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10-30朱波娜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面具美术情境

朱波娜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代表着中小学美术学科从技能类学科定位已经向人文性质的课程转变。美术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在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在“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感悟美术文化。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生动的文化情境,挖掘文化内涵

尹少淳先生认为:“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学校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光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出于这样的思想指导,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的运用语言、形象、色彩、音乐,创设各种具体的文化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在实践中表现和创造美术,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在主动表达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

如在上第八册《年年有余》这课时,本课一开始就出示奥运吉祥物,从而引出“鱼”为什么能被选上成为奥运吉祥物呢?学生就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来思考这个问题,随之课堂上又出现了喜鹊、蝙蝠、大象等早就被中国人赋予深刻文化意义的动物,使教学从一开始渗透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在探求新知环节中,我专题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鱼”图案,并引导学生围绕鱼的寓意展开讨论,研究鱼图形符号的变迁和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认识了 “鱼”这个传统吉祥物的寓意和形象象征,已经达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运用这些基本元素应用于现在生活,则是一种美术的创造和发展。

在美术课堂上,创设一种与学生相关的情境,能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文化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去发现作品、艺术家、历史背景、事件等,提升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世界的看法,对美的基本认识。

二、探索多种学习方式,使文化认识反映形象创作

新课程提倡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看、解读、阐述形象(图像和影像),加深领会美术的文化意涵,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把对文化的认识运用到美术形象的创作中来,如点、线、面、形状、结构、肌理、明暗、色彩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比例、均衡、对比、协调等作品构成原理,让学生在表达、制作、创作中提升美术人文素养。

如第十册《夸张的脸》是以泥塑面具为内容的课,为了让面具这一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文化思考和艺术感受,笔者找了大量的非洲卷面具和中国面具的资料,对面具的起源、功能、不同文化背景、地域特色、风格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深深感受到中外面具艺术的博大与精深(图1)。笔者利用课件重点向学生介绍了面具的起源、面具与服饰、面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面具的文化性与艺术性,接着通过学生分小组尝试“用最基本的泥塑方法塑造面具的臉型与五官”,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搓、刻、贴、挖、卷、戳”等泥塑方法,为他们个性化表现作好了铺垫。有了学生在欣赏后视觉、知觉上对图像留下的痕迹,有了表现技术上的保障,学生的作品充满了情趣,学生在这节课中塑造的每一个形象,也是学生心灵对象的写造。

三、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

现代视觉文化是广泛的文化情境另一方面。随着现代视觉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视觉现象——电影、电视、广告、动漫、网络游戏、海报、家居、建筑等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们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课堂上美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视觉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把良莠不齐的视觉文化进行梳理,让学生接受有积极意义的视觉文化。同时,随着我国对外文化的不断交流和开放,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及思维方式,开阔视野,培养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接纳与尊重,进而养成学生的多元文化观。

如四年级教材《皮影戏》,笔者选择了两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瑰宝之一的皮影。一是皮影的历史发展,二是传统皮影的制作过程。因为制作条件的限制,本来我摒弃了对传统皮影制作工艺的了解,既然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那么必须对传统工艺有所了解,不了解何来继承和弘扬呢?同时对学生来说,许多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没有认同感,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传统工艺的文化,在平常生活学习中,很难接触到这一类工艺制作,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皮影的制作何尝不是 “新”的?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体验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比起教师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解决了皮影制作这个教学难点。

如在四年级《有趣的汉字》时,笔者利用“甲骨文连连看”的游戏导入,学生本来对这类网络小游戏非常感兴趣,美术课上也能玩游戏,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轻松地认识了象形字独特的符号式造型,并对它产生了喜爱之情。随即利用课件又带领学生在“原始山洞闯关大冒险”,探索汉字起源的神秘意境。一系列利用多媒体构成的探索活动,唤起了学生富有创意的发散思维,解决了学生认识古汉字意象符号结构特征的难点,更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文化情感的自豪感(图2为学生作业)。

四、关注地方、社区、校园文化,影响学生审美价值观构建

广泛的文化情境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家居环境文化建设,构建校园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周围文化的熏陶,形成新的视觉经验和审美价值观。

如笔者曾带领学生进行《走访普陀博物馆》、《普陀仿古船的研究》、《走进舟山根雕的研究》(图3)等研究性小课题学习。这在社会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生对普陀本土历史、民间美术等进行了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本地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亲近地方文化、了解地方文化、热爱地方文化,进而激发出学习热情,使其由热爱家乡文化升华到热爱家乡,由热爱家乡升华到热爱祖国,从而推进到对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我们的美术教材是围绕着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区文化生活这样两个主题展开的,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联系。美术教材突出体现教材中的人文性质,通过美术学习,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以及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还要不断挖掘每一课的文化含量,同时还应多增加些有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增加相关的图片资料。

五、转化本地文化资源,丰富和拓展美术课程资源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下,拓展美术课程资源是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之一。但是文化资源不一定等于美术课程资源,必须有一个转化过程。以丰富的本地民间艺术为背景,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并通过美术学习,涵养人文精神。

我校的校本课程《我学渔民画》实施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以舟山民间文化为文化资源,以舟山渔民画为表现载体,转化为适合小学生学习课程资源。渔民画作为舟山本土文化的一个内容,承载着舟山特定地域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与学校的美术教学整合成课程时,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美术活动中技能性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本土文化的知觉体验。用单元化整体设计渔民画教学主题,以局部挖掘的方式展开教学。如海洋生物类《美丽的章鱼》;神话语言类《无敌大海怪》、《渔歌飘扬》;民居民俗类《海边房子》、《舟山渔船》;创意设计类《盆子新貌》、《伞面设计》等。

校本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本土文化元素与美术教育的对话,使美术课堂富有特殊的文化生成性,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课堂情境中,我们坚信学生定能让触摸到传统的心跳,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理论,使他们走进地方文化、热爱祖国文化。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 浙江舟山)endprint

猜你喜欢

面具美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创意美术
面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