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有效指导的条件:由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2017-10-30刘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条件教师

刘冉

摘 要 教师的无效指导,不利于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通过理解学生行为的意义,洞察学生学习实际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导学生学习施以有效地教学指导。

关键词 教师 有效指导 条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有效指导的涵义与条件

1.1有效指导的涵义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区分了“疏导”、“控制”、“指导”,疏导指通过合作提高个体的自然能力,“控制”指个体收到外在力量的影响,“指导”指把被指引的人的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教育中,更多用较为中性的指导来表示教育的功能,杜威认为有效的指导为再指导,是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转向更优质的状态。纯粹的外部指导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师的指导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倾向,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有远见,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教师应在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施以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获得学业上的发展。

1.2教师有效指导应具备的条件

当下,教师角色逐步转换,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何为有效的指导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教师有效指导应具备以下几点条件:(1)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洞悉学生行为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活动深入剖析,分析其学习活动安排的合理性,对学生确实存在的问题不作宽泛的归因,针对其具体的学习活动具体分析原因。(2)分析学生行为意图,并区分出教师认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3)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建议。

2案例呈现

班级内的一个学生撒谎被教师师识破后,教师开始更加关注这个学生,诸多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学生作业拖沓,不够努力,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文科永远背不会,理科永远一知半解,数学和物理成绩更是糟糕,教师一直鼓励她,并约定她考进重点高中可以返校看望教师,学生承诺用功学习,但是学习上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路,教师应该怎样施以有效地指导呢?

3教师无效指导的分析

3.1缺乏对学生行为意义的理解

案例中教师关注到学生文科理应背诵的永远不背,理科知识总是一知半解,做事情喜欢浮在表面,不求甚解,并把这些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主观不够努力,教师在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归因时流于表面,没有更深入的去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没有从学生的的具体学习情况、社会关系中去探寻学生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简单的归因不利于教师找出学生学习中真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对症下药。教师应在进一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礎上,了解学生是否是因为学习能力不佳,或者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失当等原因导致其成绩止步不前。

3.2无法找出学生实际存在的学习问题

教师将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的行为解释为学生学习不求甚解。教师更多的是用其主观标准去衡量该生成绩的进步与否,当学生的行为表现不能符合教师的主观要求时,这便成为老师眼中该生发展中的问题。

但是教师没有找出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宽泛的关注到学生某些学科成绩不好,但对于学生具体学科中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不甚了解,因此难以给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意见,从而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有效指导。

3.3缺乏对学生实际存在问题的具体指导

在教师对学生学习计划的指导上,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是初中三年的发展目标,考上重点高中,教师将对学生的期望抽象为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缺乏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计划分解为易完成的分阶段的任务。并帮学生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进而具体到每门学科、每周内应达到的水平,从而可以学生学习上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有效地指导。

4教师有效指导的施行

4.1理解学生行为的意义

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理解学生行为的意义,恰切的找出该生确实存在的问题。案例中的学生有追求上进的念头,但学习成绩一直没有较大起色,教师应该审视一下衡量学生进步的标准,假如我们为学生制定了过高的要求,学生便不易达到这个发展水平,因而我们难以感受到学生的进步,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合理降低自身的期待值,让学生和自己都享有成功的体验,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开心的事情,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从内心愿意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4.2洞察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该生的关注更多的停留在作业的拖拉,做事浮于表面,不求甚解,撒谎欺骗父母。教师在观察到学生外在行为表现时,应该更深入的去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世界,俯下身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并在理解学生行为意图的基础上,找出学生在学习确实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4.3具体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应在理解学生行为意义的基础之上,采取恰当措施,中学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成绩无明显起色,心理压力大,此时,教师所要做的不是通过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承受更多的期望与压力,而是适当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水平,为其选择适合其发展的高中。对于该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学习“不求甚解”的现象,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具体学科中存在的学习困难,为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条件教师
最美教师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