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2017-11-01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河南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李博韩红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的建设河南省的金融生态环境,文章分别从金融法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发展、政府治理、信用评价、创新环境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河南省、新加坡和江苏省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比分析,发现河南省在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不足,提倡提升城市文明风气,加强信用评级管理,加大招商力度,鼓励创新思维。
河南省;金融生态;对比分析
一、引言
在经历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后,我国诸多金融界研究学者逐渐认识到建设稳定金融“生态系统”的必要性。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引入“金融生态”的概念。随后,诸多金融业研究学者构建金融生态检测评估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杨子强(2005)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强调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谢庆健(2006)通过研究安徽、江西、河南等六省1995-2004年间县域金融生态状况,从经济、法律、行政等五方面对其辖属的县级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部门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作为我国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主体城市之一,河南省急需金融业良好的运行状态和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保障。由于区域风貌和经济建设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凹陷”现象[1]。根据《河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的人均GDP为5.2万元,而河南省的人均GDP仅为39222.39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业的差异是其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之一。为查找河南省金融生态发展的不足,笔者将河南省现阶段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同新加坡和江苏省进行对比分析,发掘河南省在金融生态环境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二、参照对象的选取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的体现。2015年伦敦调研公司YenGroup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显示,新加坡以微弱优势取代了我国香港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2]。作为一个天生自然资源禀赋不高、建国时间不长、人口贫乏的袖珍岛国,经济发展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绩,成为世界第一大货柜码头、第二大电子工业中心[3],是我们值得深思和总结的经济现象。
另外,具有研究价值的是我国江苏省。改革开放之初,江苏省就实行“沿海带动内陆,先富带动后富”梯度推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13市2015年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人均GDP达87995元人民币,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省的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也同样跃居我国区域发展的第一位。在我国经济不断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呈现递推式发展的浪潮中,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是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值得效仿的。
三、区域对比分析
(一)金融法制环境
科斯提出“制度”是经济理论发展的四大柱石之一[4]。2004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信托法,清晰界定了受托人与授予人的关系;2006年新加坡又出台《信托公司法案》,持牌信托公司从2007年的31家猛增至2012年的50家[3]。可见,只有法律体系完备、执法效率高效、金融监管体系有效,才能有效净化金融市场环境,遏制黑市交易、地下钱庄等破坏市场良性运转的因素。
完善的法律制度能有效的巩固国家政权,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障金融主体权益。由于我国受传统崇权思想的约束,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金融监管机制“软化”、金融欺诈等金融生态的顽固诟病。河南省到2011年年末全省才相继在18个省辖市中级法院和56个县法院成立金融审判庭。对于破坏金融市场经济秩序案件、经济纠纷合同案件、刑事一审案件等一系列案件的结案率偏低,案件侦破力度、金融案件犯罪打击力度仍然脆弱[5]。
(二)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平衡能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全国地方经济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新加坡在1992年的经济总已然超过520亿美元,人均GDP更是达到16099美元[6]。在2015年江苏省占地面积仅仅10.72万平方千米,省生产总值却创造出了70116.4亿元。然而,河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负担、发展失衡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河南省2015年总人口共计9480万人,占地面积16.7万平方千米,省生产总值为37010.25亿元,低于江苏省的生产总值将近2倍。
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新加坡90年代初制定了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和个人到海外投资和经商,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实现产业转移;江苏省充分分利用沿海地带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转型;河南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却未能有效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招商引资竞争力量薄弱,省内投资需求不断外散。另外,外商投资企业外流导致河南省经济发展资金流动严重阻塞,产业链条与外部经济流通相对处于绝缘状态。资金链条“闭塞”导致金金融业发展处于“死水”状态。
表1 2011-2014年各地区宏观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从表1可知,近几年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来自2011年到2014年以来,河南省、江苏省和新加坡的人均GDP呈现出了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三者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明显拉大。
(三)金融业发展
1.金融机构分布
从金融机构分布来看,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集聚各类金融机构600余家,包括商业银行124家、保险公司155家、基金公司117家、证券公司96家、期货公司50家。另外,新加坡有230家证监会认可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人数也由2002年的1012人增长至2012年的3312人,其中包括295位资产配置专家、1085位分析师。金融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新加坡招商引资的魅力。从表3显示,河南省金融机构数量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差距甚远。
表2 2014年地区金融机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
2.招商引资能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1990年就有3000余家西方跨国公司在新加坡投资建厂,吸引外商投资22.04亿美元。1992年,新加坡已经实现进出口额1354.53亿美元。沿海城市江苏省的外商投资企业从2010年的1762家企业一路上升,到2014年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增加2638家单位。然而,河南省2010年的外商投资企业数为825家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外商投资数却呈现明显的下降,到2014年外商企业单位数回落7%。金融业的发展代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进程,江苏省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成功带动了该地区招商引资的能力,形成了“金融-资金-经济”的良性动力循环体系。河南省由于金融生态系统尚未成形而导致招商引资能力明显下降。
(四)政府治理
新加坡在政府治理方面以严厉著称。新加坡政府创造了世界一流的行政工作效率,新加坡金管局的审批只需两天时间;新加坡政府实施“反贪污条例”,成立廉政公署清查官员贪污腐化徇私舞弊行为。新加坡在资本市场实行通用牌照制度,机构可以同时进行基金、期货、REITs管理等业务而无需单独报批。政府允许离岸基金和境外个人投资者享受“超国民待遇”[9];对海外基金设立的新加坡分支机构提供税收优惠。高效廉洁的政府、优惠的税收政策为新加坡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政绩观”影响,导致政治和真实经济层面脱离,政治不仅不能服务经济,相反干扰和破坏经济,此状况在极权计划经济模式下经济政策本末倒置在情理之中[10]。譬如河南政府在推进本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不避免地会带入诸如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默许国企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金融现象的发生。
(五)信用评价
一个国家人文文明素质已经成为了其经济发达的象征之一。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序运行的前提。新加坡的国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新加坡社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不吸烟、不乱丢纸屑等等行为在新加坡人视为是有教养的行为。优美的生态环境,文明的国民素质和良好的社会信誉环境拉动了新加坡经济的蓬勃发展。
表3 2014-2015年商业银行信用评价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
从表4中国银监会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67%,较2014年末不良率1.25%上升0.42%,金融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不容乐观。近几年来江苏省采取试点型的金融生态建设模式,积极推进金融生态县的创建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11],有效优化了地方信用环境。河南省的大多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从一些机关政府部门中分离产生的,存在出具给银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资料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专业性不强造成了较低的可信度,严重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
(六)创新环境
知识产权和新产品、新技术已经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新加坡作为区域信息科技枢纽,高度重视产业集聚群的建立。全球前100家信息科技公司有69家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新加坡1997年GDP增速为8.5%,1998年为-0.1%、1999年为6.9%、2000年为10.3%,在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后新加坡的GDP增速却依旧处于1.1%的增长态势。当今是科学技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型知识经济发展阶段,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双高”发展战略是未来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表4 2014年各地区教育分类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证实了佩鲁和赫希曼的增长极理论,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江苏省地区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表5可知,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的研究项目产出数量远远落后于江苏省,仅为其创新产品数量的1/6。河南省教育支出仅为地区财政支出的20%。据我国2015年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分析报告知,2013年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为第18位,处于中游的发展水平。河南省的创新环境位居第25位,远远落后于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
四、政策建议
(1)信用制度建设方面。河南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河南省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历史人文因素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良好发展契机,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提升全省的民众思想文明素质,打造“古文明”发源地的良好品牌形象效应,以文明促风气,营造重信用、讲信用的社会风气、扩大招商引资范畴,不断推动贸易自主化发展,缩小贸易壁垒,扩大金融服务领域,为河南省的经济贸易发展“走出去”创建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声誉。
(2)招商引资方面,河南省要想形成金融生态资金“洼地效应”,源源不断的吸收更多商业资金流入驻,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地大物博、全国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与全国各个省区直辖市建立经济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创建经济金融区域共生体系,引进更多的投资机会,不断吸收外部企业家投资。
(3)机制创新方面,互联网金融新型金融业态的出现将给河南省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展离岸金融和电子商务等国际结算创新,打造出智能装备、新能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快速聚集发展态势。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制定加快“制度型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型的系列政策,促进多元质量信号充分共给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
[1] 杜凤娜.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2] 向东明.当前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银行家.2011(11).
[3] 王彦成,王宝铭.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
[4] 刘圣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2.
[5] 徐虔.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J].银行家.2012(8).
[6] 武军定,彭程,张颖.天津和新加坡经济结构对比及互补性发展分析[J].中国统计.2015(9).
[7] 邓瑜.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优化建议[J].人民论坛.2015(11).
[8] 何飞.新加坡经济腾飞对杭州的启示[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8).
[9] 罗培山.杜小娇.河南省金融业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基于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3.
[10] 盛垒,高丰.新加坡如何发展总部经济[J].科学决策.2006(6).
[11] 卢盛羽.广东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J].经济前沿.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