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间文化在导视系统指示牌设计的应用探析

2017-10-28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指示牌日本空间

沈 熠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1 日本间文化概述

日本人在日常对话中通常会运用一些委婉语调的措辞来让事情留有商量的余地,诸如“我认为…”,“可能…”,“你觉得怎么样”之类。相对于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日本人更加在乎他人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弱化自己的主观力来协调人际间的关系,从团体中获得认同感。这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被概括称为日本的“间文化”。间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日本民族诞生初期就几乎是单一性的,这使得日本人对集体力量的高度重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可,并融入其中。日本人在交际的话语中往往带有自贬性的措辞,时不时因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互相道歉,鞠躬,在交谈中,他们通过询问、商量式的口气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和支持,而不是坚持己见,抒发自己的个性。有强烈个性,游离在集体之外的人会因不被接纳而觉得被社会所抛弃,具有无比耻辱感,极端者往往会产生自闭,乃至自尽的手段。间文化使日本人的个性深深地隐藏在了民族的共性之下,民族共性使人们拉近了距离,保持着强烈的凝聚力,而同时,内隐的个性也让每个人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私密距离。相比欧美国家的亲吻礼节,我国的握手礼,日本人之间更加喜欢用鞠躬来表示见面礼节,这种保持着距离的亲密感恰恰是间文化最好的体现。

日本间文化渗透在日本人生活在的方方面面,除了人际交往。极具识别性的日式住宅也强烈的展现出日本特色,其基本测量单位为“间”,间指的是房间上方横梁的宽度,间的数量体现了建筑的横向空间,即一个单位的“间”,是指两根柱子间的距离,而一个单位的“间”同时也相当于一间,这里的一间描绘的是一个建筑内部四个角落的四根柱子所包围的空间。如果一个日本传统的房子内有三个单位的“间”,我们立刻就知道这是一个像样的房子,且里面有三个房间,一行三间的尺寸都非常合理(可能进深有几排),且有四根柱子在这个立面上。而如果一栋房子有九个单位的“间”,我们就知道它是一栋立面上有十根柱子的宏大建筑。此外,日本住宅中各房间内空间之间可以相互流动转化,房间中的门通常为移门,而窗户的框架结构,原材料与门几乎是一致的。当门窗封闭时,宛如日本人内心的自我空间;而当门窗被拉开时,与其他房间相互连系成一整片空间,就如同丝带将整个建筑串通起来般,而此时就仿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自我闭锁空间的打破而被拉近了,这种构建方式体现了住宅中隔离与连带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日式建筑的间文化还体现在空间的内部功能上,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人们格外珍惜拥有的居住面积,所以日本的房间往往小巧而精致,有时候甚至可以在同一间房中通过物品的收纳摆放获得多种功能,做到一间房兼具厨房卧室餐厅书房的功效。这种蕴含着建文化的设计在今天也被日本建筑师们广泛地运用了起来,通常看起来极具日本风格的建筑内部空间都十分注重功能性和微型空间的协调关系,这种矛盾关系的巧妙处理,不但展示了日本建筑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间文化的独特美感。

剑持武彦在其著作《间的日本文化》中,从间的风土、艺术和日本人的间意识等角度阐述了间的存在对于日本文化的重要性。而间文化的这种特性,也决定了它自身具有着“间”的属性—隐形的间文化与鲜明的日本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诞生出了今天就算没有任何元素也极具鲜明特点的日式风格的设计。

2 导视系统设计概述

导视系统是在空间环境中用于指引用户快速到达目的地,帮助用户快速掌握空间信息,使复杂的空间秩序化的工具。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生活中各种空间信息呈现几何倍的增长,导视系统逐渐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街道,公路,医院,超市,酒店等等无一不用到导视系统。对导视系统的设计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著名的导视系统设计师大卫·吉布森根据导视系统的功能性将其分为四大类:识别标识类,指引类,监管类和信息类。识别标识类主要是空间的整体形象识别,如同企业的品牌形象般使人们快速记忆空间的归属,优秀的识别标识可以让空间环境变得具有鲜明的个性,使人印象深刻;指引类导视是用于指示路线方向的符号,文字或图形类元素,它在空间中起到分隔,串联的作用;监管类通常是一些警示符号或文字,用于提醒用户;最后信息类是指地图,导览图,平面图等展示空间整体信息的综合类导视。

随着社会美育的普及,人们的审美性得以提高,现代导视系统在实现视觉识别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个性需求来满足用户的审美趣味,增强自身及周边环境的个性化。在科技方面,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下,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词汇的涌入,导视系统也实现了和互联网产业的整合,发展了诸如移动设备导视系统、动态信息岛、现实增强等新的导视方式,对传统的导视系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也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为空间环境提升了识别度。综合来说,现代设计导视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准确的信息传达;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3、对环境文化特征的表达;4、具有一定的审美性;5、系统化原则;6、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原则;7、经济性。

目前,导视系统最常用到的载体是各种材质的指示牌,它们覆盖了上述四种类型的导视标识信息经常被安放在空间中的各个地方。通过对间文化的解读,笔者发现导视系统的与间文化具有诸多的共同点,导视系统的意义在于对复杂紊乱空间的一种梳理和简化,而过多的导视符号本身是对空间的一种干扰,因此,如何协调导视系统与空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安德烈亚斯·于贝勒认为导视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指示牌,它可以给建筑物一个明确的形象定位,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便于沟通的整体规划,指示牌将会成为一种视觉污染。①在对指示牌设计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导视系统中指示牌的设计涉及了文字,图形,色彩,负形等几大要素,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与指示牌大小远近的关系的协调,指示牌与指示牌之间数量和间距的关系协调,指示牌与其他导视载体在空间中的整体协调性等等。

3 间文化在指示牌设计中的应用

指示牌上对文字,图形等信息的设计事实上属于版式设计的研究领域。而在版式设计中,网格(或成为设计栅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优秀的排版都离不开背后网格系统的应用。资深品牌设计师南征对网格系统的看法比作是书法家练习用的米字格,一个很漂亮的字,起笔在哪儿,收笔在哪儿,走笔的的过程都很重要,但仔细研究它的结构,发现还是在米字格里面的,只不过书法家懂得如何更好地用米字格支撑一个字的筋骨,而不是用它来禁锢这个字。关键在于打破局限性。②通过对间的研究发现,大小不一的指示牌就像是各种规模的日式建筑,指示牌上信息的分布就如同建筑内个房间及其门窗的排列。那么在指示牌设计中是否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单位的“间”来满足各种尺寸的指示牌及其内容的设计呢?通过对“间”单位的扁平化研究,使之在版式中产生一个基本单位的间,它的出现可以使指示牌像乐高玩具般,由最小的相同的单元,组成不同形状又风格一致的造型。比如指示牌A是由4x3个“间”组成的树立在地面上用于传达较多的信息,而B是悬挂在天花板上只显示部分的导视信息,它的尺寸可以是只由一排3个“间”构成。这种方法可以使指示牌的大小适用于各种地点而同时又具有统一整体的风格,在生产上也极为方便。指示牌内部信息的设计上,首先根据指示牌的大小,用途确定文字,符号的大小,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阅读距离在7.6米(25英尺)时,适合字号为72Pt,观看距离每增加7.6米,字号应该相应地增加72Pt。不同大小的字体间也应遵循一定的章法,比如最大的字体高度应该是最小的字体的数倍等。字体的选择上亦应当遵循易读性原则,以无饰线字体,结构稳重的字体为佳;负型空间上,中心部分越大,则字体越容易识别。在组合信息的过程中,间的存在构成了独特的设计栅栏体系,所以的信息可以通过这套栅栏系统进行版式设计,这个过程中须注意一些心理学的规则(比如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律,完型律等),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多的使用各种排版规则在不同的指示牌中,由此产生的必然是一套极具系统性,韵律美的指示牌体系。

导视系统的设置目的是让空间变的连贯有序,以适合人们的行为方式。而指示牌中“间”的应用使导视系统本身更加的系统化,整体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施坦科夫斯基在设计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的导向系统时,他将所有的信息设置在三种类型的载体上:固定在地面的主要信息拍和副信息指示牌;悬挂式的引导指示牌;固定在墙面上的各类信息牌(门牌号等)。而后将所有指示牌的规格严格的模块化,模块被限定在以下几个基本规格:15x15厘米,30x30厘米,45x45厘米,60x60厘米,90x90厘米,120x120厘米,这种模块化的方式与“间”单位的设立相类似,使其达到满足展览中心各类指示牌的规格要求,而同样大小的模块被横向或纵向地拼接在了一起,从而达到系统化的目的。在边距的设立上,施坦科夫斯基选取为模块宽度的10%,如果一个模块的尺寸为60x60厘米,那么它的边距就是6厘米,在拼接的图形中,边距为最短边长的的10%。在颜色和信息的排版上,施坦科夫斯基选取红,绿,蓝,黄,灰四种颜色代表四种不同的信息:红色区域表示路线和方向信息;绿色表示服务类信息;蓝色的正方形代表了停车场;黄色表示展会的施工信息;灰色代表基础设施和内务信息。根据信息重要程度,对其颜色区域和顺序进行排列。通过去除细枝末节使信息更加集中化,同时做到了让每条信息都清晰明确,不同指示牌、颜色区域,信息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处理。

4 总结

本文以对间文化的研究和解读为基础,通过对间文化的内涵,间文化中对关系的协调处理和其在建筑领域的实际运用为启发,对导视系统中的指示牌进行再设计的研究,旨在运用间文化来协调导视系统中各环节的关系,使其达到真正具有功能性,审美性,易用性的特点。间文化的挖掘潜力还远不止此,也希望本文作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启发,为更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视角,获得不同的体验。

注释:

① (德)安德烈亚斯·于贝勒.导向系统设计.

② 南征.设计师的设计日记.19.

[1] (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小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德)安德烈亚斯·于贝勒(Andreas Nebele).导向系统设计[M].高毅,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 (日)剑持武彦.比较日本学のXIIIXIIIめ—日本人の民族性PH探tf[M].日本:株式会社,1980.

[4] (美)大卫·吉布森.导视手册[M].王晨晖,周洁,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 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6] (美)布鲁斯·汉宁顿(Bruce Hanington),贝拉·马丁(Bella Martin).通用设计方法[M].初晓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指示牌日本空间
日本元旦是新年
创享空间
日本景点指示牌太多?
《黄金时代》日本版
If You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Start off by Making Your Bed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