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实习看师范生培养
2017-10-30袁东华杜建林
袁东华+杜建林
[摘 要] 教育实习是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通过教育实习,我们发现,大学的师范生培养,存在注重已有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师范技能培养不落实,师范生职业教育不到位、师范培养脱离中小学课改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建立起大学与中学协同培养机制,深入中学,切实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大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范生。
[关键词] 教育实习;师范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40-03
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是检验大学师范类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一个合格的师范生,不仅自己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通过教育实习,我们发现,我们的师范生这两方面存在问题。这也说明我们的大学师范类教学存在问题。
一 教育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培养中“鱼”与“渔”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目前,大学的师范教育,关注的重点或者说教学的重点,就是现有的“鱼”,把已有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师范生,对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渔”: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关注不多,也可以说没有得到应有的、系统的专业培训。这个“渔”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师范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存在差异。结果就是:学校教了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掌握,学校没有讲到的,学生就存在相当程度的迷茫,不能通过自身的能力很好地把握。
(二) 教学基本技能教育不落实
作为教师,应具备教师的基本技能。过去强调“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现在还要求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完成教学任务。从教育实习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师范生的“三字一话”问题很多、很严重。有的学生,三字没有一字能够令人满意,黑板上乱写,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写,显得非常不专业。有的普通话不标准,有的虽然话可以说是普通话,但没有条理、逻辑不清,不知所云;讲课节奏把握不好,本来应该讲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他几分钟就讲完,该强调的地方没有强调,该留出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没有留出;有的学生教学语言不精练,啰嗦得很,本来一堂课就应该讲完的内容,他一堂课下来,既没有讲多少内容也没有讲清楚。
(三) 不能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对于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实习生显得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有的实习生对学生过于严厉,缺乏一个教师应有的爱心,对学生过多、过重的指责与批评,影响甚至于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反感;有的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把自己当成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非常关心、爱护学生,唯恐得罪学生,应有的批评教育也不敢开展,导致教学秩序不能得到维持,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四)不能理性处理与基地中学的关系
师范生到基地中学开展教育实习,对基地中学的教学与管理,都是有影响的。事实上,教育实习的目的与中学的教育目的,是不一样的,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中学教学的目的,事实上追求的是教学质量,表现就是各种考试中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目的是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本领,双方的目的,一个是训练台上的老师,一个是培养台下的学生,显然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的实习生,教学工作做得好,则可以不影响学生的培养,如果教学工作不落实,则影响中学的教学质量。一些中学的做法就是,实习生结束教育实习后,原任课教师把实习生教过的内容再次教学。中学为师范生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奉献的。我们的实习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對基地中学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为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与生活提供合适的条件,就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于与基地中学的领导、老师发生矛盾,影响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严重的更影响学校后来的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
(五)不能处理好实习与考研、求职的关系
教育实习开展的时期,也是学生们考研准备、外出求职的阶段。一些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教育实习,即使参加教育实习也不愿意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学院在教育实习安排时,他们对实习单位挑三拣四,到了实习学校,不遵守基地中学的纪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考研学习为中心。这样的教育实习,不仅师范生本人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对整个实习队的实习工作,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六) 不了解中学的教学
大学与中学是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在大学的课堂,也开设了一些中学教材教法、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多为纸上谈兵,与实际的中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开设这类课程的大学教师,大多对中学了解不多,不少没有在中学从事过教学。而目前的中学,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都在改革。不同的学校,改革的进度、内容又各不相同。条件较好的中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而有的中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还是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加粉笔。
课堂教学形式差异也很大,有的学校,课堂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的职责,就是组织、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内容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再加以分析、总结,学生们踊跃发言与争论,人人争着发表意见,锻炼了学生们在大庭广众中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必须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预先考虑到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意见,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也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必须临场解答学生们很可能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不能偏离。否则,课堂教学将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我们的师范生到中学实习前,对实习中学的情况不清楚,也没有根据中学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导致师范生到中学实习时临时学习,显得很不专业,不仅导致学生紧张,而且影响实习效果。endprint
(七)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有的师范生,在实习学校,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带有不应有的骄傲情绪,也可以说是盲目自大,对实习学校不满意,瞧不起实习中学的老师。殊不知,所有的中学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的,经过长期的学习与教学实践才逐步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一个大学生,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还有很多的知识、技能需要学习。
所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也暴露出我们的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二 师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措施
(一)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观念很显然已经不适应。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知识的体系、结构完整,现在必须强调知识的选择,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知识的精髓,以最科学的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最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否则,我们就无法解决个人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与海量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学生将疲于应付,我们的教育将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习的革命,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个新形势,不仅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掌握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未来他们自我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更为重要的责任,也是教育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我们的学生只有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未来立足,才能具有发展潜力。
很显然,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才培养者,更需要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大学的师范生培养,关注的重点,不能只是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这个“鱼”,更必须是自我学习、知我更新知识与技能的“渔”。
(二)加强师范技能的系统培训、考核
新形势下,师范技能多样化。传统的技能“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一定要加强培训。即使在现代乃至于未来,即使全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个“三字一话”也是有存在价值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更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相互的需要,更容易达到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因材施教。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也是一个当代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两种师范技能是相互补充、各有优长,我们不能因为现代化的师范技能就否定传统的师范技能,也不能死守传统的师范技能而否定现代化师范技能。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师范技能,有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师范技能效果好些,有的则是用传统的师范技能效果要好些。为了满足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求,作为师范生,应该掌握多样化的师范技能,作为师范教育,应该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
现在的问题是“三字一话”,在有些学校的师范生培养中已经不受重视,有要求但没有落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师范技能的教学成为大水漫灌式的,不注重效果,没有严格、科学、规范的师范技能培训计划与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一切都是处于自觉自愿,没有进行检查、考核。因此现在“三字”让人满意的师范生已经不多。没有落实,没有人落实。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似乎在培训,又看不到有人切实抓、认真检查。现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得到专业化的培训,并取得实际的效果。
说好普通话,是对师范生的最基本要求。但是教学语言,不只是普通话,教学语言有它的特殊性,它既要准确、清晰,更要重点突出,语速、语调,抑扬顿挫都是需要注意的。目前的普通话培训,对于师范生来说,应该说是不够的。应该有人对师范生开展教学语言的专业性培训,应该让学生掌握教学语言的特点与要求,多途径、多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观摩与练习,应该有专业教师对他们教学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三)构建与中学步调一致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必须通盘考虑,统筹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人才培养是相互配合、共同培养的结果。师范生的培养,需要中学的密切配合。构建与中学步调一致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是师范生培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的重要问题。
首先,构建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开放、融合的教师体系。这个体系有两类教师组成:一是大学教师,一是中学教师。采取如下的方式:大学教师进中学。大学里从事师范教育的师资,每隔一段时间就到中学去,深入中学的课堂,与中学教师一同学习工作,真正做到了解中学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在师范生的培养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种对大学师范教育者的强化形式,应该是一种长效的、制度化的,而不应该是临时的、个别的。中学教师进大学。师范生有些课程的教学,比如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成若干培训专题,请中学的相关资深专家开展培训。这种请中学教师进师范生教育的大学课堂的做法,也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化、常态化的师范人才培养方式。教师的融合将为师范生的培养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建立起大学师范生了解中学教学的渠道,探索和优化大学师范生进入中学课堂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既要有利于師范生的培养,又要避免过多影响中学的教学与管理。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利用视频、音像资料等,学生不仅可以同步了解中学的教学,又可以不影响中学的正常教学,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好方法。同时,在合适的时候,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师范生进入中学校园、中学课堂,参加校园的各类活动,也可以请中学教师到大学上示范课,让师范生认真观摩学习。
(四)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教育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从事的职业无疑是光荣的。而有的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没有前途,社会地位不高,因而缺乏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对于自己应该如何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很少深入地思考。作为大学,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教育。
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优秀的中学领导、老师和师范生们畅谈教师的职业要求与职业成就,对师范生言传身教,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好个人进步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中学里的人际关系等等。深入教育实习生中倾听他们的呼声。现在,教育实习检查中已经很难看到校领导的身影,部门领导忙于其他工作难以参加,院系领导也是以各种理由不愿意参加。要让每一个师范生在进入中学以前,在实习阶段,在以后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后,应该如何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endprint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有优秀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一颗充满爱心的灵魂。只有充满爱,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教师。
(五)积极应对中学教育新课改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方位推进。主要有以下一些变化:第一,课程目标改变。以前注重知识传授,现在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第二,课程结构改变。现在要求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课程内容改变。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第四,课程实施改变。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第五,课程评价改革。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第六,课程管理改革。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师范教育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应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改,我们的师范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中学教学的合格教师。
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的等各方面应该相互配合,教学改革应相互衔接、不能分割;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思路;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打造人才培养共同体,依靠合作、合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云.我國师范生教育实习路径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2).
[2]张晓辉.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典型个案的质性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12).
[3]李亚飞.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14(1).
[4]徐红.教师专业化背景“1+2+1”师范生培养模式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