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往情深
——著名油画家白钢速写

2017-10-29苇青

新疆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院画家新疆

□苇青

对白钢先生我是久仰大名的。早知道他是新疆画院副院长,新疆油画大家之一。但也只是听说而已,他的佳作,我却从未亲眼目睹过。前年我采访同样是新疆著名油画家黄建新先生时,才知道白钢和他曾在2000年共同完成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油画作品工程,白钢承担的是厅侧的沙漠胡杨图。从此,我在收看央视的《焦点访谈》时,就格外留心白钢的作品。虽然如惊鸿一瞥,他那色彩浓重鲜明表现沙漠、胡杨、蓝天的艺术冲击力依然令我心动眼亮。于是,很想结识他,却苦无机缘。

油画家白钢

今年端午节时,我与白钢不期然地在一个饭局上见了面。他,中等偏高,一身休闲服饰,身材匀称,相貌堂堂,气质不凡,怎么看都像是影视剧里的正派男一号。交谈之下,更显其美术大家的修养深厚。我不禁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于是,《西域文化》的“文化人物”要介绍白钢时,我欣然接受了采访白钢的任务。

秋高气爽时节,我在新疆画院简朴的会议室里,听白钢徐徐讲述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上世纪的1958年,正值我国大跃进的年代,全民大炼钢铁,神州大地炉火熊熊。那是一个全民革命干劲空前高涨,科学精神空前迷乱的时期。恰在此时,1956年从北京自动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从事建筑设计的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夫妇诞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儿,生逢“钢铁元帅升帐”,故给孩子起名白钢。

父亲虽不是画家,但建筑设计是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的。父亲绘制的那些建筑效果图,无意中在幼小的白钢的心田里播下了美术的种子。但这粒种子从发芽到抽枝长叶,直至长成一棵大树,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波折,正如一块铁矿石,惟有百炼,方能成钢一样。

《花毡》

白钢上小学二年级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极左思潮空前泛滥。八九岁的白钢已初尝倍受歧视的滋味,因为他的父母家庭成分都太高了。而正是美术成了他心灵的港湾,出墙报、画报头、配插图,是他最快乐的事。凡是孩子都爱涂鸦,而那时的白钢早已不是天性使然,而是真心喜爱这门艺术,但依然处于兴趣阶段。

1971年,十三岁的初中学生白钢的绘画水平已表现不俗了。他父母有两位朋友,井岩和凌云,是一对夫妇,在《新疆日报》做记者,看到朋友孩子白钢的画作后,很是赞赏,认准白钢是块画画的料。于是介绍白钢拜《新疆日报》的著名美术编辑张威为师,课余时间向张威学习绘画。张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对这个从未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学生白钢要求很严,让他先打好基础,从画静物开始。油画基本功之一是素描,画素描就需要石膏像。可是,文化大革命中教学用的石膏像早作为“封、资、修”的东西砸烂了,既找不到,也没处买。

到了1973年,自治区文联的画家蒋振华不知从哪儿弄到了几尊石膏像,真是如获至宝。蒋振华和张威既是中央美院的校友,又是关系特好的朋友,于是白钢就有机会偷偷地到蒋老师那里对着石膏像进行正规的素描练习。有了两位中央美院的高才生指导,那一年白钢在素描、色彩方面都大有进步。进而,课余时间,白钢又练习写生,不是在公园画风景,就是在街头画人物速写。

后来,白钢又师从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的杨铭山老师,系统地学习了色彩。杨铭山是吕斯百先生的学生,吕斯百又是徐悲鸿大师的弟子。就师承关系来讲,白钢应是徐悲鸿大师的隔代学生。

1975年,邓小平复出,即着手“全面整顿”,却遭到“四人帮”的全面破坏,被诬指为“右倾翻案风”,直至次年的“四五运动”,被再次打到。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本来在“教育整顿”时,要挑选一些优秀高中生直接上大学,白钢本也在优秀生之列,却因为“反击右倾翻案风”,上大学成为泡影!

白钢除了学习好,会画画,唱歌、跳舞、朗诵也不错,是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深得音乐老师王霞的偏爱。她看自己喜爱的学生上不了大学,还要“上山下乡”,很是惋惜。恰在此时,北疆军区文工团招收文艺兵,王霞就向部队文工团推荐了包括白钢在内的几个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几个月后,其他同学都参军走了,唯独剩下了白钢。王霞老师一打听才知道,白钢政审没过关,因为家庭成分太高了。父母觉得对不起儿子,但也只能劝儿子承认现实,眼光放长远些。

正当白钢准备下乡时,事情却出现了意外的转机。他的父亲承担了军区总医院一座楼房的总体设计,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就近住进了军区总医院。说来巧了,同病房病友正是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竭诚的秘书。两人熟了后,白工程师就把儿子白钢因家庭出身不好未能参军的事讲了。张副司令员的秘书就给北疆军区司令员打电话反映了这个情况。司令员遂指示有关人员,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作为特例,批准白钢入伍。白钢进入军营时已是1976年了。

《遥远的地方》

《老屋》

《暖冬》

三个月艰苦的新兵训练后,白钢正式成了北疆军区文工团的一员。他的任务是舞台美术,主要是画布景,有时也客串当当演员,业余时间依然是醉心于绘画。

1977年,部队拟安排他到陕西歌舞团学习置景。而他个人想到西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因为他的老师张威的同学在西安美院任教。部队满足了他的个人意愿。

西安美院并不在西安市,而是在长安县。报到那天,他在公交车站等车,他不敢确定就是这个车站,就问旁边也在等车的一位女孩儿。那女孩儿说就是这里,看了他一眼后问他,你不是陕西的军人吧?他回答,我是新疆部队的,你怎么知道我不是本地军人?你穿的是皮大衣,戴的皮帽子,陕西军人是棉大衣,棉帽子。你到长安县有什么事?我要去西安美院进修学习。那你就跟我走吧,我也去西安美院。到了西安美院,才知道这女孩是西安美院副院长徐帆先生的女儿,她直接把白钢领进了徐副院长的办公室。徐副院长把白钢交给了油画系主任吴永年老师,而吴永年老师就是张威老师中央美院的同班同学。就这样,白钢在西安美院进修了近两年。他的刻苦勤奋深得老师们的赞赏,便动员他正式参加高考,以取得大学本科文凭。

命运真的有时会捉弄人。就在白钢秣马厉兵准备高考时,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了,部队下了死命令,凡是外出的军人一律必须按时归队,否则,以逃兵论处。

白钢大学没有上成,却从此有了一个念头,老想上大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愿望还越来越强烈。

1979年,著名油画家、浙江美院教授全山石先生到新疆办油画进修班。白钢插班只学习了半年,又因故回了部队。他着了魔似的想上美院专心学习油画,但部队无法满足他个人的这个心愿,于是,他萌生了离开部队的念头,便打了转业报告。但转业指标是有限的。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位转了业又回了部队的同志腾出了一个转业指标,这个指标就给了白钢,就此结束了他七年的军旅生涯。

1983年,转业回了乌鲁木齐的白钢,有三个选择。他最想去的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当个美术编辑。只可惜当时出版社的美编没有空缺岗位,愿望便落空了。新疆歌舞团呢,去了还是搞舞美,没有新鲜感,不想去。新疆展览馆,搞展览设计,挺新鲜,而且展览间歇期间正好搞美术创作,于是,白钢就去了当时还归属新疆文化厅的新疆展览馆。但他没想到,在展览馆他能一呆就是十七年。更没想到,他能成为新疆展览设计的“领军人物”。

《于阗女》

《吐峪沟》

《土陶艺人》

一到展览馆,他就参与了新疆民俗展的设计。如今,这个展览已移驻新疆博物馆,成了新疆的一个固定展览品牌,中外游客到了新疆大都是要参观的。198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白钢参与了大庆展览。

后来,他连续八年承担了新疆各类大型展览的总设计。其中第一届到第七届的乌洽会展场的总设计都由他担当。

1995年,新疆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新疆成就展”,非常成功,白钢是总设计。此展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三分钟看新疆”的创意特别新颖别致,参观者仿佛乘坐飞机透过舷窗看到了新疆的雄奇壮丽,让人感到新疆并不遥远。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自治区的大型展览的总设计师是白钢莫属,他完全称得上是“展览巨擘”。即使他后来调任新疆画院副院长后,一些重大的、具有新疆代表性的大型展览的总体设计,依然会找到他,他依然会放下自己的创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展览馆的展览设计是他的本职工作,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美术创作,业余时间除了绘画,再没有其他的嗜好。这期间他的一些作品参加了一些区内外的美术展览,逐渐地有了些知名度。但他还是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新世纪到来的那一年,他终于梦想成真,从已经归属自治区外经贸厅的展览馆,调进新疆文化厅所属的新疆画院任副院长。

现在,他是名副其实的专业画家了,但因为挑着副院长的担子,在当好专业画家的同时,还要分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为画院的发展而奔忙和操持。

2002年,白钢以无党派人士的身分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进而又成为常委。工作虽然更忙了,但也因此积累了一些社会资源,他便利用这些资源,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厅的支持下,组织画院的画家们到下面去采风,连续搞了四年的采风活动,各族专业画家走遍了南北疆各地,这大大地加深了画家们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也提高了画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每年一次的画院作品展览则展示了新疆专业画家逐年提高的艺术水准,促进了新疆美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切,都与白钢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画家与副院长的关系怎样摆?白钢是把后者放在前者之前的,是在首先做好副院长工作的前提下,来当好一个专业画家的。

他的《古老的歌》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最后的村寨》获第九届全国艺术节优秀作品奖。《交河古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美术作品展览,展示了新疆,宣传了新疆。

在展览馆工作时,白钢因业务精良,已评为副研究馆员。2005年,因艺术成就突出,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已是这个系列中的最高职称了。

但这个职称是破格评出的,因为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白钢的学历是不够的。若要获得这个最高职称,只有破格,而破格是有相当苛刻条件的。没有金刚钻,拿不下这个瓷器活。

从1979年开始,白钢就渴望着上美术学院,可是命运却并未垂青于他。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离开了部队。待1986年机会降临时,他已超过了高考的年龄,只能参加成人高考,而且是大专学历。退而求其次,总比上不了大学好吧。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三年大专毕业后,他仍然回到展览馆搞设计。业余时间,他创作的《遥远的地方》参加了北京首届全国风俗展览,获得了二等奖。这是他参加全国性美展的第一幅作品,旗开得胜,使他对自己信心倍增。建党70周年时,他的《花毡》获得自治区美展的一等奖,后又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

面对这些成绩,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念头。

改革开放后,国门渐开,新疆的一些展品也到国外进行巡回展览。那一年,“新疆文化展”出国,白钢应外国画商之约,也带了十几幅商品画出去,较受欢迎。1995年,他到法国参加“广告年会”,顺便进行了艺术考察。在世界著名的卢浮宫,他看到了许多世界名画的原作,不禁感叹,学了那么多,不如临摹大师的一张画。还在1986年时,有一次写生,曾遇到一位美国人,对他很欣赏,说是可以帮他到国外留学。但终因“托福”关难过,他放弃了。

2001年,他陪妻子到加拿大温哥华探亲,恰逢温哥华UBC大学全球招收美术高级研修人员。可是,他刚刚回国,他就把自己的作品图片寄了过去,对方最后同意他应考,而且可以在电话里参加英语的考试。于是,白钢便猛攻英语。果然有一天,越洋电话打了过来,让他用英语做个自我介绍。他把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英语一股脑地倒了过去,对方最后说:“白先生,您很勇敢!”不久,越洋电话又来了:“我们是一百人里选出了十二个,恭喜您了!您是其中之一。”

白钢在国内只上了一个大专,现在却被外国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实在是可喜可贺,但是,最终白钢却没有去。不是他不愿去,而是没有能力去,因为学费太昂贵了,一年近百万人民币!白钢没有这么多钱。

今天,过了天命之年的白钢,对于上学深造已经了无挂碍了。他已经明白,作为一个画家,其价值体现在他的作品上,学历、职称都是些外在的东西。

他现在除了继续当好他的画院副院长,就只剩下画画了。他要尽早办一次个人画展,出版一本个人画集,否则,他就对不起一直对他寄以厚望,并一直无私帮助他的那些老师,也对不起自己对美术的那颗一往情深的心。

猜你喜欢

美院画家新疆
酷炫小画家
桑坤利作品选登
2018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开学典礼在西安美院举行
美院张老师评画
张建霖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