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30冯艺媚
冯艺媚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其工具性,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语言教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培养语感的方法有:反复朗读、培养熟练度,评价朗读、提高理解度,纠正朗读、培养正确感,入情入境、培养情趣感。
关键词:语感;培养;语文教学;朗读;熟练度;理解度;正确感;情趣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61-01
语文阅读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有些教师总是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对课文进行“精耕细作”,详细分析,大量讲解,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学习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弄清楚文本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作文者是“情动而辞发”,阅读者是“披文以入情”,所以,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顾名思义,语感就是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语感强,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比较快、比较深刻,反之则不然。因此,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感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朗读,培养熟练度
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熟悉度很重要。而强化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度,反复朗读是最佳方法。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学生接触到一篇课文,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来解决。其次,做到反复朗读。学生只有反复朗读课文,才能提高熟练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熟能生巧。只有熟练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进行分散朗读。学生如果反复朗读一篇文章,就会产生疲劳感,对文本内容失去兴趣。这时,可采用分散的方法,今天读一遍,明天再读一遍,这样反复朗读,就会把课文读熟。
二、评价朗读,提高理解度
学生因为阅历、基础知识及智力等不同,所以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稍作指点,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请两个学生朗读,然后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朗读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重点词句、轻重缓急是否体现出来。好表现在哪里,不足表现在哪里。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倾听、模仿和学习。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学生可以纠正自己的不足。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教师请几个学生分别读这句话,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其中,有位学生说:读得太快,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句子的含义。这种评价,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交流、互补共赢,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纠正朗读,培养正确感
朗读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对朗读者提出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三点,朗读才是成功的。如果学生做不到正确朗读,就更不必提对课文有所感悟了。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学生把字读正确,不读破句子,不加字,不减字,并坚持长期训练。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入情入境,培养情趣感
对于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审美情感,朗读者要读出来、表现出来,否则,就不是成功的朗读。要想让学生读出情感,就要让学生挖掘本文内容的情趣。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教师通过这句话,激发学生对小鹿的喜爱之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可以对文本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又如,执教《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从中选出喜欢的句子用线画出来,再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因为喜爱就会充满感情地朗读它。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尊重了学生的读书体验,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会情趣盎然,达到好的效果。
五、想象入境,培养形象感
形象感,不仅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所描绘的“形象”的感受,还指对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整体性感受。语感较强的学生会把语言文字内化为鲜明的形象,并调动丰富的情感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比如,教授《和时间赛跑》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画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并概括出作者心情。有学生画出“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并用“忧伤”概括作者心情。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表达忧伤。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先是感受到因为失去外祖母而忧伤的男孩形象,然后又感受到因为感慨时间流逝再也不会回来而忧伤的男孩形象。文章用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而读者需要凭借语言文字并通过想象进入文章独有的艺术氛围,进而感知文章中的艺术形象。
六、结束语
“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教师应以培养语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即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文字变为鲜明、生动、具体的图像,变活生生的、精彩的生活图景为文质兼佳的文字。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10).
[2]李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