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校园运动以及谢英俊建筑 >>>

2017-10-30张喁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俊建筑师校园

本刊记者_张喁

新校园运动以及谢英俊建筑 >>>

本刊记者_张喁

谢英俊建筑入选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项目

我们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生”的时代中来,仿佛一刹那间,已经有了足够的物力、财力投入到教育上,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身处一线城市的人们不亲自去看一看,几乎不敢想象。

学校在城镇空间,甚至在边远的山乡,越来越扮演着明星建筑的角色。它象征着国家的一只大手,在此托起了无数家庭的希望,而当地的文化,也由此有了赖以传承的桥梁。它体现着时代的风貌,从建筑质量到设计,很多乡民平生第一次有了切身的感受,学校建筑成了评价当地社会的一个尺度。

在眼下的未来,在不一定有创造,但一定有“新”的现在,学校建设仍是我们社会中一项大规模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不单要保证新结构的稳固,新设施的优良,主持者和参与者越来越意识到,要深入学习和思考校园空间设计和教育体制、生态环境、当地文化传统以及社区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方面,台湾9·21震后重建中涌现出的“新校园运动”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1999年台湾发生7.3级地震,震后在民间团体的推动下,由建筑师谢英俊等人发起,后由台湾教育部门号召建筑师热情投入校园设计,鼓励校方和社区人士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校园空间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这场“新校园运动”创造出近四十所各具特色的新校园,并持续至今发挥效力。

自1968年台湾开始实施全民九年义务教育直至八九十年代,台湾的校园建筑都是千篇一律毫无生机的。因为政府为了保证全台湾各地都能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标准,不管什么地方的学校,都要求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图”来设计校园,还按照“标准图”来控制建筑造价,统一调配年度建筑经费。

谢英俊凉山州乡村幼儿园及村民公共建筑群落

9·21地震造就了一个契机,当时台湾教育部门号召民间团体来认养学校的重建,以减轻政府负担。震后短短一个月,数个民间团体(包括人本教育基金会、台大城乡基金会、都市改革组织等)组织起来,从教育和空间双重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重建校园的理念:校园,绝对不应是钢筋水泥简单堆砌出来的呆板的火柴盒。

2000年3月中,教育部门明确了在校园重建中政府与民间的分工。它将293所需要重建的校园划分为A、B、C、D四组:A组为重建金额达5000万台币以上,以及5000万台币以下但整个校园需要重建的学校,由政府营建部门代办(共41所);B组为当时由教育部门委托已经中标选定的建筑顾问公司管理的项目(共22所);C组为地方县市政府自办重建(共122所);D组为51个民间团体认养自办重建(共108所)。

“新校园运动”在教育上力求改变过去一元化的填鸭式教育体系,在校园空间设计上尝试把人本教育、开放教育、小班教学、终身学习、校园开放、绿色学校等精神贯彻进去。该运动还希望通过校园创新,为未来台湾其它地区的校园改造,甚至公共建筑的建造提供新的标准。

为实现这些高远的理想,教育部门制定了“新校园运动”八大原则:

1.确保安全、健康以及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2.落实高效能、弹性化且符合机能的教学环境。

3.硬件可供社区终身学习及景观地标的核心设施。

4.依据校园整体规划,推动校园重建工作。

5.成立校园规划重建小组,落实开放公众参与。

6.建立校园与学区、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模式。

7.确保校园重建期间,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品质。

8.永续(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校园环境。

台中市清水小学的校园农耕

宜兰金洋小学,很多单亲和低收入家庭,孩子们开心玩羽毛球

在运行机制上,“新校园运动”有三项创新保障建设不流于口号:

1.PCM专业建设管理

引入PCM(专业建设管理Profess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机制来管理整个校园重建过程,它的作用是专业为业主控制工程成本和进度,并确保工程质量。PCM使本不熟悉工程事务的校长和总务主任,得以放下监管工程的重任,从根本上保证了以后“新校园运动”中多重组织协同工作的效率。

2.行政上对优秀建筑师的支持

当时教育部门特地给台湾的建筑师们发出一封热情洋溢的公开信,明确提出灾区重建就是洗刷耻辱,并保证要改正以往公共工程项目的通病——“在执行上往往缺乏整体规划观念,加上设计费率低、规划设计时间紧迫、行政手续繁杂,优秀的设计师通常不愿参与,设计品质因而低落并造成恶性环境。”政府的“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没有在台北遥控指挥,特派专员驻扎灾区数年,高效指导和协调重建工作。

3.施工上采用“最有利标”招标

打破先例,由震前通行的“最低标”招标方式改为“最有利标”方式。“最低标”即施工公司报价越低越容易中标,“最有利标”改为聘请施工与工程界中信誉好、资深且有丰富的专家组成评委会,来甄选出业绩、能力、信誉等皆佳的施工单位,以确保施工质量。

从图纸走向现实,很多“新校园运动”作品深入思考了现代校园的功能和空间文化内涵。在校园功能配置上,很多校园具备了相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趣味性展现于空间的多个角落;很多教室都让学生不敢相认,变成了弹性开放的教学场所,而且根据不同年龄的成长需求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在校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上,绝大多数校园用绿篱或开放空间取代了过去封闭的围墙,使校园与周边社区在空间紧密融合;很多校园还显示了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等等。

说回到建筑师谢英俊。“新校园运动”的名称,正是来自谢英俊。尽管他后来并未直接参与,而是从此入驻日月潭邵族营地,投身更广泛的民居建设,酝酿和发展了自己“协力造屋”理念,并广泛参与到后来大陆的新农村建设中。

谢英俊秉持“人民的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理念,放眼全球非城市化、前现代化第三世界,提供一种无建筑师、去专业化、安全可靠、就地取材的造房思路,原因在于,建筑体量默默无闻地占据全球建筑总量大多数的这些乡下的房子,不应该和城市争夺资源,即便争夺也只会得不偿失,并会导致环境的失衡和紊乱。

谢英俊实践的模式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就是自建和就地取材,由建筑师指导原住民进行自建活动,除房屋结构工业化预制以外尽量就地取材;第二是建造非专业化,最大限度减少资本的剥夺,这显然是对现有开发模式的批判;第三它不是慈善行为,谢英俊轻钢结构专利系统是其中经济模式的核心,有大量建造的可能。

谢英俊云南彝良乡村小学依山而建

在5·12和4·20两次地震之后谢英俊获得少量实践机会,之后在一些非震后地区获得一些政府和民间认同与支持,和谢英俊建筑三个特点针锋相对,实践中矛盾顿时凸显:第一,和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现在人就是商品,没有自建免费这一说,邻居帮忙都是要给工钱的,更不用说费时费力的就地取材,等于说谢英俊建筑理论的社会支持已经瓦解;第二所谓非专业化,和建筑结构工业化自相矛盾,因为非专业,导致结构之外的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一些得不到控制的想当然施工方式,对建筑结构造成伤害和隐患;第三,谢英俊建筑的报价永远只是工厂预制结构部分的报价,在他的理论中此外的部分花费几乎为零,实际上这在具体实践中等于睁着眼睛说瞎话——工要钱,就地取材不可行那么砖要钱水泥要钱,更不要说门窗、装修……

在各地的新农村建设中,艰难落地的谢英俊建筑常常以作为示范的村委会建筑开始,之后便因超过当地寻常造价不了了之。好在作为公共建筑的村委会都不是村民买单,此外一些校园建筑也获得尝试谢英俊建筑的机会。

在云南彝良,谢英俊的永平小学设计,依靠一座山坡地形,最大限度不伤害环境,但施工伊始,工程方立即申请开挖山坡,以获取高效快速的施工;在四川雷波,谢英俊获得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村一幼”其中一所幼儿园的实践机会,60厘米厚的轻钢结构+钢网土墙设计,可以保证整个幼儿园不依靠外来能源而冬暖夏凉,并能接续传统凉山彝人土房的文化,但基于施工成本考虑,幼儿园在施工队(本来设想是“免费的”当地村民)飞快的砖砌中迅速完成。

猜你喜欢

英俊建筑师校园
胖胖的“建筑师”
当建筑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公平交易
王洪永?陈英俊?张慧
英俊丈夫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