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初探

2017-10-26蒋响荣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意识环境课堂教学

蒋响荣

摘要: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作为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地理学,教师更应该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意识的重任。同时,初中也是地理教学趋于系统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把握时机,重视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环保教育,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进行论述,并且提出相应的渗透措施。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渗透方法

引言:

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当今时代的需求,环境问题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将环保教育融入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一、结合课本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地理是一门研究环境的科学。在初中阶段将环境问题与地理教学相互融合,能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但能学习到了地理知识,还能从中领悟到关于环保的一些知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把环保教育贯穿起来。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当前世界环保的共同话题――“温室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温室效应”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危害,同时给学生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低碳生活”来减少“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又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时,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了很多滥砍滥伐、资源浪费、水污染等图片资料。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从这些资料中加深了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教學要紧紧围绕着课本,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环境保护理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有利于我们对环保意识的渗透。

二、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体验式教学

虽然室内的课堂对于地理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需要大量真实的资料和数据,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让学生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亲身感知的作用是室内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从教室的局限中解放出来,科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使其在环境中有所体悟,在环境中有所提高,在环境中有所收获[1]。在学生开始进入大自然中体验环境状况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们去寻找答案,例如,我市的水资源质量如何,有无污染现象?河流附近有哪些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和垃圾?布置了这些易于探寻答案并且能让学生迅速了解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课题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有针对地进行亲身体验和社会调查。在目睹大量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现状之后,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深刻感受到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从而切实做好环保工作。比如,学生们为了使自己喝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的,一定会从自己做起,甚至劝说其他人来共同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就会担负起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和谐的责任。

三、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环保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例如:讲到“水资源”时,可以让学生事先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及费用,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也可以让学生到附近的工厂调查水体的污染情况。又例如:在讲到“土地资源”时,同样可以让学生先去调查本地的土地利用情况,找找是否存在一些利用不合理的地方。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地理教学于环保教育相互融合,恰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环保的意义,有利于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四、在课堂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环保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堂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问题,适时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3],窥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环境的急剧恶化诱发水生物、野生动物和致病微生物的突变,而滥捕滥杀、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使致病微生物传播到人体,进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地理课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的渗透教学,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还接受到环境教育,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地理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并改善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作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当然,初中地理环保教育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只有立足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做到对环保教育的渗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查玉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26-127.

[2]王文星.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5(11):15-16.

[3]黄应斌.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对环保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6(02):129-130.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环境课堂教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