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生活情境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7-10-30黄德概
黄德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生活情境,能够用一种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着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生活情境。
一、生活情境要贴合学生实际
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要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时,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基础有一个熟悉的了解,从而使得设置的生活情境贴合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考虑难度系数,不可太难但是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不仅不能激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会挫伤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数学教师所选择的生活情境远远超越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从而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二、根据实际生活进行课堂导入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再加上小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正在形成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养成勤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展一个“比身高”的游戏,让小学生相互比一下身高,这样会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会兴高采烈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两个小学生进行比较,问一问学生A比学生B高多少,两个学生的身高加起来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这个时候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三、从实际生活發现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正处在非常活跃的阶段,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因此数学的教学也需要回归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去分析和解决,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一个整体认知。例如,在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一个小调查,然后根据小学生反馈的情况,向小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家每个月的电费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小学生被老师这样一问,才发现自己还真没好好想过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相应引导,让小学生大致说出自己家每个月的用电量以及每度电的价格,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两个信息进行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出“乘法”的概念,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乘法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从而对乘法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容易,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数学学习氛围。
四、将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目光往往只停留在在课堂上和课本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日常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要进行相应的例题教学,来巩固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要选择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后,为了让小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概念的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小学生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三角形的物体,比如衣架、路标、旗子等物体,从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了解更加全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去进行亲身实践,让小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及时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结语
巧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生活情境选择的难易程度,使得生活情境的选择既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程度,引导小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