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佬”:闫建来心中的专用汽车行业
2017-11-01纪鹏飞
本刊记者 纪鹏飞
对话“大佬”:闫建来心中的专用汽车行业
本刊记者 纪鹏飞
9月13日,在中国梁山专用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作为主持人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虽然首次主持专用汽车行业的论坛,但是整场下来主持诙谐幽默,旁征博引,引来一片叫好声。作为汽车行业的“大佬”,闫建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汽车行业人才与品牌建设,推出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享誉业界的品牌活动。今年4月,《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出炉,这份文件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要用10年的时间实现汽车强国梦。
作为汽车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闫建来如何看待目前的专用汽车行业?本刊就上述问题独家采访了闫建来。
梁山专用汽车产业基地是市场和政府推动下的典型样板
《专用汽车》:这是您第几次来梁山?对梁山专用汽车产业基地的印象如何?
闫建来:职业生涯32年,这是我第一次来梁山。由于一天半的时间基本都是呆在酒店,没怎么出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谈不上深入的了解。不过从行业朋友间的交流中得知,梁山应该是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之一,是市场经济加政府推动的典型样板。成立之初,无人才、无资金、无品牌、无技术,产业基地举步维艰。从维修到仿造、从贴牌到创牌,也经历了漫长的经历,梁山专用汽车基地可以说在市场大潮中起步,在政府支持下发展,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发展经验。
这几年,因为一些课题和地方规划编制,也陆续去过一些汽车产业基地,有些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好。有的地方产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聚集了很多企业,但是城市发展不好,沦为鬼城。这种产业集群不是自发行为,是政府导入行为,造成了无人的空心城,白天街上见不到人,人都在工厂,晚上工厂又黑灯瞎火的。我相信梁山专用汽车产业基地有着自己的特色,是经过缓慢的发展一步步发展起来,有着坚实的基础。在这里,人与城市,企业与城市是高度融合。
正反两面看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专用汽车》:专用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您眼中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怎样?
闫建来:在我看来,专用汽车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着正反两面。从正面来看,专用汽车是目前汽车分类中自主品牌比例最高的。专用汽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像轿车主要用于私人消费,而是直接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不论用于运输或施工作业,都对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会带动专用汽车的发展,为专用汽车提供广阔的市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专用车市场也得到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对满足国内各种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反面来看,专用汽车也是当前汽车产业“小散乱”比例最高的。到目前为止,行业竞争无序,超强实力大企业大集团匮乏,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企业还停留在拼价格而非技术的阶段。
专用汽车与乘用车有着不同的特征没有可比性
《专用汽车》:我国乘用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从模仿到创新、从合资到自主等。有人说包括专用车在内的商用车也会走乘用车一样的路,如果从乘用车发展的历程来看,您觉得专用汽车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国家一方面在倡导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批复新增专用车的数量,对此您怎么看?
闫建来:我认为商用车和乘用车不一样。一是准入门槛不同。乘用车是国家严控的领域,从大的企业集团来看,全国乘用车只不过十几张准生证,如果分品牌算上去也只不过五六十家,产业集中度比专用车要高;二是生产方式不同。乘用车属于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专用车是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因此在我看来,专用车和乘用车发展的思路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应该从各自的特征不同发展不同的道路。
当前,我国实行对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制度,除了汽车零部件之外,进入乘用车和卡车的机会不多,社会资本进入汽车领域最好的选择就是专用汽车。在这个前提下,有个国家命题,就是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国民资本投入方向的问题。中国老百姓有钱了往哪里投,往房地产还是股票市场?主要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所以一方面建立汽车企业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又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专用车领域。当前,乘用车领域竞争足够大,包括专用汽车在内的商用车是唯一没有被外资品牌大规模占领,因此商用车企业的惰性心理比较强,反正这块市场是我的,大家可以窝里争。如何解决?要允许其他资本进入,充分竞争、盘活市场活力。
国内违法成本过低造成市场环境畸形
《专用汽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一些外资进入专用汽车领域,一直到现在外资进入专用汽车领域往往水土不服,对此,您怎么看?
闫建来:这个问题很简单,即没有生产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这其中价格是一大因素,但绝对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中国道路交通的乱象:超载与收费。收费行为严重降低了中国道路运输的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国道路运输的成本。超载现象之所以出现,多半是因为一些运输单位为片面追求利润,不顾公共利益和交通安全而采取“多拉快跑”的方式所致。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不单单是危及司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导致整个运输市场陷入恶性竞争中。一些原本遵纪守法的运输单位为应对超载者带来的恶意竞争压力,不得不被动跟风。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我曾走访过国内某家知名的卡车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作为国营企业他们不能做超载的钢圈,所以用户只要买他们的卡车第一件事情就是换钢圈,第二件事情换钢板弹簧。超载是中国特色,因为国外违法成本很高,国内违法成本表面上看处罚很厉害,实际上整个领域的处罚成本太低了,从违法生产、违法运输到乱收费造成市场环境比较畸形,不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所以过去谁在新技术上第一个“吃螃蟹”,谁第一个倒霉,这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这是当前运输行业需要解决的“病根”,这个“病根”一旦解决了运输企业会更加注重运输效率与成本。
呼吁建立专用汽车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
《专用汽车》: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200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国内其他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力推动了国内汽车产业轻量化进程。相比乘用车,专用车轻量化应用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您如何看待专用车轻量化的应用前景?
闫建来:相比乘用车,专用汽车技术上相对落后,行业低价竞争明显,研发速度周期要比乘用车晚5年左右,这是专用汽车行业的技术现状。正因为如此,未来专用汽车发展的空间非常大。由于专用汽车需要考虑与底盘的结合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在专用汽车领域建立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我个人认为,商用车轿车化是一种趋势,商用车技术要比乘用车难很多,因为商用车既要有轿车的舒适和速度,还要有轿车无法解决问题,比如传动等技术难度很大。大家以为轿车很难,实际上商用车更难。
我认为专用汽车领域大家可以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结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比如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在专用车领域的应用。燃料电池受自重影响在乘用车领域受限,虽然在乘用车领域开始涉足,但是却更适合在专用车领域发展。智能网联从低级到最高级无人驾驶,在专用汽车领域实现的可能性最大,比如大型仓库、封闭的旅游景区需要专用汽车去解决物流、仓库中转的效率问题,还有国防领域、应急救援等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要建立专用汽车领域的技术路线图,鼓励企业大胆研发。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先行解决专用汽车的轻量化问题,需要专用汽车行业凝聚专家共识、共同规划和引导。二是做好产业规划,培育龙头企业。专用汽车领域已经做了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到现在为止,退出机制建立了,但是总量却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专用汽车产业可以说是逆潮流而上的领域,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多元化的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整合行业。
专用汽车品牌建设漫长而又复杂
《专用汽车》:您一直关注汽车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建设,从专用汽车产业的现状来说,目前行业品牌化的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大量知名的品牌。您觉得专用汽车品牌化可以朝哪些方向努力?
闫建来:一个品牌的建立是漫长而又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历史性机遇,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企业做大的问题,第二是产品技术上的领先,第三才是品牌建设。如果强势用广告的方式去开发汽车市场是不适合的,因为没人认可你,最重要的是口碑。当前,汽车车型迭代速度加快,商用车专用化程度越来越高,运输呈现细分化趋势,所以这就考验专用车企业,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如何开发出适合特殊环境运输的产品?如何能开发出市场真正需要的车辆?
现在专用汽车行业仍旧处在拼价格的阶段,主要原因仍然是违法成本太低。当前很多产业与国家现行的制度有关,企业知识产权意识非常淡薄,所以专用汽车产业远远没达到乘用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势头,因为这个市场没有逼出来。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拼价格,优势企业很容易被同化,等到经济环境疲软,行业最终会回到拼技术的时代,如果按照汽车产业每年3%~5%的增长率,专用汽车还需要至少10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