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转变及当代启示

2017-10-31薛凯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公共领域哈贝马斯

薛凯

【摘要】“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思想谱系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哈贝马斯用公共领域作为理论基点,通过研究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的市民社会,去构建自己的市民理论范畴。哈贝马斯从公共领域的危机到生活世界,内在地建立一种基于交往理性从而能够最终实现自由与和谐的社会,这对我们当前中国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市民理论

【中图分类号】 B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2.024

对公共领域的界定是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前期阶段的核心要素。①早期哈贝马斯通过对公共领域的内涵、结构、成分和交往及其价值的整合,形成了自己对公共领域整体的认识。晚期他继续深入,对资本主义晚期社会的合法性危机进行了批判和诊断,实现了公共领域到生活世界的过渡。哈氏应用了普遍语用学和交往范式,以突显社会文化维度的方式最终将公共领域界定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体系,并悬置了其中道德政治与经济成分,从而走向与“生活世界”的密切关联之中。

“公共领域”构成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也是其早期对市民社会的一种理解。哈氏语境中的公共领域是17世纪后资产阶级认识到政府国家的政策和权力会直接影响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形成的独立的公众批判政治空间,它与公共权力相对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共领域本身就是公共、自主且多元的。但是由于国家对社会领域的侵蚀,以及社团组织的社会行为和政党的政治行动等作用,文化成为政治利用品和经济利益的获取工具,从而导致公共性的泯灭,这需要我们重新重视和激活。综上所述,最终经济逐渐从市民社会理论中被独立出来,公共领域只留下了文化的空间。哈氏承认公共领域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存在着矛盾性,而且矛盾导致的困境公共领域自身无法解决,只有运用新的哲学语言作为载体走出困境,重建一个合理的世界。

公共领域的困境

首先,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用市民社会和公共权力对立,貌似形成了一种公共领域的自主,但是只有家庭可以保障个人财产的获得和继承,个人必须服从家庭的安排去从事经济活动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个人服从工作安排,亲情服从家庭市场收入,教育服从职业化的需求,最终市场又控制住了从政治束缚中脱离的人。其次,公共领域的构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财产,这无形中把大量下层市民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公共领域的讨论被一小撮人挟持,这样的私人操控行为必然违背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原则,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公共领域本来就需要带领各界人士去批判一切约束,然而却建立了一种新的准入制度最终形成另外一种约束。最后,哈贝马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由于国家垄断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私人经济活动,而國家不断加大对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等公共事业的控制力度,形成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渗透。同时,私人也为了经济利益而要求获得权利形成“再政治化”。国家通过建立科层制的官僚体系不断把公共事务问题作为技术问题解决,利用模式化的行政管理程序操作,公共事物被技术官僚定夺而远离了民众的讨论和批驳。公共意见逐渐被异化,丧失了自己本质,以致整个公共领域被瓦解。

随着资本主义从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后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哈贝马斯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以公共领域为载体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危机,从政治、经济、文化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首先,经济危机没有彻底消除,虽然国家干预使资本主义尽量避免了生产过剩导致的需求不平衡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质没有变化,由于国家干预,经济危机勉强软着陆,但是导致的压力转移到政治、文化领域。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家干预更具有渗透力,国家和社会的边界越发模糊,导致国家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更紧密,公共领域逐渐丧失了自己批判的独立性。其次是政治危机。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要求国家进行干预,经济的规模效益需要国家扩大垄断企业,但是市场本质要求国家不能过度干预。这导致一种矛盾的内在激化,最终国家机器在矛盾中既要满足市场中人们的期待又要被市场限制,既要抢夺市场中的经济领域又要抢夺服务对象,合理性必然面临危机。因此,国家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丧失了群众的信任,国家干预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但是市民对政治显示出不信任,只能去关心自己的休闲和娱乐。市民社会开始不再以批判性的公共讨论为主,而是在娱乐的盛宴之中满足感官的需要。最后,文化危机也愈发突显,经济危机的泛化和文化娱乐化必然导致文化危机,各种社会残渣泛起。意识形态多样化,传统的道德伦理开始衰落,人们对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信念,也丧失自我奋斗精神,整个资本主义统治陷入危机。

哈贝马斯认为摆脱这种危机的唯一路径就是重建公共领域,建立良性互动的公共文化交流制度,利用交往理论实现范式转换,从公共性(主要体现为主体性)过渡到主体间性。“生活世界”②这个全新意义的范畴伴随着这种范式的转换,出现在哈贝马斯的理论空间。

重建中的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是对公共领域的扬弃。为了重建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创造了普遍语用学,以便克服公共领域存在的困境和未来可能会陷入的危机。哈贝马斯认为建立现实的交往的共同体,可以有效地使自己的表达被他人理解。哈贝马斯认为要让语言真实地表达现实生活,就需要正视现实生活的各种障碍,重新建立一个理想的交往情景,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没有扭曲。这样,交往理论的提出成为必然。

按照普遍语用学规则以及理想的话语情境,公共领域中的主体不是具有独立主体性的主体,而是能够满足有效性要求以及具有交往资质的主体间性的主体。基于主体间性这一核心原则,哈贝马斯通过普遍语用学对公共领域的改造,过渡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与生活世界(life world)的分析范式。主体之间是平等、和谐、直接地体现自己意识和想法的关系,任何人不必受财产和教育标准的限制,都可以进入公共领域交往,只需要对自己的言语有效性负责。

在生活世界中,人們运用语言互相沟通,进行和谐自由地交流,但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统治工具的行政力量及其经济管理方式,不仅在传统的领域发展,而且成为利用金融市场和操作大众传媒的力量。经济领域的货币和政治领域的权力不断侵蚀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公民的政治生活丧失活力,公民成为政府权力的消极盲从,语言的交流成为可操作的利益工具。哈贝马斯把这种物质力量在经济中运行并逐步侵袭生活世界的现象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也就是“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蚀”。

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生活世界合理化的过程,因为只有合理化才可以真正消除资本主义的晚期危机。生活世界的合理化首先在于自身内涵的清晰,个体在其中可以运用自己熟知的方式和方法表达交往。在这种合理的情况下,法律道德中的正义会不断彰显,文化传统在扬弃中体现出正能量,人的个性在公共化的趋势下走向真正的自由。哈贝马斯借用了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用“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对立去解释,生活世界从文化的角度去整合社会和个人的生活,实现自身的再创造,而系统利用货币和权力实现自身的取向。

但是,在资本主义晚期,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文化整合转变为系统,即货币和权力,这成为社会整合的中坚,被哈氏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要让系统和生活世界回到原来的位置,就需要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法律护航对于交往理论来说就是提升了一个层次,从对个人和团体的柔性约束提升到制度化的固态确定。所以说,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本质是推动理性,肯定现代性,保持各个系统和领域的平衡,实现稳定发展。

小结

公共领域思想一直贯穿于哈贝马斯学术思想的始终,也是其重要的思想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的价值意义。

首先,对生活世界中公共领域的交往和沟通的启示。公共信息的传播不仅会引起思想的动荡,也会促使更多个人去行动,我们需要引导人们去鉴别信息,用积极的信息指导和影响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无论是以前的各种网上论坛,还是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公共信息的传播不断地变换方式,智能手机的运用使得信息在空间和时间里极速传播,公共舆论的发展使得理论研究要立足于新的社会环境,深入把握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其次,哈贝马斯始终想用公共领域的政治哲学去构建一种新的政治哲学。他所寻找的私人生活和政治权力的平衡就是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通过言论进行自由合理的交流,去影响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和政府出台的强制规则。最后,公共权力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是体现和顺应公众的意志,政治也获得了来自公共领域的民众的信任。为了摆脱公共领域的困境,哈贝马斯引入了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人们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理性讨论,平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问题和需求,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模式,未来社会可以建立主体间性去对世界中的事务进行沟通、协商,达到互相理解和协同。哈贝马斯认为要逃离生活世界殖民化就要让交往理性在人们的交往行为中充分体现,在生活世界中让交往理性抵御工具理性的侵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建了一个理性模式,未来社会的改革建立在以主体性为基础的共同体上,只有这种理性的交往才会集合大众的愿景,消除暴力,彰显善和正义,实现个人的自主和自我发展,这对我们构建新型公民社会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经济的活跃必然带来社会力量的多样化,各种社会力量蓬勃发展,公共领域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和作用。笔者认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对中国社会有以下的实践启示:(1)要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管。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力量逐渐集聚起来形成一股股力量,这些力量的发展组成很多社会自治组织,这些社会组织游离于国家行政体系管理之外,这是公共领域重要的、积极的成分。我们要重视这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社会组织在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风险和社会问题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最小耗损处理社会矛盾、发动社会抵御风险、联合起来发现商讨社会问题。社会组织可以穿插在市民社会之中,可以必要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社会的机会。要对社区建设加大投资和优化配置,社区是公共领域的实际生活载体,国家有必要为社区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和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开展社区活动,培养民众的自我意识。(2)对社会环境尤其是舆论力量进行规范。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地方政府也创建了电子办公系统,很多人开通了微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虚拟世界里的发言和接受主体,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我们处理网上言论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要理性看待虚拟世界言论,合理引导舆论,提升每一个参与者的媒介素养。(3)对公共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中自由、法治这些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理念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一定意义上,公共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深化经济改革的今天,要做好社会的职能分工,把过于垄断的行业放开给社会组织,激活市场经济的活力,促发公共领域的思想动力,集中社会力量。同时,政府做好自己的监管责任,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与体系完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4P09)

注释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2~13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445页。

③吴理财、贾晓芬、刘磊:《以文化治理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责 编∕樊保玲

Abstract: The "public sphere" 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concept in Habermas' thought. Using the public sphere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Habermas constructs his own theory of citizenship by studying civil society in the public sphere and the life-world. From the crisis in the public sphere to the life-world, Habermas internally builds a society based on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so that it will ultimately achieve freedom and harmony. This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sights to the present-day Chinese society.

Keywords: Habermas, public sphere, citizenship theory

猜你喜欢

公共领域哈贝马斯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牺牲内向化的多维度解析——基于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解读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论共享理念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中的正确定位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新型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无“法律”即无“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