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赣州推进精准扶贫研究
2017-10-26邓坤生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推进赣州精准扶贫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对于精准扶贫的内涵意义做出浅析,并研究赣州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赣南苏区;脱贫攻坚
前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系的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并不断完善的精准扶贫成为了扶贫工作中的新目标。以往的扶贫策略存在着粗放式的弊端,对于致贫原因研究不到位,对于贫困居民也无法落实到人,自然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帮扶。目前,党和国家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建设等要求,要让我国人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扶贫工作,真正将扶贫落到实处。
一、精準扶贫的基本内涵
精准扶贫的含义就是在扶贫工作中,务求扶贫单位的具体化、扶贫内容的实在化、扶贫区域的差异化,从而实施精准的扶贫。对于具体的扶贫对象注重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把扶贫落实到“怎么帮”、“帮什么”“怎么扶”、“扶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当中。只有做到了精准扶贫,才能进一步实现精准脱贫,才能真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二、推进赣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及重要意义
赣州市所属的赣南苏区属于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示范区域,也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的示范区。在赣州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赣南苏区具有多山地,交通运输发展相对落后等问题,赣州也不例外地具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赣州境内缺少与大型城市的高铁连接,县乡公路则更是技术等级不够,村镇出行条件较差。而在对于赣州农村贫困家庭的扶贫调查中,可以看出其致贫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文化程度低、家庭劳动力不足以及老龄化所带来的较重的家庭负担。而赣南苏区多山地的地形特点使得贫困村大多缺少耕地,阻碍机械化生产的推进,小而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产业经营效率低下。
赣南苏区历史上作为革命老区为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地理位置偏远、发展滞后、贫困问题复杂的赣南苏区的扶贫治贫,就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根据国家新划定的贫困线,赣南地区仍存在9.3%的贫困率,其发展状况与延安。龙岩等革命老区相比相距甚远。
因此我们必须将缩短其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追求赣南跨越式发展作为目标,紧抓扶贫工作,深入推广落实精准扶贫。
三、推进赣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要建立完善的帮扶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实现赣州精准扶贫首先要建立健全帮扶制度,推进农村改网、移民搬迁等工作的落实,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教育文化专项扶贫,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以及在旅游、农业、金融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产业扶持,形成“1+1+N”的精准扶贫体系,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扶制度规范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户的调查与评审中,采取从农户申请到组级评议公示、村级审核公示最后到乡级复核而村级公告的规范流程,建立完善的档案卡制度,使得扶贫信息档案完整,而在扶贫工作进行时也有制度依据。
(二)完善大数据平台,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赣州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赣州市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贫困户的信息可以得到实时的录入更新,其脱贫需求也可以动态地展示在扶贫机关单位工作者的眼中。在实际的运行当中,赣州精准扶贫网站也存在着帮扶项目单一、信息公开度低、政民互动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完善大数据平台,创造有赣州特色的扶贫网站,不仅仅以数据平台提供扶贫信息,更要宣传贫困区的特色资源,成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桥梁,从而真正提高扶贫精确度。
(三)注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原则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首先各个县在政策制定时就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其扶贫政策具有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地方的产业潜力。例如安远的果业扶贫、瑞金的油茶扶贫等都是因地制宜的体现。其次在扶贫工作中要对贫困户展开拉网式调查,深入了解贫困户贫困问题的成因,对于其家庭成员、收入来源、收入支配等各要素进行了解。坚持因人施策的原则,对于各户各人的贫困底数和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类,从而进一步推进扶贫精准到户。
(四)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避免因病、因灾返贫
因病致贫、返贫是赣南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建立一个完善的保障机制,加强乡镇的卫生医疗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大基层医疗设施的资金投入,科学化布局乡村医疗服务站点,着力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医保支付的成本,从而切实保障贫困户脱贫。
(五)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路径
精准扶贫是一项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工作,但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来看,这又是一项必须具有长期效益的工作,因此一个长效机制是精准扶贫的必要保障。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中,政府为主导进行金准扶贫工作推进,建立完善的扶贫制度是长效机制的主体。然而这样还远远不够,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必须由社会扶贫深入参与,以机关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调动社会组织和具有责任感的企业等民间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来,走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道路。
四、结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及“中国梦”的激励下,赣州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博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使得赣州作为长江流域生态重要的一环而得到生态产业发展的扶持。赣南苏区的振兴计划也为赣州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应当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谋求赣州经济的稳步发展,最终向着全面小康奋进。
参考文献:
[1]周吉,曾光,龙强.推进赣南苏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J].苏区研究,2016,(02):122-128.
[2]蒋建军.“两帮扶、三推进”精准扶贫上台阶[J].老区建设,2015,(15):38-40.
[3]郭胜,肖燕春.江西赣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J].中国国情国力,2015,(12):48-51.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年度课题“赣州推进精准扶贫研究”(课题编号:17334)
作者简介:邓坤生(1974-)男,江西石城人,赣南医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