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价值比较
2017-10-30胡红平
●胡红平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价值比较
●胡红平
目的:探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采用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CT检查,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并对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误诊率与漏诊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CT相比,核磁共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疾病中的诊断更具优势。
CT;核磁共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价值
最近几年,伴随影响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促使临床诊断与疗效都得到显著改善。CT与核磁共振成像成为现阶段临床通常采用的诊断方法,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中都有一定效果[1]。本研究探究了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采用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76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6.6±1.1)岁;发病时间2~7d,平均发病时间(2.0±0.3)d。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14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6.7±1.2)岁;发病时间2~9d,平均发病时间(1.9±0.4)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本院现有CT机,扫面以前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饮水超过500ml。扫面范围:由膈顶上方20mm处到肾脏下缘,层厚保持在5mm,层间距保持5mm。平扫完成后将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90ml注入,速率保持在每秒4ml,同时,给予生理盐水40ml。速率与优维显相同。利用Smartprep式扫描,监测腹腔感发出的水平腹主动脉,在腹主动脉阈值至150Hu时,可将动脉期扫描启动,在通过18s扫描后将门脉期扫描启动,通过1min扫描后将肝静脉期扫描气道,一定情况下可在1.5min扫描后对延迟期进行扫描。
1.2.2 观察组
利用本院现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矩阵256⋆256,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5mm、3~5mm。首先进行T1W1、T2W1平扫,患者平静呼吸,随后实施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高压注射有人的速率保持每秒2.5~3ml/L,对比剂轧喷酸葡胺0.1mmol/kg,将其开始注射后的15至20s时实施动脉期扫描,55s至1min实施门脉期扫描,3至5min实施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把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研究全部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诊断符合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如果P小于0.05,说明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误诊率与漏诊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如下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对比[n(%)]
3 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核心,即和原发性肝癌有效鉴别。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强化特点为早进出状态,在动脉期能够产生显著的强化表现,但在均匀性和一致性上不足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强化的具体程度一般也不如此病[2]。体积较大的原发性肝癌病灶,因为肿瘤中央处出现坏死的几率较高,形态表现不具备规划性;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的内部结构相对比较均匀,出现的出血等现象也十分少,在病灶的核心位置存在星状瘢痕。原发性肝癌在门脉期与延迟期中的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产生低信号现象,和肝实质的分界十分清楚;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在这两个阶段呈现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现象,瘢痕慢慢强化到延迟期就会转变为等信号或者高信号[3-4]。本研究结果表明:与CT相比,核磁共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疾病的优势更高,但在具体应用时,漏诊与误诊情况也会时常出现,所以,在诊断时结合两种技术更为科学。
(作者单位:广安区人民医院)
[1]顾浩玉,陈群中,陈顾文.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性结节性增生中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23(10)∶1210-1212.
[2]何佳峻,张小鸽,张羲娥,等.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4)∶101-104.
[3]王华,李嶔,应霁翀,等.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性结节增生与小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5,21(12)∶999-1003.
[4]倪创业,张峰,张传永,等.CT及MRI在肝脏局灶性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4)∶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