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艺术琐谈

2017-10-30莫文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艺术课堂教学

莫文业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个精通课堂教学艺术的有经验的老师会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好的课堂教学艺术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不好的课堂教学艺术往往使学生半知半解,弄巧成拙。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尝尝看到,教师的一个指点,使学生们点头称是;一句话使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一个动作,使学生豁然开朗。还可以看到学生始终目不转睛地盯住教师,聚精会神,倾耳细听。这不能不说是讲究教学艺术的结果。所以有人说:“挺好的教师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有的教师,备课认真,教案详细,但方法呆板、语言干瘪,照本宣科,淡而无味。把课堂气氛搞得死气沉沉,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了。由此看来,教学是必须讲究一点教学艺术的。教学艺术的高底与教师的工作态度有关,与教师的语文修养有关,还要求教师勤于实践、勇于探索。

1酝酿情绪

我觉得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一二十分钟时和艺术家在登台演出钱一二十分钟一样,首先要酝酿情绪。我们知道,许多著名的表演家和艺人在登台前一二十分钟,总是喜欢在后台谋角,面壁独坐,或脸上盖一方手帕,闭目沉思。因為他此事要酝酿情绪,进入角色,所以他们的表演,总是神情与表演并美,感情与唱念俱佳,我想大概与这种“酝酿情绪”是大有关系的。这种认真严肃的作风,这种别具一格的台前准备,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有所启发吗?

我认为,教师的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表演,一次创作。上课前有个短时间的“情绪酝酿”,也是很有必要的。尽管早已备好课,写好了教案,但有了“课前酝酿”或闭目沉思,或室中信步,这能使思想更集中,感情更充沛。在沉思中,把一堂所安排的过程进行调理,甚至这堂课用什么话开头,用什么方式提问等,都能在“沉思”、“信步”之中找到一种最理想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绪饱满的最佳精神状态下登上讲台,往往感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事先的备课内容也能给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

反之,认为事先已充分备课,成竹在胸,因而在上课前,或会客、或下棋、或高谈论阔、或嬉戏打闹,上课铃一响,仓促登台,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会因为思想不集中,一上台,东西南北,不要得领,要好几分钟才能情绪正常;有时间可能因为一开始情绪受到破坏,以致整堂客讲得不理想,至于缺乏经验的教师就会因此而心慌意乱,语无伦次。准备好的内容,也只能是差散落四,胡乱的塞给学生,更无什么教学艺术可言了。

所以,课前的情绪酝酿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奏,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2精心安排

一堂课要讲得又吸引力,首先语言要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应力戒照本宣科,力避“语言无味”。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是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个性,绝不能是什么参考上文句的复述。在讲述方法上,有时为了讲明道理而打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为揭示规律而举一个饶有趣味的例子,为了说明优劣而把此与彼进行比较,为了溯本求源而穿插一个小故事,引用一个俗语或古诗词,往往就能把课讲活。例如,我在讲授《雨中登泰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雨中登泰山的情趣,我在课前就精心安排了这么一段内容:用我的亲身经历——1992年也是雨中登泰山时的感受讲给学生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有时候可能是一句以为深长的反语,也使学生精神一振,使学生在点头、微笑、惊叹之中,既获得了知识,有发展了智力。如果只是就文说文,就题讲题,尽管说了许多话,也只是像石头熬汤一样,喝入口仍然是没有味清水。

如果把上述打比方、举例子、说句反语等比作课堂中的“水分”,那么,这种“水分”是有作用的,它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部分,是教学艺术的体现。这些“水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选择,精心安排;有时可能是教师思维出于最佳状态时的“神彩之语”,但必须贴切,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沾来,实则妙趣横生,恰到好处。

洒好这些“水分”,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学生情绪,灵活掌握,要使它为传授知识、讲清道理、调节情绪、活跃气氛服务,必须要紧密围绕教学中心,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应该是自然的、健康的、有益的,而不应该是强加的、油滑的,更不能是低级趣味的。

3恰当设疑

有些教材,明白如话,乍一看去,一览无余,特别是技校的语文课内容比高中课内容浅显,应用文比较多,学生觉得一看就懂,有的学生因此感到没啥科学,即使对巨匠名家的名篇杰作,他们也是兴趣索然。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总是善于把学生引导教材中去,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疑”。

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看似平易的地方,布疑云、设卡关,连提几个为什么,使学生“有疑”,从而把学生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山口,启发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在学生面对疑团,反复思考的时候,既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释,也不要听之任之,漫无边际,要善于提供线索。逐步深入的过程,就是一个钻人教材的过程。

当然,如何把“疑”设好,是波费脑筋的。设疑,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是为了激发思考,引导学生探幽览胜。设疑太浅,达不到目的;设疑太难,会使学生视为畏惧。因此,“疑”要设得恰当,要设得有味道,要能激发学生的进取欲,使得学生在释疑之后豁然开朗,看到神器。

总之,语文课教学是要讲点教学艺术的。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限于以上讲的三点方法,优秀的语文教师各有各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光泮.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浅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 戴萍.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J].设计艺术研究,1997(2).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纸的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