NRS分级)比较(±s)
表2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NRS分级)比较(±s)
时间n Z值 P值无痛 轻度 中度 重度 无痛 轻度 中度 重度治疗组38 0 12 16 10 23 11 3 1 -6.078 <0.05对照组 36 0 10 19 7 10 16 6 4 -3.800 <0.05 Z 值 0.152 -2.914 P值0.879 0.004治疗前 治疗后
3.4.2 肩关节 Melle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elle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较对照组具有优势。见表3。
表3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Melle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Melle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t值 P值治疗组 38 9.86 ±2.220 3.82 ±2.893 6.05 ±1.972 18.92 <0.01对照组 36 9.47 ±3.194 5.22 ±2.663 4.25 ±2.034 12.53 <0.01 t值 0.167 -2.172 P值 >0.05 <0.05
3.4.3 临床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两组肩周炎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症状、体征方面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比较(n)
4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肩周炎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外因责之于感受风、寒、湿等邪或跌仆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内因责之于体虚,气血化源不足,不荣则痛。无论内、外因所致之病,性质属虚或实,其病理基础都是气血瘀滞、闭阻不通。针刺体表腧穴,可激发人体脏腑经络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5],针刺可以提高机体痛阈,扩张血管,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炎性介质的吸收。而大量临床资料也显示出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6]。常规针刺组选穴依据是: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穴,与奇穴肩前、阿是穴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经活血而止痛,辨经选取远端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上述常规穴位是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也是经典用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在取穴上重视局部取穴,同时在辨证辨经的基础上选取远端经穴,符合现代临床治疗肩周炎的经穴选取规律。
取极泉穴用意有三:首先,极泉穴位于上肢的最顶端,腋窝正中。针刺极泉穴时,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腋腔。极泉穴处皮肤有丰富的感受器分布,皮下组织松散,内含丰富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结,腋腔则是由胸廓与臂部之间的肌肉组成的腔隙,是臂丛、腋动脉、腋静脉的径路。研究证实,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是实现针灸作用的基本路径[7]。如针刺极泉穴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的血管、神经等,而肩关节密集的神经分布,肩关节囊、滑膜等处的新生神经纤维是肩周炎疼痛剧烈的生理学基础[8]。因此,针刺极泉穴可以产生一系列疗效反应。其次,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腧穴,心主血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此针刺极泉穴有利于调整心的生理机能,对于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气血的调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极泉治四肢不收”,又如《针灸大成》所言:“主臂肘厥寒,四肢不收”,都说明此穴具有较好的理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最后,极泉穴为阴经上的穴位,《灵枢·寿夭刚柔》记载:“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可以理解为筋与骨的病证,选取阴经腧穴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清·张志聪对此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此言用针者,当取法乎阴阳也,夫阴阳气血,外内左右,交相贯通。”说明选取阴经上的极泉穴治疗肩周炎,可以激发阳经经气,从而达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1]李伟,詹红生,陆念祖.肩周炎国内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44-4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3]高树中,杨俊.针灸治疗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4-35
[4]严广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3):410
[5]梁兴森,温优良,林吕.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的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73-75
[6]权可,靳鹏超,权海霞,等.针刺治疗肩周炎尽况[J].现代中医药,2014,34(3):83-86
[7]郭义,方剑桥.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3
[8]何勇,刘威,王大明,等.肩周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10):987-99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reated by Needling Point HT1
LI Zhen-zhen1,ZHANG YING2△
(1.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1,China;2.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Wuhan 430061,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edling point HT1 combin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fo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Methods:74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n=38)and the control group(n=36).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acupuncture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needling point HT1;whereas,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therapy.Therapeutic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observing shoulder pain degree by using NRS scores and shoulder joint activity by using melle scores.Results:Both kinds of treatments could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shoulder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however,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 <0.05).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re were 5 cured cases,22 obviously effective cases,9 effective cases,and 2 invalid cases;compared to 1 cured cases,12 obviously effective cases,17 effective cases,and 6 invalid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needling point HT1 and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can relieve shoulder pain and improve shoulder joint activity,and i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This combined treatment i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which is worth of popularization.
Acupuncture therapy;Point HT1;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R246.2
A
1005-0779(2017)10-0031-03
李珍珍(1992-),女,2015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瑛(1960-),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