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建构
2017-10-30吴跃安
吴跃安
文言文教学方法长期僵化,“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深入人心。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的不是“死”的文言字词知识,而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作品内涵,有侧重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考虑文言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比如,《孔雀东南飞》和《离骚》两篇课文涉及的文言字词、思想内容、文章难易长短等都完全不同,所以在教学上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
(2)考虑到文体的不同。文言课文有的以记事为主,有的主要是写景抒情,有的以发表看法为主;还有的是“记”,有的是“表”,有的是“序”,有的是“说”,教师教学应针对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症下药,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应是灵活多变的,僵化和固化必然是一条死胡同。教无定法,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只要满足“便于操作、学生喜欢、自主合作、语文味浓、高效低费”这些特点,就是好模式。为改变教学现狀,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关注学生知识向关注学生能力转变;从单纯地以考试为目标向欣赏文言的美质转变;从关注课内向课内外结合转变,建构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诵读模式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对那些文字优美、文辞浅易的文章可采用诵读法教学。教学模式可分为认读—点读—译读—品读—背读 ,具体步骤如下:
(1)目标认定: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诵读目标。
(2)教学第一环节:朗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着眼学生的感悟和语感培养。
第一步:认读。学生初读课文时,认准字音朗读,要求“读准”。
第二步:点读。即从朗读课文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落实字词) 。
第三步:译读。即学生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比赛形式,进行“赛读赛译”。
第四步:品读。即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
(3)教学第二环节:背诵。
第五步:背读。即在整体感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自读模式
自读模式适用于说理性强、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自读教学模式核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具体步骤是:
(1)自定——结合实际、自定目标。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提出每课中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教师规定的课时中去。
(2)自悟——细读精研、感悟全文。学生根据自定的学习总目标和分解目标,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三个步骤,促成对目标的达成。
(3)自议——质疑问难、讨论学习。自议是课内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质疑和整合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自悟环节中,肯定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疑问。而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个体质疑—小组研讨—全班整合—个体明晰”一步步完成的。
(4)自讲——标新立异、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自议,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教师请几名学生把自己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讲给同学听,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尽量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理解中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
(5)自用——运用知识、实践创新。教师要采用知识迁移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创新。让学生把本文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对比总结,加深理解。
3.趣读模式
趣读模式适用于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具体步骤是:感知教材—质疑探究—创设情境—感悟拓展。
(1)感知教材阶段。教师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进课堂就兴奋起来,唤起学习意识,产生学习动机。
(2)质疑探究阶段。诠释文言文字、词、句是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四人一组,互相解疑,找出彼此不能明确意思的字、词、句。在教学中采用“小记者” 采访形式,每组选一个代表,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本组无法解决的字、词、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字、词、句的诠释中,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情境创设阶段。如在教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课文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借助具体教材、教具,运用画面展现、表演体验、操作模拟、问题竞答等方式,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充分地活动起来。教师提供道具,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内容,带领学生亲临其境、亲自体验,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的艺术形象,激发情趣,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4)感悟拓展阶段。文章的结束阶段,通过精彩的拓展,达到“拓展延伸,余音袅袅”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写作兴趣。
(作者单位:湖南省道县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