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2017-10-30彭程柑

教师·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对联人格创新能力

彭程柑

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也正在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这条新的发展之路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代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来,只有新的“活水”不断流来,才会呈现“清如许”的绝妙意境。那么,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启示就是“问教哪得高效益?为有创新教育来”。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对它的教学理应不断有“活水来”,即不断创新。只有把创新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才能给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春意盎然的生机,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车轮滚滚向前。

那么,创新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如何呢?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意识

这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意识引发实践,一个人有了创新意识,才会去进行创新实践。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作支撑。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勇气?教师应多引导、多鼓励、多启发和多点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每逢春节,华夏大地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以寄托美好的愿望,但并不是人人都会贴对联。为了让学生不贴错对联,本人曾在一节语文课上,教授学生对联的最传统贴法——我们面对大门,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上联末字为仄声(大体是第三、四声),下联末字为平声(大体是第一、二声)。我并顺势写了一联简单的上联——“福门吉祥千财旺”,让学生对出下联。但学生一来无对对联的欲望和勇气,二来也无对对联的经验,开始时无人响应,后来经过耐心引导、鼓励,并作了简要的启发——“福门”为偏正名词,“吉祥”为形容词,“千”是数词,“财旺”是主谓短语,只要用相应的词或短语相对,表达的意思相似、相关或相对均可。几分钟后,终于有一位学生怯生生地回答:“合家欢乐万事兴。”多令人欣慰啊!至少学生开始有了创新的勇气。后来又有几个学生觉得对对联很有趣,想学写对联。创新的欲望也开始萌生,接下来何愁创新意识的星火不会燎原呢?

二、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精神

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上的创新活动,是大胆否定、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了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创新能力。有人说得好,人格是创新的母体,创新是人格的婴儿。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尊重学生人格,彰显学生个性,全面促成学生个性发展。

1.改变教育理念,建立师生和谐平等关系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地位高高在上,师生间处于一种不平等关系,学生常因稍有“越轨”就遭到老师粗暴的责罚,学生哪有人格可言,哪有个性可彰!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目前急切需要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平等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学生有了人格这一“母体”,定会有创新这一“婴儿”。

2.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会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领会《再别康桥》所表达的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本人曾利用多媒体展示康桥美景图:婀娜的金柳、飘柔的水草、清澈的水潭、碧绿的河流;美丽的康桥上伫立着一个多情的男子,他正挥着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并配以音乐《告别》,二者水乳交融,营造了浓郁的离别氛围,让学生感悟到离别之难。学生沉浸在这氛围的同时,我又鼓励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主人公接下来的行为。有学生说:“他会轻轻地吻一下康桥护栏,或是轻轻地拥抱一下金柳以示作别。”还有学生说:“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因为云彩无形无体,他無法带走,但他也许会来到金柳下轻轻地拾起一片柳叶揣在怀里留作纪念。”……这些见解来自良好的课堂情境氛围,也显露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更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放开手脚,运用多种思维形式,鼓励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

这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建性、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只有当学生用多种思维、用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时,才能获得创新的成果。

我在教《石壕吏》一文时,有学生针对“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最终“我”“独与老翁别”认为:老妇比老翁更有牺牲精神,她为保全丈夫和儿媳,自请应役;老翁作为一个男人,他应该感到羞愧。对于学生这样的思维认识,我也给予了肯定,这毕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而在对《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分析,有的学生鄙视她爱慕虚荣,认为她十年还债的辛酸是自讨苦吃、罪有应得,而有的学生对她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十年,终于还清债务的人格加以赞扬。他们还认为,玛蒂尔德同时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一个坚韧顽强的人,还是一个正派的女人。对于学生的这些认识,本人都给予了鼓励,肯定他们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四、鼓励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

这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创新能力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学生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

1.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是一部百科全书,社会现象丰富多彩。学生深入工厂、农村或街道,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调查,可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有的学生在农村看到许多良田被弃耕而荒芜,就写下调查报告《大量良田荒芜的背后》,不断的实践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2.举行辩论会

辩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过程。辩论会的开展,可让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而在辩论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本人曾在一堂作文课上开展过辩论会,让学生围绕“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好事还是不幸”展开辩论,正反双方辩论激烈,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3.体验生活

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田间、山林、工厂等地去体验生活,以获取生活的真谛,从而丰富学生作文创作源泉,提高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推动了语文教学向前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衷心地期望,创新教育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对联人格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