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蜜蜂身上学到啥?
2017-10-30刘广迎
刘广迎
?蜜蜂喜欢花朵,文人爱写蜜蜂。蜜蜂采百花,文人笔下的蜜蜂多姿多彩。
唐代的罗隐诗曰:“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当代有位叫樊运宽的,他是这样写蜜蜂的:“田间山坳,最是君行早。叶底枝头频袅绕,唤醒百花齐笑。轻哼劳动歌谣,身怀绝技高招。为酿香甜奉献,精心苦作连朝。”
罗隐前辈感叹,感叹蜜蜂虽然占尽无限风光,可忙来忙去,终归还是利了万物的无奈。樊运宽先生则赞叹,赞叹蜜蜂辛勤劳动并快乐奉献的情怀。
人的主观与客观互动,酿出来的思想与情感,总是因人因时而异。为何?时代背景与人生际遇不同所致。也就是说,客观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客观环境变了,人们面对相同的事物,所产生的思想与情感也就随之变化。未来,当智能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又会在蜜蜂身上发现些什么呢?或者说,人们将在蜜蜂身上得到些什么启示呢?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资源紧缺的时代,勤奋、勤劳、勤快是社会最为推崇的个人品质,奉献是社会最为欣赏的个人品德。在未来的智能时代,智能机器成了人的“奴仆”,人类摆脱了必要劳动的束缚,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智能机器比人、比蜜蜂都更加勤奋、勤劳、勤快且绝对更加无私奉献。这个时候,人们再看蜜蜂,就不会产生罗隐那样的感叹与樊运宽那样的赞叹。有研究表明,蜜要酿造一公斤蜜,须采集一百万朵花的花粉。未来,人们感叹与赞叹的将是蜜蜂博采众长之后的创造力。
在智能时代,今天80%以上的岗位都或许不存在了。但是,围绕人类基本需求的行业都不会消失。只是人在这些行业中的作用不再是一般性劳动,而是创意创造性工作。也就是说,每个行业只需要极少数顶尖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光要“专”还必须“通”。就是像蜜蜂一般,博采众花而专注于酿蜜。智能时代是知识大贯通、行业大融合的时代,任何人要获得一技之长,都必须博采众长。
这个“众长”并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领域里的众长。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就要翻片了,人必须持续出新招,因为再鲜的“招”都会被数字化为智能机器的技能。如鲁迅先生所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有人可能会反问:“这不是更加需要勤奋吗?”是的。但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过去勤奋地重复性劳动是有价值的,而将来没有创造性的勤奋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人们看重的是創意创造而不是勤奋。
也许还有人还会质疑:“即便如此,可奉献怎么会不再是美德呢?”这个质疑很好。奉献无疑永远都是美德,问题在于怎么认定自己是在奉献还有在成就自我。蜜蜂劳动并创造,其成果一部分养育了自己,另一部分兼利了万物。在人类眼里,它在奉献,而于蜜蜂而言,那就是它自己的生活而已。因此,它可以祖祖辈辈哼唱着快乐的小曲,徜徉于万花丛中,既不觉得傻,也不觉得有多么崇高。
智能时代,劳动不再是生存之必需,而是为了活成人该有的状态,尽管一个人的创造可能会远大于其所得,但他不但感觉不到自己在奉献,相反,他会感到获得了莫大的人之为人的乐趣。现代人有一句心灵鸡汤,叫作“舍才能得”。未来,人们感觉不到今天世俗意义的所谓“舍”,他们体会到的是人生的圆满。这个圆满就是深刻地体悟了“万物为一”,也就没有了舍与得的算计。那么,奉献又从何说起呢?
环境会改造人类的价值核算体系。过去,为了生存,人们做了许多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说了许多不该说又不得不说的话,以至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智能时代,这样的局面将会根本改变,人类社会将诞生颠覆性的“会计准则”,人们将迎来价值、道德与审美判断的新标准、新观念与新思维。
蜜蜂把花蕊变成了蜜,它最可贵的品质是创新。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类一般劳动的智能时代,创新将是人最重要的价值,也将是人最重要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