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习作指导探究
2017-10-30谢金兰
谢金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教学是一个大难题,很多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城里的学生见识广所以作文写得好;农村的学生见识少,甚至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活动也少,习作就差,很多是出于完成任务而编造的一些事情。其实,农村学生的童年是自由自在、快乐的,大自然更是孩子们的天堂,如果教师引导得好,农村的学生能写出更多生动的好文章。下面我谈谈多年的习作教学感悟。
一、重视习作起步的“扶”,提高习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会视其为负担,所以在学生开始学习习作时,教师要注意兴趣的培养。另外,我认为学生在第一次习作时的感受非常重要,这时候如果教师能手把手地指导,能让学生有成就感,不产生畏难情绪,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第一次习作,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候教师的指导就要注重 “细”,对如何起习作的题目、段落格式、分段、每段要写一些什么等教师都要做详细的引导。以具体的例子来讲解,不用担心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不会一样,因为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都不可能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如何写作文,就会消除畏难情绪,写作兴趣就提高了。
二、开阔思维,挖掘素材,抒发真情实感
《课标》指出:“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范围中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其拥有选材上的自由。可就是这个选材,对农村学生来说是个大难题。经过调查,每一次出现习作要求,大多数学生第一个感觉就是不知道写些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渐渐总结出一点: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习作时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何挖掘出学生生活经历中的素材更是习作指导中的重中之重。其实,农村学生虽然生活面窄、阅历不广,但是从小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只不过他们无法判断有些事是否可以成为习作的素材,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发身边的资源。我在指导学生写景习作时,学生开始紧锁眉头,都说自己没去过什么出名的地方,因为课本上的写景例文多是写全国甚至是世界很出名的景色。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景物,他们当然能说出美丽的山、河、树等,我再问他们:“你们屋后有什么?屋前有什么?村子里有什么?”大家高兴起来了,纷纷说道:“有树林、有田野、有小溪、有竹林……”我最后又问:“这些地方一年四季的景色是一样的吗?”通过我问的这三个问题,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作内容都是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景色,写出来的习作当然不错了。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挖掘素材,对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指导表达,提高习作能力
1.正确使用书面语言,杜绝方言直译现象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学生写作时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出现方言直译、语病连篇、词不达意的现象,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表达:“我们来去什么地方。” “乒乓球室里有几个老师在那边对打,一局都要打很久。”这里面的“来去、对打”都是当地的方言,诸如此类的句子比比皆是。要改变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两次空洞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平时用普通话进行交谈,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每当学生说得不恰当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习作的最好方式是选用学生的例文,用这类的例句和普通话对比,通过朗读、比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学生作文中的方言直译现象才会慢慢减少。
2.认真观察多练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篇幅短小,无法详细地描述要写的东西,描写内容不生动、不吸引人,经常写成“流水账”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所以身边的一景一物都可以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和感受,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好的作文是从写简单的日记开始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写日记时让学生选在一天經历中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来写,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总之,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自由地在日记中表现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教师要及时阅读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一方面,能通过写日记指导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能从学生的日记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为学生写好习作打下基础。这样,学生既积累了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多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能让人从中学习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而且能让人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与平时缺乏阅读有关。要写好作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首先,鼓励学生在所学课文中学习积累,再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学到更多的词汇,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鼓励学生摘录好词佳句,背诵经典文章和古诗词,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办手抄报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最后,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如何积累、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广泛地阅读、记忆,才能丰富语言积累,在表达中有话想说、有话可写,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4.利用教材范文,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
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开,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基础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感到力不从心。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选择的文章。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最后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绝招》一文,作者把三胖的绝招描写得非常详细,而描写二福的空翻绝招时只用了一句话,于是我就要求学生来个小练笔,用一些动词描写二福的空翻动作,在学生练笔前我先进行指导,很多学生写得很不错。这样的小练笔多了,学生描写事物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多年从事农村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坚持这样做,学生的习作基本都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日积月累,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爱上习作,习作水平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