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I-FABP、DAO检测及其对AMVT患者肠黏膜缺血坏死的预警价值
2017-11-01厉双安赵金伟田维军
厉双安,赵金伟,吴 杰,田维军,马 震
( 1.长春市中心医院, 吉林 长春13005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3.吉林省人民医院)
血浆I-FABP、DAO检测及其对AMVT患者肠黏膜缺血坏死的预警价值
厉双安1,赵金伟2*,吴 杰3,田维军3,马 震3
( 1.长春市中心医院, 吉林 长春13005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3.吉林省人民医院)
急诊腹部CT及CT门静脉造影的广泛应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术前确诊率明显提高,但无法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外周血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二胺氧化酶(DAO)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T)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密切相关,与肠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I-FABP、DAO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急性肠系膜血栓病人43例,根据临床表现、增强CT扫描及实验室指标,实施个体化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等溶栓祛聚治疗31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或剖腹探查后肠管外置术后溶栓治疗12例。在非手术溶栓组中,2例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而行手术治疗,3例病人溶栓后出现小肠狭窄,2例病人手术切除病变肠管,1例病人经肠道休息,营养支持及改善微循环后病情缓解,未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12例病人中,2例术后再次出现血栓形成,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治疗的6例病人,术后病理回报的共同特征是,局部肠管纤维化,肠系膜血管闭塞,纤维化,无新生血管生成。
1.2外周血标本的收集
病人入院后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浆,-20℃冷冻保存备用。其中5例病人术后7天收集静脉血,分离血浆,-20℃冷冻保存备用。并对2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浆保存备用。
1.3检测指标和方法
外周血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二胺氧化酶均采用美国RD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每份标本平行检测3次。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外周血I-FABP、DAO的检测结果见表1。其中5例AMVT患者手术前I-FABP水平分别为504.6、618.5、547.2、533.1、604.3(ng/L),术后分别为301.7、400.3、329.8、383.1、384.7(ng/L),均明显下降。
表1 外周血I-FABP、DAO的检测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14-15 KDa的水溶性蛋白质,主要分布于小肠黏膜细胞的胞浆内,当小肠缺血,细胞裂解后会释放入血[1]。研究表明,I-FABP是重症坏死性小肠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理想标记物,甚至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在小肠缺血性疾病的病人血浆、血清及尿液中均可采用ELISA方法检测到I-FABP水平的升高[3,4]。在本研究中,43例AMVT病人的血浆I-FABP水平与正常健康人对比,非手术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结果提示,发生AMVT的病人血浆I-FABP水平即可明显升高,发生肠管坏死或穿孔的手术组病人血浆I-FABP水平升高更趋明显,实验也提示,动态检测血浆I-FABP水平对肠管的缺血坏死有重要的预警价值。DAO是人类和哺乳动物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高活性的结构酶,95%存在于小肠黏膜绒毛,当肠系膜缺血时,肠黏膜结构被破坏,DAO可大量释放入血,在血中的浓度升高[5]。本研究发现,在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血浆DAO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浆DAO水平与肠管的缺血坏死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提示AMVT病人中,当肠黏膜缺血受累时即可导致血浆DAO水平的升高。为进一步验证血浆I-FABP水平变化与肠管缺血坏死的相关性,对5例AMVT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浆I-FABP水平检测分析,术后血浆I-FABP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血浆I-FABP水平检测可用于术后病人的病情评估,但由于病例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尚需大宗病例验证。
综上,对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病人进行血浆I-FABP、DAO水平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二者与肠系膜血管缺血密切相关,血浆I-FABP水平不仅可预警肠管的缺血坏死,而且可监测术后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1]Pelsers MMAL,Hermens WT,Glatz JFC.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as plasma markers of tissue injury[J].Clinica Chimica Acta,2005,352(2):15
[2]Lieberman JM,Sacchettini J,Marks C,et al.Human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report of an assy with studies in normal volunteers and intestinal ischemia[J].Surgery,1997,121(3):335.
[3]Relja B,Szermutzky M,Henrich D,et al.Intestinal-FABP and liver-FABP:Novel markers for severe abdominal injury[J].Acad Emerg Med,2010,17:729.
[4]Derikx JP,Van Bijnen AA,Buurman WA,et al.Evidence for intestinal and liver epithelial cell injury in the early phase of sepsis[J].Shock,2007,28:544.
[5]Iacobellis F,Berritto D,Somma F,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 new tool for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col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1496.
2016-01-20)
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201005224)
*通讯作者
1007-4287(2017)10-17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