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饮食有“偏好”

2017-10-28李新明

家庭用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白肉高密度不饱和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面临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其中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诱发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饮食结构的调整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根本措施。

那么,哪些老百姓需要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呢?又有哪些饮食对心脏更为有益呢?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您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吗

根据近期发布的2017英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及预防指南,以下人群属于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1.慢性肾脏疾病3期及3期以上,或存在蛋白尿的患者;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3.40岁以上且患有糖尿病;4.40岁以下患有糖尿病且病程至少持续了20年,有靶器官损伤(蛋白尿、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疾病)或有明确的其他心血管病风险因素。

针对高危人群的膳食建议包括:

1.购买食物时关注食品标签,选择低脂、低盐(每天的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和低糖食品。2.每天至少摄入5份不同的果蔬。3.主食包括土豆、面包、米饭、面食及其他淀粉类食物;最好选择全麦食物、高纤维食物以及低脂、低盐、低糖饮食。4.每天喝够6~8杯水,包括白开水、低脂牛奶、茶和咖啡在内的无糖饮料;每天摄入果汁不超过150毫升。5.不推荐经常食用饼干、巧克力、蛋糕和薯片等零食。6.每周吃两次鱼肉,少吃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等)和加工肉食(如火腿肠、培根、午餐肉等)。7.选择低脂、低糖奶制品。8.选择不饱和食用油,但尽量少吃(每天补充30克特级初榨橄榄油或无盐干果)。

心脏更爱素食还是荤食

素食饮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现代社会中,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人群也趋年本期策划——“心脏智商测试”您能得几分2017-NO.10家庭用药 8

采访札记封面人物

李新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专科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心内科专科分会委员等职,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蔬菜、豆类。

鸡 蛋 之前鸡蛋一直在“禁止名单”里,直到被确定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才被解禁。蛋黄含丰富的磷脂,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酒 精 适度饮酒也会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不会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富含多酚的食物 如浆果、可可、茶、红酒、酸果蔓汁和橙汁,多酚是抗氧化剂,可减缓高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洋 葱 每天吃半个生洋葱,可提高25%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植物脂肪大多在室温下成为液体,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3.1%,玉米油为84.5%,菜子油为96.8%。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因此,食用脂肪应以植物油为主。但是,吃哪种油都不可过多。吃油过量,体内消化不完,余下的脂肪在体内贮存起来,越积越多,可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

心脏爱烟酒吗

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血管硬化。因为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250倍左右,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减少血的带氧能力。这就导致了动脉内壁水肿,阻碍血液流动,为胆固醇的沉积提供了条件,日积月累便导致了动脉硬化。尼古丁能使体内组织释放出“儿茶酚胺”,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样不但可以导致高血压,而且由于心跳加快、血液排出量大,容易产生心肌缺氧,引起冠心病的发作。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多。同肺癌一样,冠心病的死亡率随着戒烟而减少,戒烟后1年即显著下降,10~20年后同不吸烟者近似。

与吸烟毫无益处不同,适度饮酒可维护心脏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适度饮酒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或消炎作用而降低糖尿病风险。目前的指南推荐,每周飲酒量不可超过14个单位(一个酒精单位是指10毫升或8克纯酒精)。

心脏更爱红肉还是白肉

所谓“红肉”和“白肉”的分类方法是根据肉类食物在做熟前的颜色来分。那些在做熟前是红色的肉就属于“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而那些在做熟前是浅颜色的肉类就属于“白肉”,如鸡、鸭、鱼、虾、蟹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红肉中含的脂肪多,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多,而白肉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明显更多,因此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心脏,所以心脏更爱白肉。

心脏更爱粗粮还是细粮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就心脏而言,粗粮因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然,心脏更“偏爱”粗粮。

“上医治未病”,识别高危人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法,这需要老百姓们积极了解相关医学常识,与医生一起来“治未病”。管住嘴、迈开腿、乐相随、心不累!愿大家都有一颗健康的心!本期策划——“心脏智商测试”您能得几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肉高密度不饱和
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烹饪大师话名肴
秘密
单手大刀片白肉
家庭烹饪,到底用哪一种油好?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蒜泥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