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

2017-10-28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侠女女侠文言

石 悦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25)

在清代,文言小说中塑造的女侠形象数量激增,-以女侠形象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篇目达到90篇以上,居历代之冠。从质量上看,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也出现了诸如王士祯《池北偶谈·女侠》、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宣鼎《夜雨秋灯录·筝娘》、刘钧《杨娥传》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来源于前代尤其是唐传奇中的女侠故事,有些则是文人们创造出来的新形象。这些形象的出现,大大发展和壮大了了自唐代以来形成的女侠队伍,在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长廊中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1 清前文言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的演变

清代以前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由性别意识模糊、家庭观念淡薄、个体完全独立自由到认可其性别、妇女意识逐渐增强并渐渐回归家庭、依附于男性。

唐前一些神话故事、史传笔记中已出现了女侠的雏形,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越女”。而在小说中,《搜神记·李寄斩蛇》中的少女李寄可以看作这类形象的滥觞。在少女李寄身上所体现的特质不仅包含着对父母的至亲至孝,更包含着对邻里乡亲的博爱,同时她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并不输给男子,闪耀着女侠的光辉。

唐代,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及唐代后期愈演愈烈的藩镇割据,滋生出了一大批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女侠形象。这些女侠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体现了自由独立、昂扬向上的风貌。这与她们高超的武艺和神幻的异术息息相关。然而,唐传奇中对于女侠形象的描写大多缺乏外貌描写,且其感情世多为空白。这使得她们的女性特征并不明显。

唐代之后,宋元明之女侠深受宋明理学之影响,可谓出入厅堂,调解家庭,既是治家之能手,也遵守儒家的家庭伦理,缺少了唐之女侠的自由,但是相对的有独立意识,没有完全的束缚在家庭之中。因此可以说,宋元侠女在“侠”的身份特点之上,有了更多女性的特质,女性的身份更加凸显了。

2 清代文言武侠小说女侠形象繁荣的原因

女侠形象的发展经历了宋元明的衰落,到清代重又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与清代的政治、文化、思想息息相关的。

首先,清女侠形象的繁荣受到到清代“尚奇”风气的影响。在清代,“尚奇”的思想不仅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出现,而且扩展到了普通人民群众中。在这种“尚奇”心态的驱使下,那些女侠形象冲破了三从四德的封建藩篱,勇于闯出一片天地的人生经历充满了神秘性和传奇性,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尚奇”的心态。人们希望解开这层面纱,便只能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小说家们便更加将女侠形象夸张化,以充分满足市民阶层的“尚奇心态。

其次,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的兴盛与文人的心理也有密切关系,女侠形象便是文人们宣泄情感及表达理想的寄托。文人们往往借助于女侠形象的高超武艺或是奇特异能来倾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那些手无缚鸡之力,又在仕途上怀才不遇的失落文人,对当时社会人欺人的现状无能为力,就寄希望于女侠,希望她们能帮助他们实现铲除人间之恶的美好愿景。久而久之,壮志难酬的文人们,通过塑造女侠对社会恶势力的惩处等情节,来宣泄出自己的不平情绪,抒发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憧憬和向往之情。女侠便间接成为他们的寄托,这种寄托为女侠形象的兴盛提供了机遇。

最后,清代小说女侠形象的兴盛也与清代武术盛行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在清代,武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习武、练武之人很多,这为以女侠为主的清代文言武侠小说提供了素材和现实的基础。另外,由于清政府来自关外,在思想领域,受儒家传统思想观念的浸染不深,对女子的要求也较为宽松,因而社会上也常常出现比武招亲这种择偶形式。社会上也存在在女侠游走四方、惩奸除恶的现实事件。这些现象都为武侠清代武侠小说女侠形象的描述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对精彩纷呈的武功描写具有重大影响。

3 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新变

清以前女侠形象经历了一个性别意识逐渐清晰、家庭观念逐渐增强但自由独立精神逐渐减弱、伦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女侠形象,无论是在其形象本身还是形象内涵方面都继承并强化了这一过程,体现了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清女侠形象在题材内容上更加多样,其形象类型更加丰富,形象主题更为多元。除继承前代的复仇型、行侠仗义型、盗侠型等,还出现了诸如“较武称雄”型和“惩淫治恶”型等新的女侠类型。前者如《飞剑将军》中向飞剑将军主动请战的十四五岁少女;后者如《铁腿韩昌》中的韩昌,自恃武力,调戏纺绩美妇。结果却反被妇人捆绑痛打,追悔莫及。另外,清代民间盛行的习武风气催生出了一个独特的女侠类型——“以武为业”型。这就使得这些女侠所具有的不再是神幻的异术,而是高强的真实武艺,具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如《武技》中的少年尼凭借其精巧的拳法卖艺;《难女》中的逃难女子被一百七八十斤的糖包压住,却能够“左抵右抛”,拥有比男性还强大的力量。

其次,与唐女侠身上所体现出的自由独立、洒脱不羁的气质和粗犷豪放的阳刚之气相比,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则更具有女性独特的阴柔气质。第一,清代武侠小说中特别重视对女侠靓丽容颜的描写,并突出其美好形象在故事中所起到的突出作用。比如,蒲松龄用“年约十八,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艳若桃李,而冷如冰霜”等语句勾勒侠女的形象,展现了其作为女性婉转柔美的特点。第二,女侠作为女性的情感世界也成为清代文人注视的焦点。唐传奇中的女侠大仇得报后,为了自觉尘念杀死孩子的情节屡屡出现,而在清女侠身却更多地体现出其作为母亲的情怀。清代女侠复仇之后,改“杀子”而去为“托子”而去,使女侠能够回归其身为女子的天性,使得女侠形象也更具人情味和尘世的烟火气息。第三,在清代的女侠身上作者也曾下笔墨表现其具体的生活细节,赋予了她们更多的伦理内涵。如上文提到的蒲松龄笔下“艳若桃李,而冷若冰霜”的侠女实际上也善于理家,这使得侠女的女人味似乎更加浓郁,性别特征也更加明显。

最后,清代的女侠形象也具有一般妇女所必须具备的忠孝节烈的品质,女侠精神也更加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呈现出更加趋向伦理化的样貌。第一,在国难当头、国破家亡的时候,女侠们表现出一种非比寻常的家国之忧和民族气节。如秋星《女侠翠云娘传》中翠云娘对入侵西兵的英勇奋战,对卖国求荣者的长剑屠戮,女侠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昭然若见。第二,传统儒家的“忠孝”观念在女侠身上也有生动体现。如刘钧的《杨娥传》,她是永明王的护卫,在永明王生前,随之颠沛流离,百般护卫;而在其死后,杨娥虽势单力薄,却仍不遗余力地为主报仇,充分彰显了“忠”的高尚品质。第三,贞节观念在清女侠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李四娘“托业为女妓,日与贵游子弟狎,人但见其旖旎风流,而不知花月其容,冰雪其操也”。

总之,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为沉寂已久的文言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希望。虽然他改变不了文言小说行将就木的历史命运,却为新时代小说,尤其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侠女形象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点燃了最后一丝光亮,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 罗莹.刍议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 罗莹.清代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兴盛的原因探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 林宪亮.唐代小说之女侠形象兴盛原因刍议[J].岱宗学刊,2006,(3).

[4] 孟赟.清代小说中的女侠形象演变分析——以唐传奇女侠为参照[J].通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5] 罗莹.刀光剑影中的绚丽风景——论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的性别回归[J].语文学刊,2011,(6).

猜你喜欢

侠女女侠文言
京东侠女
像侠女一样生活
臭豆腐女侠诞生记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像“侠女”一样
女侠与鉴湖
红灯女侠翠云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