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的改变中都充满诗与远方
——在“2017全国生命化教育西部论坛”上的总结发言

2017-10-30张文质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情意立场校长

文_张文质

道 VALUE

所有的改变中都充满诗与远方
——在“2017全国生命化教育西部论坛”上的总结发言

文_张文质

首届“生命化教育西部论坛”在兰州市第十中学召开

2017年7月14日-7月17日,“2017全国生命化教育西部论坛”在兰州第十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八个省的200多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听取了陈希良、谢云、孙明霞等多位生命化教育践行者的报告。在本次西部论坛上,生命化教育课题组联合本刊,评选出了11位生命化教育研究优秀人物,分别授予生命化教育研究执着奖和生命化教育研究创新奖。此次论坛为首届“全国生命化教育西部论坛”,今后每年一届。论坛结束时,“生命化教育”发起者张文质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

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生命化教育研讨活动,包括我们生命化教育各种类型的研修活动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到了最后一个人发言或做报告的时候,仍然是热情洋溢的,仍然是激情澎湃的,哪怕他有时面对着只有寥寥无几的人,也像面对着万千大众一样慷慨激昂——因为我们的内心一直憧憬着,用最好的方式来呈现自己,保持自己这样一种美妙的体验。

实际上,这两天的会议时间,我们所讲的是生命化教育的故事,我们所分享的是人生美妙的经验,作为一种充满情意的领悟,传递于大家的其实就是教育与人生的美好。这样的一种美好,既有一种理论探寻之美、思辨之美,也有逻辑的严谨之美,有时可能会抽象一些,但这样的抽象会有助于激荡我们的心智。我们会感受到另外一种充满理性的、严谨的、开阔的,甚至带有一点陌生化的那种表达之趣。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老师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将自己变成一座花园,变成一种风景,变成一位领路人,变成一个教育魅力的核心。

我们可以见识略带有边缘性的学校,在新的领导人出现之后,学校点滴的、持续的,逐渐成为日常化的那种变化与推动。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所将近有百年历史的老校,这样的学校又是如何去追寻它百年教育的荣光。当我去这所学校访问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是有自己骄傲的,是有自己伟大的传统的源头的。无论环境多么逼仄,但是如果你去窥探这些细节,你会发觉,今天的校长带领大家所做的事情跟那个伟大的传统是接续得上的。

其实,不同的人、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教育技艺与才华,带来的教育的可能性一定是不一样的。

我常常也会处于一种矛盾与焦虑之中,定功老师说我长得越来越有佛相了,其实这些年忧国忧民,我觉得我的眼泪都快流干了。我的面容远不如前几年那么明朗,那么安详。会议中,李瑾瑜教授也和我私聊,说有时候真有一种走不下去的感觉。有时候恰恰就是,我们那些无限的忧思跟我们那些诚恳地在现实中的行走,是能构成巨大的张力的。这种张力,有时会有撕裂感。就是你既相信教育是一种可能,你又知道现实往往是一种不可能,但是,你不是向不可能投降,而是你要力争去寻求可能。有时,你真的知道是“知其不可能”,可你偏偏要有所为;你也知道所有的投入最后所换取的,就像诗人艾略特说的那样——“嘘”的一声就消失了。但是我们需要有一种转化,这个转化是指什么呢?

谢云今天下午的阐述,特别充分说明了转化,特别充分说明了转化的意义。就是所有的存在,所有的努力,最后都变成了自己生命的记忆,成了个人的传奇,成了个人的教育史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我经历了,我见识了,我努力了,我生活过了。我昨天一开始也谈到,生命化教育的研究方式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生活。正因为它是一种生活,它就是特别诚恳的,它就是特别真实的,它也是特别庸常、特别琐碎的。

李军校长多次跟我谈到了自己工作的变动,多次受到召唤之后的犹豫,我总是问他: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美妙吗?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工作比你可能要去承担的那个从官方的视角来说好像更重要的工作,你自己会觉得今天更美妙吗?如果你觉得今天更美妙的话,你就尊重你的今天吧,你就爱惜你的现在。这是我经常这样说的,其实也是我从来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说要作个小结的话,我首先想说的是,生命化教育确实是有立场的,从一开始它就有立场。这个立场是独立的立场,是个人的立场,是民间的立场,是教育自身应该有的立场。就像谢云刚才也强调的,我们没有申请课题,虽然我们现在课题本身作为管理的角度,汇入了国家课题,但从我们课题研究来说,我们一向都是自主规划,自主行动,自主评价,功过自承,咎由自取,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地去索求过任何的官方的荣誉。

其实,就我而言,陈文芳这么多年一直在我身边,他非常清楚我是怎么做的,但我从来不愿意去说这一些。因为我可以这么做,我说了之后就会影响别人也可能去这么做,其实我不愿意有这种影响。有时我更愿意大家活得更好一点,大家在体制里更有地位、更有荣誉,能增添一点收入,那就让我自己一个人独自去承受一些孤独和煎熬吧。

当然,这只是一种个人的际遇。但更重要的不是个人的际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需要有不同的执勤的方式,不同的教育实践的路径,不同的对教育思考的思维以及探寻、实践,其实中国是需要更多声音的,需要更丰富、更多样的个人的。也基于这样一种立场,给大家颁发奖状,谢云今天用了一个词:叫“追认”,很有意思。

作为一个颁奖者,我是很谦逊的。我自己说很谦逊还不对,也有点不好意思,我恰恰是不愿意去确认:“你是跟我一个团的。”我是希望你说:“我跟你是一个团的”,而不是我来认,说:“谢云,你是跟我是一个团队的。”当我颁这个奖的时候,不能很高调地颁给谢云:给谢云十五年的贡献奖。我不能那样表达。

其实,你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知道会走多远。在座的校长,从校长的角度来说,真不知道会走多远。但作为孙明霞来说,她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因为明霞是自我规划的,只要明霞愿意走,她的“明霞教师成长联盟”可以一直走下去。不过校长也并不完全受制于体制,只要你是一个人,从体制而言,它是不可能完全规训、完全限制你的,所以当你做出某种选择的时候,选择就意味着一种担当。李军校长也曾经跟我感慨过,今天他报告里也说到,他也曾经有一种再也走不下去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真实的尴尬吗?你以为你美好的愿景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呼应吗?你以为做了很多事情、有很多的影响,就能得到一个真诚的评价?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总是会更多把那个评价放在我们的内心,这是一种自愿的,这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这是一种自律,这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生命的境界。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某种放弃,某种自觉的边缘化。自觉的边缘化,其实并不是放弃教育应该有的努力,而是不希望自己那么热闹,不希望那么受重视,不希望自己那么的重要,不希望那么的引人瞩目。这一切“不希望”背后,就是我们仍然可以踏实地做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的大问题,做自己的小事情。

谢云(前排左二)老师与“知行社”成员

我跟谢云一起谋划“教育行走”,说实在的,所有来参与的老师都不知道做这样一件事情有多么的辛劳。陈希良校长也感慨,哪怕组织这样一次活动,那是很费心费力的,那是没有光荣的奖章颁发给你的。其实,这就是一种担当。

作为生命化教育来说,其最核心的目标,当然是自我成全——在成全他人的同时,也成全自己。在成全自己的同时,也成全他人。

我昨天说到生命化教育,今天还有个愿景:希望所有的人都快乐、健康、长寿。美好的人,长命;美好的人,富足;美好的人,出门的时候,还有个忠实的老婆陪伴着——对,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谢云深情地看了一眼他的亲老婆,他的亲老婆羞涩地低下了头。(掌声)这多好啊,这就是生命化教育的某种情趣。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讲教育的时候,是充满情趣的。明霞老师的课堂,学生的绘画、笔记以及精彩的记录,是多么有情趣啊;谢云的“知行社”,多么有情趣啊。今天中午跟陈希良校长去吃饭的时候,陈校长说了一句“我每天中午都会在这里走一走”,在这个学校周围的小巷里走一走,你知道陈校长在这个小巷里走一走干什么吗?他去看一看有没有学生在中午打架,他来这个城乡结合部中学之前,学生是经常打架的,后来,学生都知道校长中午会在巷子里走一走,打架一定要到远的地方去打。然后他们发现,走那么远的地方打架很累,不如不打架。慢慢地,学生打架就越来越少了。他们真的一辈子都会记得,某天他们约架在某个小巷的时候,突然那个矮个子校长出现了……我是如何发现陈校长这一点的呢?因为我发现他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他是经常走路的人。经常走路的人的样子与偶尔走路的人样子是很不一样的,他走得特别踏实,走得特别有节奏。他跟我说,每天至少走两万步以上。哎哟,光是这一点,这就是一种教育家的精神。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先不说有没有教育家,但在我们很多校长与老师身上,充满了教育家的精神。这样的教育家精神,真的是非常有情趣,非常生动,可谓生趣盎然,生机盎然,妙不可言,真的愿意跟这样的人做朋友。

今天,我们所有的校长所谈到的,谈到自己的团队,谈到跟我的交往,谈到我们这种共同的团队生活(共同体生活),使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情意。这个浓浓的情意是超出学术的,超出我们教育研究的目的的。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意,就是这种情意,我们就像兄弟一样,我们就像姐妹一样。有时候,有很多的事情就会跟远方的人分享,我们一见面,自然会有说不完的话。每一次见面,就有很多美好。为了美好的分享而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聚会。这样的情意,恰恰使得一个松散的共同体有了一种精神聚合的依据。我们并不一定因为那种高远的目标而走在一起,我们不是一个革命者团队,我们是教师团队,我们是充满生活热情的团队,我们是对人间美好充满渴望并有一定鉴赏力的团队。所以我们走在一起,会说那些充满人味的话,充满人情的相互鼓励,充满幽默、风趣。每次见面,也会很自然地相互调侃。每次见面,像帕尔默说的“将肯定与鼓励送给对方”,这是极其美妙的。

所以作为一所学校来说,真正的研究一定会改变教师的生活,改变教师交往的语言,改变教师交往的姿态,改变教师交往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状态,这种研究是在我们身外的,没有进入我们身体的,没有进入我们心灵的。这样的研究,是很容易枯竭的。

昨天我也谈到,在我们生命化研究团队,在我们这个松散的共同体里面,有无数的老师具有特别引人瞩目的三个长处:特别能上课,特别善于演讲,特别长于写作。不管有没有得到种种的肯定,但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课堂、他们一次次的演说,代表了他们这种生命的价值,代表了他们努力所应得到的、自然的一种成果。其实,这才是这个团队真正有力量、有魅力,能够不断焕发出影响的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今天,生命化教育用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走了十五年,我相信,还会继续走下去,因为我们都是特别有耐心的人。只有这样有耐心的人,才可以做微小的事情。只有这样有耐心的人,才能把微小的事情做出更大的格局。只有这样有耐心的人,才能把微小的事情有可能做成某种传奇。这是我相信的。不管如何,我们会继续保持我们的谦逊、我们的诚恳、我们的低调,用我们这样“小人物”的方式去推动教育微小的变革。这种变革,就从我们自身开始,从我们家庭开始,从我们班级开始,从我们学校开始。当然,也从我们写每一篇文章开始,从我们跟每一个人交往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周围人的命运”,我们的改变,就是我们朋友、我们亲人、我们学生们生命的改变,妙哉!这恰恰就是一种影响。

在我们这样一个巨型的国家,我们总希望做更大的梦。我们总希望有更大的空间,我们总希望像巨人一样,在世界上昂首挺立。我们且不去评价它,但是我们肯定做的是“小人物”的梦,有时是小国寡民的梦,有时是小富即安的梦,有时是一有点进步就得意洋洋的梦。

我的小结就到这里,我把它归纳一下,实际上我刚刚说的就是九个词:立场,担当,目标,情趣,情意,文笔,耐心,谦逊,影响。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情意立场校长
立场
武术研究的立场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动物之间有情意吗?
最美的情意
平生情意,悉数与君
论校长的修养
重访“反对解释”之立场与命题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