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读·演·写”一体化班本微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7-10-31周晨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语篇素养

周晨

【摘要】基于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教学在低、中、高年级进行“读·演·写”一体化班本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继续学习英语并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读·演·写”一体化班本微课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依靠学校教育所培养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是知识、技能、文化、态度、策略的综合体现。学生需要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

一、当前小学英语读写“割裂”现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言技能的定义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读是理解的技能(语言输入),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语言输出),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口语是笔练的基础。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发现教师在这四个技能的目标达成上有偏向情况:

1.偏重单词和句型结构教学,忽视语篇的文化内涵;

2.单独教学词汇及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脱离语篇整体学习;

3.寫作板块的缺失,小学教材中没有系统的有关作文的教学板块,容易使教师忽略这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4.阅读材料单一,仅仅是教材文本,局限性较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削弱,课外延伸、拓展内容缺乏;

二、原因分析

1.注重英语课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中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发展。其中,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基于教材来说,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内涵具有不同的文化,对不同语篇人文内涵的挖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2.遵循英语课标的综合语用能力的总目标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单独教学词汇及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违背了课程总目标,也脱离了语篇教学所主张的将语言、语法、词汇、句型等融入适切的整体学习,将听说读写内容融合在语篇的始终,太过局限和片面,不利于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

3.强调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4.拓展课外阅读学习的深度和宽度

教材中的文本非常有限,不可能涵盖学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社会在不断更新,尤其是互联网+的时代,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语篇内容,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应当将各种多元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智力,促进思维,提高文化品格,积极拓展课外知识、阅读等,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深度和宽度。

5.融合听说读写技能和核心素养

教材上的语篇都是以单元呈现的,教师要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去融合教材、安排课时、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和环节,正确把握课时重难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融合听说读写技能、知识点、语用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对于新时期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解读把握教材等能力又有了新的标准,加之,现在的小学英语周课时数为3节,较母语学科要少很多,但所要达成的目标综合性强,对于英语学科老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三、“读·演·写”一体班本化微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1.“读·演·写”一体班本化微课程的界定

指一线教师以任教班级为出发点,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充分利用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通过对“读·演·写”一体的微课程建设等操作策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由本班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创生新的教育经验从而使这一微课程建设更适合班级的特点,实现“读·演·写”一体班本化微课程的研究。它包括对“读·演·写”一体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流程的研究、实施的实践研究以及基本内容和实践策略的研究。

2.“读·演·写”一体班本化微课程的基本特征

(1)直观性和适切性

能否正确设定课堂教学起点,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具有适切性与实效性。如何准确把握有效英语课堂的教学起点,应当关注学习主体,深入研究学生,深度解读课标,正确把握文本。运用微课程文本中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配合实物和信息化教学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

(2)模仿性和创造性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善于模仿,微课程中选用的内容,如歌曲、童谣、诗歌、绘本都非常适合学生模仿,不仅要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书写、写作等,都需要循序渐进、系统的、综合的实施。同时通过设计的课内外活动来使学生对所模仿的内容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方式,逐步形成习惯,发展能力。

(3)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和心里发展水平,还要充分考虑低中高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爱好、愿景等学习需要。此次微课程的实践紧密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了具有新时代气息的、赋予新课改理念的、关注核心素养养成的语言资料和丰富的多元的活动形式,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语言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3.“读·演·写”一体班本化微课程实施条件

(1)现实背景

本校这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实用性、口语化和衔接性。即从内容选择、训练形式上考虑,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以口语交际为主线,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用语为载体,紧扣学生的实际,学以致用;既独立成立,有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达成目标,又注意与译林版教材的体系相结合,与译林版教材形成既独立又统一的格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2)价值意义

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读、演、写得到了有效、系统的训练,英语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读·演·写”一体班本化微课程的实施,学生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形成“读·演·写”齐驱并进的良性循环。我们将继续探索在这条教学的路上,把“读·演·写”进行高效整合,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融合,相互促进,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语篇素养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