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光从未暗淡

2017-10-27虹/著

广西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绣娘瑶族

林 虹/著

“这是八角花,也叫太阳花,我们瑶族人爱绣这种花。”瑶族服饰传承人李小莲一边在黑色的棉布上绣着八角花,一边和我说。

我和李小莲老师,李小莲的女儿李素芳——也是瑶族服饰传承人,还有住在隔壁的李素芳的姨婆,我们四人坐在瑶绣传承基地门前,围着桌子一起绣瑶绣。我刚学,还在黑色棉布上寻找经纬的纹路。李素芳很耐心,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绣法,就是“井”字形,在“井”的外围找到四个点,就在这四个点上绣。李素芳说,我就是这么教学生的。她在黄石小学开有瑶族服饰传承课,贺州的瑶族服饰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瑶族服饰传承人,她最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喜欢绣瑶绣。

我生活的贺州,是瑶族同胞的聚居地之一,生活着二十六万瑶族同胞,占全国瑶族人口的十分之一。虽然我也是瑶族,但小时候随父母到小城生活,除了知道瑶绣的历史有一千九百年了,始于汉唐,还有那首流传的《盘王古歌》:起计盘王先起计,初合高机叶带花;抖得高机织细布,布面又挑李柳花。说的是瑶族先民从发现蓖麻纤维,到高机织布,再到挑花刺绣。除此之外,我对瑶绣知之甚少。

李小莲老师看着我笨手笨脚的样子,笑眯眯地说,不急,慢慢来。她六十刚出头,性格开朗,一头及腰的乌黑长发,穿着一套尖头瑶的服装。五彩斑斓的帽子有十多斤,用五颜六色的瑶绣布帕层层叠叠包着,她这顶有三十二层。听李小莲说,生活越好的人家,包得越多,因为用的布料多。布帕一层层叠好后,用竹笋外壳卷成山尖的样子,放在帽子上,再用布帕包好,一顶彩色的帽子就做好了。因为帽子的形状像笋尖,所以也叫尖头瑶,是过山瑶的一个支系,尖头瑶又分东山尖头瑶和西山尖头瑶,像李小莲就是西山尖头瑶的。据瑶族传说,戴着这样一顶尖头帽走在山林里,可以“惊动野兽”,保护自己的安全。老人们将做好的尖头帽子送给子孙,是希望他们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

绣瑶绣(从左至右为李素芳、李小莲、本文作者、绣娘姨婆)

虽然我明了“井”字的绣法,但黑布的纹路很细,我找不到点,锈针在布面停留很久,还无从下手,我有点失去耐心,很佩服绣娘们精致的手艺,无须画底稿,直接在黑布上绣各种图案。我停下手中的活,摸着李小莲绣的八角花,问:李老师,八角花也叫太阳花,向着太阳生长的花朵,寓意太阳与光明,是不是瑶族同胞觉得这种花能代表他们的生活态度,所以喜欢它们?李小莲笑眯眯地答:“不知道啊,我从我母亲那学瑶绣时,就开始绣了。”

也是啊,这种口述手传的瑶绣手工技艺,从祖辈就开始流传下来了,谁会去探究呢?我望着门前连绵起伏的青山,也许因为瑶族同胞长年生活在山里,湿气重,渴望阳光普照吧。我想起上午和李素芳到山上去摘的八角,八角刚青,有淡淡的香味,一些八角花还开着,白色的花朵,素素的,很淡雅。瑶家人喜欢种八角,这种天然香料,是古法的提香原料,像李素芳家的八角每年可收两千多斤,收入也不错。我又好奇地问:是不是因为你们喜欢种八角,所以看到八角花开的时候,就把它们绣下来?坐在一旁的李素芳的姨婆笑着答:我们从不去想这些问题,这些图案、颜色,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

李素芳的姨婆也是一位绣娘,因为住得近,她们在做完日常的农活后,就坐在门前,拿出放在簸箕里的黑布,以及红、白、青、黄的棉线,锈针轻巧地在黑色棉布上直接绣着各种图案,一边绣一边聊天,这种状态做出的活,居然针脚整齐精致,图案形象生动。有时一幅瑶绣要绣上好长时间,在空闲时,她们依然能在上一次停留的图案基础上接着绣,这种聪慧让人感叹。

李素芳也在一块黑布上娴熟地绣着八角花,锈针翻飞,姿势优美。帽子的流苏将她的脸半遮半掩,更是美丽动人。这位年轻的瑶族服饰传承人,三十多岁,一头柔顺的长发,笑起来像山岭盛开的野菊花,自然、清新、纯美。她从小跟母亲学习瑶绣,对瑶绣的感情很深。她在一旁答:我们瑶族没有文字,在千年的迁徙过程中,瑶绣记录了我们瑶家人的日常生活,看见什么绣什么。想起早上进瑶山时,李素芳的丈夫刘大哥说,瑶绣就是一部斑斓的无字史书。

八角树

“比如这个鱼骨纹,记录了瑶族渔猎的生活方式。”李素芳指着瑶绣上的鱼骨纹说,我用手摸摸,还真是啊,白色的鱼骨纹,图案简洁,形象生动。“这是植物纹,树叶或者花朵,记录了瑶族从渔猎经济时代过渡到农耕经济时代。”李素芳继续指着图案介绍。我又想起八角花,更加确认了瑶族同胞看见门前的八角花开了,对花的描摹刺绣。“这是人形纹。”一旁的绣娘姨婆指着她手中还未完工的一幅瑶绣的图案对我说。我伸头去看,白色的人形纹在黑色的底布上格外醒目。姨婆说:“绣这种人形纹时,一定要绣在图案的最上面,表示尊重,因为人是至高无上的。”“这种人形纹也体现了瑶族的宗教崇拜。”李素芳补充道。我看着这种充满宗教信仰充满神秘的图案,不由感叹瑶族同胞的智慧,这种记录比起文字更直观形象且赏心悦目。“这是高山,这是河流,是瑶族先民跋山涉水迁徙时的记录”,李素芳对瑶绣图案的象征如数家珍。“可以说每个图案都有它的意义,而且是吉祥之意,瑶绣承载的就是一部瑶族的生活史。”我一边听李素芳的介绍,一边看着斑斓的瑶绣,想要读懂它的密语。

“咯咯咯,咯咯咯。”几只母鸡从我们身边扑棱着翅膀四下逃窜,我们循声望去,一只大黄狗追着母鸡跑,李小莲呵斥那只淘气的狗。我忍不住笑。

李素芳生活的地方,叫黄石村,在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这个瑶族村有两百多户人家,九百多人,分散地居住在大山里。我们坐车进山的时候,看见莽莽的大山,满目青色,茂盛的树木、毛竹,芒花摇曳,野菊盛开,风吹过山林时,发出密集的声音,好像低声的合唱。李素芳指着密林的方向说,看,那就是我的老家。我小的时候,路还未通,翻山越岭到镇上,要走四五个小时。我看着那片密林,惊讶地问:能住人吗?那么山。李素芳说,我们过山瑶,就是住在深山的。后来才搬到现在住的山上,离镇里近点,但走路也要两个多小时。

李素芳现在居住的房子,四周是山,在半山腰开出一片空地,依山而建。虽然在山里,却是栋两层半的白色小洋房,李素芳把瑶绣传承基地和瑶家服饰文化设计部开办在这里,除此,她还在市区的步行街开有一家瑶族服饰传承基地,前店后厂,这种模式带动了周边的瑶绣文化产业发展。

这个山头住着三户人家,是李素芳的亲戚,都住上了水泥房。我问,那另外的村民呢?李素芳指着远处的山上,喏,那边,那边。我从八角树的枝叶望去,看见对面更高的山上,一幢白色的小洋房隐约在树林中,不留意,还看不到。同行的阿志说,瑶族有占山为王的说法。你住的这个山头,都是你的,有时一座山就住一户人家。

爬山去看旱稻

以前我曾到瑶族同胞居住的地方,看到他们住的大多是木板屋或泥砖屋,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李素芳指着屋后山上的杉木说,那都是我们家种的,那边山的杉木林、毛竹林,那也是我们家的,还有种在山上的旱稻,还有种在竹子里的酒,还有山谷的桫椤……那么多想要看到的神奇物种,先看哪一个呢?我们决定先去看山上的旱稻。

于是我们坐上李素芳家的皮卡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风呼呼地吹着我的头发,在山里,秋日的阳光失去了炽热,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我坐在皮卡车的后车厢,尽情地呼吸着。李素芳的丈夫刘大哥开着车,这个壮族的英俊男子,来自南宁,在金秀的一次摄影采风中,和李素芳一见钟情,跟随着来到了瑶山生活。两人夫唱妇随,共同开发瑶绣产品。李素芳说起刚开始推销瑶绣的艰辛,她说,我们俩开着摩托车走村过寨去卖瑶绣,有次摩托车没有油了,只好在路边等人来接,天黑了,又冷又饿,但我们就这么走过来了。刘大哥憨厚地接过话,我们的瑶绣产业走到今天很不容易。李素芳说,我和四百多个绣娘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绣娘平时在家务农,空闲时就绣瑶绣,既能照顾家里又有经济收入。绣娘从我这拿材料按要求绣好,我验货合格后就给她们工钱。刘大哥又接过话,那时,没钱付绣娘工资,我就去借钱支持阿妹(阿妹是素芳小名)。李素芳感叹道,这些绣娘让我很感动,每次都按时交货。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绣娘,她从我这领了活,回去还没绣完,就生病了,在病中,她还惦记着没绣完的瑶绣,半卧在床上绣。她去世时,绣针还在布面上,嘱咐她的亲人跟我说明情况。我找到这块瑶绣,想用相框裱起来,为这位绣娘的信誉和对瑶绣的热爱。

李素芳设计的绣片“盘王印”成为联合国办公用品的饰品

很淳朴的绣娘啊,我感叹着。我跟李素芳说,我正在创作一个绣娘自主创业的歌舞剧,说的是一个叫夏兰的年轻绣娘结束在广州的打工,回瑶乡带领留守的绣娘自主创业,既传承保护了瑶绣,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李素芳笑着,我也在杭州打了七年工啊,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想回家做自己的事业。我笑着,这跟我的剧中人不谋而合啊。因为去山里看旱稻,李素芳换下了瑶族服装,穿上了她自己设计的衣服。衣服是深蓝色的棉麻,长至膝盖,后面是镂空的布条连着,腰后是她自己绣的盘王印。搭配红色的肚兜式背心,在领口,是一块小的盘王印,低调内敛,但又有民族特色。黑色的阔腿裤,在裤脚有褶皱收口,很时尚。李素芳说,这是我创建的最新品牌“剪方瑶”。前段时间,我们的服装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推出,很受欢迎。在这之前,我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时,我设计的服装已在结业展走秀了,让观众眼前一亮。

这位积极向上、聪慧努力的瑶族女子,已经两次到北京服装学院进修学习了。她说,我想把瑶族的元素融入现代的服饰中,在传承中创新。一个有梦想的人,我的脑海里已经出现这样的歌舞场景了:年轻的绣娘们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走秀,蝴蝶歌,长鼓舞,这些道具必不可少。

刘大哥把皮卡车停在山脚,我们开始爬山。我拿着一个用绳子挂着的蚊香盘,里面放着蚊香,外面是镂空的铁盒。这是出发前,李小莲给我的,说是山上蚊子又多又大,她平时上山干活时,就把蚊香盘绑在身上驱蚊。瑶家人很聪慧,总能在实践生活中想到对付困难的办法。我们沿山而行,我对这种长在山上的旱稻很感兴趣,在山上,无法浇水,怎么活呢?素芳答,靠天吃饭啊,下雨有水,就好,没水也这么长着,所以叫旱稻。这种旱稻很香,但产量不是很高。我们家水田才一亩多,大水一冲,剩下不多了。所以我们在砍完杉木,开始种新的杉木时,在种杉木的间隔中,种上旱稻。

李素芳设计的绣片“鱼形鼓纹”成为联合国办公用品的饰品

瑶家人很聪明啊。我又感叹道,靠山吃山,我们过山瑶就是这样的。李素芳指着对面山的杉树说,那也是我们家的。等十六年后,我们把这些杉木砍掉,卖了钱就可以给我儿子结婚用了。她说起对未来的规划,笑呵呵的。

看,那就是旱稻!走在前面的刘大哥指着两座山头的旱稻说。我望去,山坡上大片大片开始变黄的旱稻迎风摇曳,蔚为壮观。我爬上山去摸这些旱稻,谷穗饱满,谷外壳是淡暗红色的,剥开外壳,米粒也是暗红色的,我放进嘴咀嚼,有股清香味。李素芳说,我妈已经泡了旱稻米,等我们回去蒸好就可舂糍粑了。听她这么一说,我就口舌生津了。

可是怎么收割啊?在山上收割机上不来,打谷机也上不来?我问。李素芳答,我们都是用背篓装,把背篓放胸前,两手抓住稻谷用力一拉,谷粒脱出,放背篓里。我说,这么多稻谷,用这种方法,很辛苦啊。刘大哥在一旁应,是啊,是很辛苦,但是他们已经习惯这种收割方式了。其实是可以把旱稻割下,装回家里用打谷机打的。“这个办法不错!”我赞同他。“今年就试试!”刘大哥说,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早些年在电视台工作过,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蓬勃生机的生活热情。

从山里回来,我们去看了李素芳家旁山谷的桫椤。这种有“活化石”之称的物种,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桫椤还小,树顶上丛生着许多羽状的复叶。在这不到几米的距离,就长了两棵桫椤,很神奇。“还有更神奇的,在我们黄石村,有一个桫椤谷,桫椤沿溪而长,有四百多棵。”李素芳的弟弟小赵告诉我,小赵跟他父亲姓,而李素芳跟母亲姓,在瑶族,这是很正常的。阿志摘了几片桫椤叶,说拿回去做书签。我看了下桫椤叶,如果不留意,很容易和野蕨混淆。叶子的背面,有如繁星一样的孢子囊群,早就听说桫椤不开花,因而不结果,靠这些孢子来繁衍后代。不想今天得以亲见,很激动。想想,这种在侏罗纪时代和恐龙共生的物种,恐龙早已不知去向,但桫椤,今天还生长着。

“我们准备在这做长桌宴,做农家乐,做瑶绣体验馆。”李素芳指着我们站的位置说,这是两层未建好的水泥屋。真好,依托瑶族服饰传承基地,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影响力,利用她和母亲李小莲、弟媳何婷婷三位传承人的身份,在这山上开办瑶族文化产业园。“还有那边的山头,我们准备建客栈,游客来了,还有地方住,体验瑶家生活。”李素芳继续说。真是有梦想又有执行力的瑶家女子。

联合国用贺州瑶绣手工艺绣片装饰的笔记本

这时,山脚走上来一拨人,听刘大哥说,是他的朋友,想要来体验种在竹子里的酒。种在竹子里的酒,很神奇啊。中午我拿着李素芳家摆在桌面的那个竹筒酒,百思不得其解。竹筒完好无损,摇晃,有液体晃动,里边是酒。我问在厨房忙活的小赵,这酒怎么放进去呢?小赵笑眯眯的,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下午,我带你进山砍酒。

那么,客人来了,砍酒的时刻就到了。那时,已是黄昏了。我们一行人随着小赵往更山的地方走。小赵拿着一把砍刀,随行的人拿着簸箕,簸箕上摆着几个竹筒小酒杯。走到毛竹林,小赵在做有记号的毛竹上敲敲,就用刀砍了个小口,再把竹片放进去,酒就流了出来,随行的人用竹筒酒杯去接酒,一边接一边喝,直叹:好喝!好喝!我站在一旁,好不容易得到一杯酒,迫不及待地品赏。酒色淡黄,清甜清香,还有竹子的味道。真是好酒!我忍不住又喝了一杯。刘大哥说,这种酒是用石斛等药材泡成的,每年的端午就用特殊的方式把酒放入竹子,必得是毛竹,而且这毛竹还得挑选过,适合才放。所以一棵竹子有时只能放一节。等到中秋前后,就可以砍酒了,酒在竹子里和竹子一起生长,吸自然之精华。真是个智慧的民族,从种酒到砍酒,这种酿酒术也流传了下来。自然,那个最关键的秘诀,如何把酒放进去,我喝了三杯之后也没有答案。小赵看见我的样子,依然笑眯眯的,这种酒卖到近两百元一斤,供不应求。

瑶家竹筒酒

迈着摇晃的步子,我们从毛竹林品酒回来,李小莲已经把旱稻米蒸熟了,她笑着招呼我们,快来舂糍粑了。我们围过去,李小莲把米倒入一个很大的舂糍粑的石坎中,她说,快,谁大力,赶紧趁热舂,冷了就舂不软了。两个小伙子上去拿起木槌舂,不一会,就累了,因为旱稻米有黏性,会黏住木槌,拉起来很费力。小赵和另一个小伙子拿过木槌,“啪啪”捶得很快,他们掌握秘诀,就是一个木槌压住米浆,一个木槌拿起,这样,捶好的糍粑就不会随着木槌的拉起而飞出去。我忍不住想要试一下,就上去拿木槌,结果,连木槌都拿不起来,大家一阵笑声。舂糍粑是瑶家人喜欢做的一道美食,舂好的糍粑软绵绵的,裹上芝麻或白糖,就可以吃了,很美味。每到过年过节,瑶家还有舂白糍粑的习俗。

暮色中,李素芳的弟媳何婷婷回来了,她在步头镇有家瑶绣传承基地,白天她要在那工作。何婷婷年轻漂亮,不像在瑶山生活的,倒像在大城市回来的。她穿着一件印有“农村淘宝”字样的T恤,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叫农村淘宝?何婷婷很热情地介绍农村淘宝,说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新开发的一个项目,目的是为服务农村,创新农业,让农村变得更美好。阿里巴巴和各地政府合作,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我说,这样,那你们的瑶绣产品,竹筒酒,都可以在网上销售了。是啊,何婷婷开心地说,我们就是这么想的。还有山上的木耳、香菇、笋、灵芝等土特产也可以在网上销售啊。小赵在一旁答。

这个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民族,无论在原来的深山老林生活还是搬到现在的半山,这支从湖南迁徙来的过山瑶,一直像他们绣的太阳花一样,充满了阳光、希望、热情和梦想。所以,李素芳设计的“盘王印”和“鱼形鼓花”瑶绣手工艺绣片和另外一个叫李冬梅的绣娘设计的绣片,在市旅发委的推荐下,和联合国开发署签订了购买合同,用于联合国办公用品笔记本的装饰,还成为联合国赠送各国官员的礼品。真是了不起!我告诉李素芳,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时,看到这条信息,就萌生了要写这个歌舞剧的想法。李素芳高兴地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设计的瑶绣会走出国门,还走到联合国去了。最重要的,我的这个瑶族服饰传承基地给绣娘们带来了经济效益,我利用传承人加农户的形式,既带动瑶绣产业,又传承了瑶绣技艺。

我们坐在夜色中喝茶、聊天,山风吹拂,空气清新,没有星星和月亮,四周除了三间房屋的灯光,四周一片黑暗。李素芳家的两部小车、一辆皮卡车停在院子里。从贫困走向富裕,这之中经历的艰辛,对于常年生活在深山的他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肯吃苦,敢想敢做,这种精神是弥足珍贵的。

远处的高山上,依稀看得见灯光,那是一户村民的房屋。

不论在哪,我们总能看见温暖的光。

是的,说得多好,太阳的光,就像八角花一样,被绣娘们绣在瑶绣上,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猜你喜欢

绣娘瑶族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瑶族传统舞蹈的审美价值与保护传承
“绣娘”陈静的发绣技与艺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绣娘
大山里的手工博物馆
百年古宅连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