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胸部DR摄影在肺穿术后的临床应用
2017-11-01余伟席道友李兴伟
余伟 席道友 李兴伟
·短篇论著·
床旁胸部DR摄影在肺穿术后的临床应用
余伟 席道友 李兴伟
肺穿刺术后; DR床旁摄影; 半卧位摄影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老龄化促使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上升趋势[1]。肺穿刺作为肺癌诊断的病理检查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床旁数字化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 DR)的成熟运用对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治疗有很大作用。现将2016年我院经皮肺穿刺术后行DR床旁摄影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皮肺穿刺术患者265例,来源于呼吸科或肿瘤科经X线或CT扫描,明确肺部有阴影或结节的住院患者,穿刺术前无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为51.2岁。摄影位为半卧位或坐位(A组)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49.8岁;摄影位为平卧位(B组)男性3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2.7岁;无症状组男性125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为50.7岁。各组年龄与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临床需急诊行床旁X线胸部摄影外,余患者均于术后1~2 h行床旁胸部DR摄影。
二、研究方法
采用西门子移动式数字摄影X射线机Mobilett Mira,标称电功率30 kW;管电压调节范围:40~133 kV;电池模式0.32~360 mAs。 GEPACS工作站及图像后处理系统。根据传统床旁胸部摄影步骤,常规床旁DR摄影条件50~85 kV,5~20 mAs,焦片距90~100 cm[2]。其中A组患者摄影体位为半卧位或坐位检查(抬高床头30°以上),余下220例行平卧位检查。
结 果
根据1993年《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记录》标准,所摄影的265例图像达到甲级标准的225例,乙级标准35例,丙级标准5例。A组行半卧位或坐位的甲片率91.1%,行卧位检查的甲片率为87.8%,丙级标准5例均出现在平卧位检查患者。有临床症状的86例中出现气胸或出血的患者有69例,阳性率为80.2%;无临床症状的179例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3例,阳性率为12.8%,肺穿刺术后经床旁胸部DR摄影确诊并发症(气胸15%,出血19%)阳性率为34.6%,见表1、2。
表1 两组及无症状组图像质量以及甲片率的比较
表2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两组术后并发症的阳性率
讨 论
CT或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利用CT引导精确定位优于超声引导,为肺穿刺常规的应用方法。其明显提高了肺癌及肺部其他疾病的诊断能力,已成为对肺内周围性占位性疾病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肺穿活检术作为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容易出现气胸、血胸、咯血及胸膜反应等并发症[3]。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并处理好并发症显得愈加重要。有文献报道肺穿刺术后气胸发生率在10%~30%,肺出血发生率在26%~33%[4]。本研究采集的256例患者中,出现气胸41例占15.4%,出血或合并气胸51例占19.2%,均优于相关文献报道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肺穿刺术的合理及成熟应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大多发展迅速,可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如咯血、胸闷或听诊无呼吸音等;而有些隐匿性的并发症需要术后复查胸片去及时发现。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后静卧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所以,对于隐匿性并发症的发现及诊断,可在肺部穿刺术1~2 h行床旁胸部摄影。在所采集的26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92例占34.6%(有临床症状患者并床旁显示有明确并发症者有69例占26.0%,无临床症状而床旁胸片显示有并发症者23例占8.7%),在肺穿刺术后,行床旁DR摄影对于临床发现或处理相关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且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应愈加重视,可行急诊床旁以明确诊断。
本研究所采集的病例中,A组行半卧位或坐立位检查的甲片率明显优于B组常规平卧位检查患者(A组=91.1%,B组=87.8%),卧位摄影还出现5例丙级片而耽误病情的诊断,见表2。首先,半卧位与坐立位时患者常取胸式呼吸,胸廓扩张充分,肺部组织舒张,经X线曝光后,肺部纹理显示更清楚。而腹式呼吸时,膈肌上下运动,胸廓几乎不扩张,因此肺部纹理显示较差;其次因为卧位时少量气胸及胸腔积液相对分散,均不易显示,而坐立位或半卧位时气体一般聚集在肺尖或肺组织的两侧,积液聚集在双侧肋隔角处,显示较卧位时相对明显。对于少量积液及少量胸腔积液的患者,有时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忽略了早期治疗,对于病情的发展及控制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因此在穿刺术后,针对性的去发现术后并发症,摄片时,应当采取特殊体位如坐立或半卧位。
综上所述,床旁DR摄影实时显像技术已成熟应用于临床,在经皮肺穿刺术后对并发症的随同观察中,可采取术后1~2 h的床旁胸片检查[6],有明显临床体征的可行急诊床旁检查。检查时,应尽量采取坐立位或半卧位摄影,这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 屈若祎, 周宝森. 2004-2010年中国肺癌死亡分布及趋势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4, 31(6): 932-935.
2 戴剑濠. 移动式无线DR床边机胸部低剂量摄影曝光参数优化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9: 129-130.
3 杨肖华, 黄新宇, 汪国祥.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8): 658-662.
4 朱柠, 何剑, 夏敬文, 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3): 483-485.
5 黄中敏, 谢汝明.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7): 81-83.
6 周志刚, 牛松涛, 苏亚丽.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640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7): 1642-1643.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5.024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
R563
B
2017-02-14)
(本文编辑:黄红稷)
余伟,席道友,李兴伟. 床旁胸部DR摄影在肺穿术后的临床应用[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0(5): 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