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出好书出精品

2017-10-27张竞艳

出版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海昏侯人民军队丝路

张竞艳

后劲强劲的江西教育出版社赓续红色血脉,在“深耕文教主体,重开经典之门”的出版理念的指引下,以工匠精神成就精品出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江西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军队的历史与江西可谓是源远流长。今年7月,江西教育出版社重磅推出《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为一张研究党史军史的亮丽名片。围绕“重走丝绸之路”这一重大主题出版,该社今年推出的“丝路万里行”系列也广受业界好评,图书版权成功实现输出。在重大学术出版板块,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的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丛书》,知名历史学者李学勤的《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图书即将出版。而对海昏文化IP资源的持续深入开发,则体现了该社对重大社会关切的回应与担当。

在“深耕文教主体,重开经典之门”的出版理念的指引下,江西教育出版社发扬“工匠精神”,努力出好书出精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红色文化的情怀与担当

围绕“三个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喜迎十九大的召开,江西教育出版社今年高质量推出了《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听党指挥90问》《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道——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学习读本》《核心,凝聚强大中国力量》等系列主题鲜明的出版物。

“江西作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地,人民军队初创十年的历史为这片红土地上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廖晓勇看来,《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既是一幅生动的通俗理论画卷,也是一本权威的军史教科书籍。“在全军全面深化改革以应对崭新挑战的时刻,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都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去汲取养分。”《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就是立足于这一基点,结合人民军队在江西的历史足迹,全面梳理展示江西成为人民军队的摇篮这一段光辉历程。其新书首发式还被列入江西省纪念建军90周年的重大活动之一。

廖晓勇告诉记者,《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是把握了重大时间、重大事件节点提出的选题,凝聚了编创团队巨大的汗水与付出,其出版的背后是江西教育出版社对红色文化的情怀与担当。“作为一家地方出版社,如何挖掘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我们始终铭记初心,砥砺前行。为弘扬红色文化,默默抒写我们的担当与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今年以来,江西教育出版社还出版并打造了一批具备超级畅销书特质的主题出版物。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公仆曾建》列入江西省党员干部学习教材之一,并积极面向全国推荐,销量逾20万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进行的全新阐释,是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截至目前,销售也超过10万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道——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学习读本》入选90种迎接党的十九大精品出版选题,该书的作者戴木才教授,原任中宣部政研所副所长,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该书将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与广大读者见面。

传播“丝路精神”

据廖晓勇介绍,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整合并推出了一批“一带一路”题材的外向出版物。其中,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的“丝路万里行”系列图书,其版权输出开拓了新的“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市场——埃及和马来西亚;精心策划整理的《一带一路文献丛刊》《丝路诗路——中华诗词基因库》也将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独特文化背景,积极开拓市场。

据介绍,“丝路万里行”系列图书包括学术类、资料类以及畅销类三种类型。今年首批推出的学术类图书《丝路云谭》《丝路商旅》《丝路华语》,由全程亲历了“重走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解读丝路文化、历史、经贸、地理等。其中《絲路云谭》由我国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首位丝绸之路文化宣传大使肖云儒撰写;《丝路商旅》由著名经济文化学者李刚撰写;《丝路华语》由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徐君峰撰写。

在8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江西教育出版社“重走丝绸之路大型书系”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圆满举行,廖晓勇社长代表出版社分别与来自伊朗、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出版方的代表签订了包括英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西班牙语在内的5种版权输出协议。此大型书系多语种版权的输出,是江西教育出版社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扎实推进“走出去”工作的重要成果体现。廖社长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入交流,深化合作,让更多的中华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高度重视原创学术

多年来,江西教育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板块精耕细作,大力培育高端资源,以原创精品和现实题材精品为方向,创新作者、内容等资源聚集方式,出版了一批具有重大学术积累意义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原创精品。2016年,该社签约李学勤、江风益、戴木才、石毓智等名家,为“十三五”时期策划了《中国吉祥文化丛书》《汉语语法长编》《中国语言学百科大辞典》等20余个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选题。

李学勤是中国历史学界的一面旗帜,引领着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发展方向。江西教育出版社计划今年出版《清华简及古代文明》,此书收录了2014年至2016年期间李先生的91篇论文。这些论文是李先生近几年来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最新成果。而长达30卷的《李学勤文集》则预计在2018年底出版。文集为极具盛名的文史研究专家个人学术成果的汇编,它不仅将对甲骨学、青铜器学、简帛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等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还将充分体现中国当代人文学科学术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和所达到的高度。

廖晓勇告诉记者,江西教育出版社今年还策划并计划实施如《许嘉璐文集》《回望徐志摩书系》《大家访谈录》等数十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且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双效显著的出版物。其中,《中国吉祥文化丛书》已入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继《汉语语法演化史》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之后,该社今明两年还将继续出版著名学者石毓智的《汉语语法长编》和《汉语方言语法》,两本专著均为填补学术空白之作。

深度开发海昏文化IP资源

除了在重大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板块有所建树,近年来江西教育出版社积极回应重大社会关切,策划出版的“海昏侯”系列产品亮点不断。

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现,引起江西教育出版社的极大关注,其策划团队整合优质出版资源,从不同角度策划开发“海昏侯”系列图书,打造“海昏文化”出版高地。其中,《发现海昏侯》出版不到一年,重印五次,版权已成功输出到印度、日本等国。《刘贺证史——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体现出选题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讲述刘贺的故事。

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对优质IP进行深度开发,是出版社在探索融合发展之路上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当不少出版单位陆续出版有关“海昏侯”图书的时候,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策划团队已在思考,如何更深入开发海昏文化的IP资源。该社及时跟进海昏侯相关学术研究,2016年策划推出《纵论海昏》,这是“南昌海昏侯墓发掘及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记录了当前海昏历史文化研究的高水准成果。今年,该社计划推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领队发掘手记》。本书以考古手记的形式,展现了主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杨军领队历时五年的考古发掘历程,堪称一本具有考古学术研究价值的“纸上纪录片”。此外,江西教育出版社还积极开发大型影视动漫作品《海昏魔镜》等,全方位立体式开发海昏文化的IP资源。

工匠精神成就精品出版。后劲强劲的江西教育出版社赓续红色血脉,在时代大潮中砥砺奋进,书写了一代教育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2016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已跻身地方教育出版社前十。社长廖晓勇表示,通过提质量扩增量,2017年,该社将不断增强主业能力,正向“由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运营商、由传统出版经营者向文化教育相关产业战略投资者转型”的目标奋力迈进。

猜你喜欢

海昏侯人民军队丝路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丝路梦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人民军队忠于党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