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市场供应分析
2017-10-30傅裕荃
傅裕荃
摘要: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去哪儿了?学业负担的沉重和应试教育的必然,使大多数中学生埋在课本、教辅和题海之中。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调查问卷、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办法,从自身的角度试图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市扬供应的现状、问题,并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中学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的心智初步健全、人格日趋完善,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深造和走入社会奠定了基础。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除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培养和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还有学会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李苦禅老先生也教导我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著名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等等。可见阅读在中外名家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学生,课内阅读是学习之需,好比每日三餐是非吃不可的,课外阅读更是兴趣所在,好比餐后水果,愉悦身心的同时,更补充着正餐所缺之营养。对于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身心成长来说,学会阅读和系统学习是相得益彰的,而课外阅读对于弥补课内阅读不足、增进对课程学习的理解、提升学生整体知识层次和精神修为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一、供应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出版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阅读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一般读物随手便可购买或下载,珍贵读本也可在图书馆借阅或网上浏览,父辈们当年几人轮流阅读一本书或在图书馆争抢位置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对于大部分城市里的中学生来说,能不能进行课外阅读不再是问题,而阅读什么、怎么阅读,成为了决定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从市场供应的角度看,就是要解决内容和渠道的问题。
为了更好了解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市场供应现状,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部分学生。
一是阅读习惯。有阅读习惯的占91%,其中表示很喜欢阅读的占53%;阅读的理由有考试需要占47%、个人兴趣占31%、老师或家长要求占9%、其他占13%。
二是阅读内容。喜欢看小说的占40%,其中科幻小说占38%、青春小说占33%、历史小说占l&/o、武打小说占4%、其他占15%;喜欢看中外名著的占16%;喜欢看动漫的占22%喜欢看报刊的占13%;喜欢看教辅书的占9%。
三是阅读渠道。购买书籍的占37%,交换书籍用于阅读的44%,图书馆借阅的占19%;其中,通过电子方式阅读的占据69%。
四是阅读时间。在节假日阅读的占37%,自习课或课后阅读的占22%,碎片时间阅读的占33%,其他时间阅读的占8%。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市场供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一是消费习惯趋好,但功利色彩依然浓重。部分中学生具有积极的阅读习惯,出于兴趣进行阅读的比例较高,反映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但仍有较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出于考试需要或老师和家长督促。二是供应内容不均衡。大部分中学生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和青春小说,其次是动漫,而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不到五分之一。这既反映了中学生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的特点,也反应了市场供应在内容端需要进一步强化引导。三是供应渠道不丰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渠道是自主购买和交换,借阅的比例较低,反映出课外阅读公共服务建设较弱,除图书馆外的其他借阅场所或读书沙龙缺位;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电子书阅读比例占据近三分之二,社交信息和垃圾信息对课外阅读的冲击较大。四是供应时间碎片化现象严重。很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依靠手机或移动上网设备进行的,严重的碎片化阅读会导致效率和效果的双重下降。
二、原因分析
1.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在中学阶段,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有的老师和家长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视作“不务正业”或“读闲书”,在追求考试成绩这个指挥棒的带动下,唯有围绕教学大纲读课本、做习题才是正道,除了语文老师会提出一些课外阅读的要求外,其他学科的老师不支持甚至是反对学生看课外读本,导致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课外阅读是可有可无的,是影响学习的,甚至是和老师家长作对耍个性用的。在部分老师和家长唯成绩论的思想作用下,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这对本来应该各取所长、相得益彰的“好兄弟”却成了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2.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供应体系不健全。在笔者所在城市的图书城和图书市场里,和中学生相关的绝大部分都是教辅书籍,且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一些传统文化读本、中外名著却是羞答答地藏在最里面。如果这种导向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无可厚非的话,作为内容提供商,比如出版社、国有图书市场等,也可以适当考虑推出一批符合中学生阅读特点和能力要求的国学读本和名著解读等,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从调查隋况看,中学生普遍热衷追剧或阅读容易懂及和自身关联性强的小说或动漫作品,对于文学性、艺术性强的散文、喜剧作品等难以问津。
5.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供应渠道有待完善。一是现有供应渠道偏少。目前中学生购买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主要是线下的图书城和图书市场、线上的图书商店等,且以自主购买及购买后交换阅读的方式为主,借阅比例较低,这与学校图书馆、公共文化场地建设力度较弱有直接关系,很多学校都没有比较完备的图书馆,即使有图书馆,存书的规模和范围也有限,学生很难借到喜欢的图书,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难度。二是供应渠道仍需优化。传统的书本阅读乃至现在的电子阅读都需要占据大量时间,但中学生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应付课堂学习和课后补习,自由支配的时问很少,这也是为什么中学生碎片化阅读时间过长的原因。三是更加注意互聯网产生内容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应多传播正能量内容,杜绝暴力、色情内容。
三、应对措施
一要培育课外阅读的浓厚氛围。课外阅读能让中学生接受课堂之外的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能更好地辅助课堂学习,也能更好地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情操。坚持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来说好处很多,这需要学校和家庭一道努力,为中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善于养成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应带头养成阅读习惯,利用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与孩子共同分享一本书的心得;老师应鼓励、支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对于学生提出的涉及课外阅读的问题应耐心辅导,让学生能够在充满书香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二要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供应。作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内容,既要通俗易懂,又要贴近生活。好的内容能够在引人人胜的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针对当前中学生读物工具性、说教性太强的现状,从供应端看,有关教研或出版机构可以策划、制作、传播一批符合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文化作品,可以涵盖中外名著解读、传统文化应用、正能量文化传播等,具体形式既可以是传统书籍,也可以是动漫、小说等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载体,更可以考虑相关文化衍生品等,形成一种较完备的课外阅读内容体系;从终端看,应充分发挥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支持老师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尤其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能结合自身阅读体验为学生阅读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要健全课外阅读的供应渠道。畅通的供应渠道,能让中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更好整理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可以从校内校外双管齐下进行。从校内看,应多结合课堂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读书沙龙、开展读书征文和演讲、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等,使阅读和分享结合起来;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丰富藏书品类,延长借阅时间,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考虑与图书供应机构合作建立校园书店等;从校外看,应该鼓励、支持一批善于做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广的供应商或特色书店;推动国有图书展销机构在醒目位置设置学生课外阅读专栏,推荐一批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和刊物等。
(作者单位系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