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下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探讨
2017-10-30孟变华
孟变华
教学管理既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约束,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强制性引导,还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学的合理化管理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何突破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更为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对小学生内心需求的考虑;在教学中仍旧坚持教师一人主讲,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只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缺乏引导。这些都是普遍现象,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协调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的一种内在修养,这种修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尤其重要,是树立人生道德水准的初始阶段。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往往让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注重成绩,不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
3.学生自我约束力差
小学生不仅缺乏学习意识,同时也缺乏对自身学习的约束力。小学生刚从童年走入学习的殿堂,对学习的一切行为尚不具备正确的概念,同时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异于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教师需要在把握学生心理上多下功夫,抓住学生的心才是抓好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1.更加贴近受教育主体,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小学生是受教育主体,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各个方面还处在成长阶段,身心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态度,有自己的需求和尊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内在需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管理的目的。在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只有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转变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改革理念
新课改大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学学校的主体意识不断发掘,这给加强小学学校本身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在改革方面,我们更应该结合我国学校发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小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生和教育的深入普及,我国小学管理制度发着着重大变革。这主要表现为教育宏观体制走向“多级权责共享”,且表现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有一项规定,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它是以“校长责权”为核心,实质上这种政策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因而更有利于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实施教学改革,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3.加强小学生管理,注重自主意识培养
小学生是教学管理对象,提高学生管理质量的根本在于被管理者本身的素养。加强小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为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
素质教育是小学生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小学生的管理,提高小学生的内在素质,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为实现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解决,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解决的学习问题能够提升他們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管理有方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导师,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一个学校要想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首要前提。在教师管理队伍方面,学校一方面要提高学校招聘标准,为学习招纳一批高素质、管理能力强的教师;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学校更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听课、评比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为共同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做努力。
加强小学教学管理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自身教学管理能力,为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朝阳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