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须把握的三大要务

2017-10-31钮烨烨

关键词:学习

钮烨烨

摘要:我们只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学生主要学什么”、“老师主要教什么”、“课程建设主要干什么”三个问题搞明白,就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校的正常实施,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丰富魅力吸引学生,并因其独特的价值造化学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习;要务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27-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然是活动课程,其课程实施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是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笔者观察到,很多教师因为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会简单地把学科课程的“教学”迁移到这门课程的课堂上,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出现了“学科化”、“传授化”、“知识技能化”等的一些偏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活动以及课程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一个界定。

一、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的要务

众所周知,时代的发展已经使得学习者皓首不可穷经,简单地靠加强信息的传授已经解决不了人的发展需求。我们在课堂上调用资源,组织活动,就是为了借助“船儿”来帮学生“过河”,而不是需要“船儿”本身。“借船过河”,“借船”是个方法问题,“过河”是个过程问题。可惜很多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忘记了本来的目的,让学生苦苦地背着“船儿”走。我们可以发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似乎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量身定做的。

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摒弃当前学科学习中广泛存在的对应于参加书面考试的学习方式,实现围着“知识与技能”(事实上更多的是“知识”)转到围着“过程与方法”转的转变,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他人的协作性、对资源的利用、对信息的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突出对过程的参与和对方法的学习。比如在对《太湖乐游》主题的指导中,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七十二港歌》和《三十六溇谣》进行背诵,而是通过配乐朗诵、配谱歌唱,让学生了解太湖东南溇港众多的地理特点,通过组织对“吴国与越国对河流的叫法有什么不同”、“溇港的分界在哪里”、“为什么说薛埠丁家一点‘红”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富有地方特色的溇港文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只有把握“过程与方法”这个学生学习的要务,让学生掌握交往、做事和求知的过程与方法,从而以“渔”得鱼,以一当百,才能让今日之学习有益于学生未来之生活。

二、交流与点拨——教师指导的要务

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师在学生实践与研究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学生予以点拨。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注重知识与技能之系统性的学科课程,教师的指导重在引导学生活动的正常开展及确保活动的教育意义;其次,由于在课堂上组织活动受到场地和资源的限制,凡是要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活动,往往通过课外来实现。这样就需要把课堂定位为以实施讨论与反思的活动,给活动提供保障为主。

教师的教学形式有交流与点拨两种,交流的形式有口头或书面汇报、展示与观摩、答辩、讨论,等等;点拨则是针对学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以笔者组织的项目型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在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确定了各自的项目后,为了掌控学生活动的过程,在接下来的每堂课上,我都安排若干同学上台汇报,第一次汇报的是项目的立意和与专业人士(主要是家长)的沟通情况,第二次汇报的是项目的设计和器材的准备情况,第三次以后汇报的是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以及碰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故事。当然配合汇报,我还要求学生把项目半成品(有的是用照片)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把家长寄语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组织这些交流,教师会发现学生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立项容易实施难,通过分析原因,若是项目本身不合适的问题,就要调整项目;若是学生的主观问题,则要帮学生树立信心、增强恒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只有把握了“交流与点拨”这个教师指导工作的要务,才能紧紧围绕“活动”的核心,共享活动的经验,获得活动的方法支持,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经由活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三、规范与拓展——课程建设的要务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其强烈的生成性。因此,除了课程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场域。笔者认为,课堂上的课程建设,主要在于对课程进行规范和拓展。

首先是规范的问题。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学科课,使得课程涉及领域比较狭隘,深而不博,专而不综。这是因为他们还未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必备的“跨界”素养;也有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放羊课”的。没有目标和内容架构,只是向学生提出一个活动任务,接下来什么都不管,因此只见学生活动,不见“课程”之存在。所以,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规范性。要以《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为指导,每个主题、每堂课都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内容、课程实施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把握正确的课程实施路线,实现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和精致化,在活动的动态生成中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重视课程的拓展性。教师要通过使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法,提供活动的资源,打开学生的思维,延展学生的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触角更多,涉面更广,让课程变得更“综合”。如筆者在指导《美碑乐拓》这个主题的时候,对“碑文化”进行了问题大搜罗,随后经过师生的筛选整理,一个包括“碑”的概念、碑的形制、碑的材质、碑的功能、碑的分类、碑的历史、碑的镌刻、碑的发展、碑的保护等内容在内的思维导图建构在了黑板上。这就为下一步的课程建设提供了知识内容纲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只有把握了“规范与拓展”这个课程建设的要务,才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地位,才能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断完善其教育功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茶叶浸提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