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背景下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2017-10-26王静宜
摘要:瑜伽运动在社会上的发展方兴未艾。受此趋势影响,目前我国已經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瑜伽课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但在形式上,大部分高校目前是在体育课教学中设置了学时数较少的瑜伽选修课,课程的开展尚处在尝试和推广阶段。截至目前,国内有多所体育院校开设了瑜伽专修、必修课,开课较早的沈阳体育学院等院校已经开始招收瑜伽方向的研究生。瑜伽作为一项时尚健身运动,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加强瑜伽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是强化其社会体育功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对瑜伽运动的发展路径加以深入研究,有利于瑜伽运动在我国健康科学发展,对项目的普及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高校瑜伽课;社会需求;路径分析
1.高校瑜伽课课程开展现状
瑜伽运动在传入中国以后,因其健身健心的功能而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受到中青年人的青睐。高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殿堂,也是青年人众多的群体,高校学生对于新生事物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瑜伽作为一种时尚运动,也深受大学生们喜爱。然而该运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社会认知不足,市场鱼龙混杂,供给弱于需求等问题。为促进该运动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思考如何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使其得到强化。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熏陶,都与社会有着密集的交互作用。他们既需要适应社会,也不断地给社会注入清流。作为青年群体,他们的行为认知,是趋势和潮流的重要推手。因此,在高校推广和普及瑜伽运动,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内在需求,也是强化瑜伽运动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中有71.8%的院校开设了瑜伽课程,瑜伽课程主要设置在体育课教学之中。课程性质以选修课、普修课为主,学时数在18——72学时。调查的14所体育院校中,开设瑜伽专修课程的占21.4%,开设瑜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占78.6%。高校中瑜伽课的开展比较受女大学生的喜爱,她们大多对瑜伽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瑜伽课所需场地要求不高,器材简单,资金投入较少而使这项运动易于在高校中开展。同时因瑜伽这项运动有着较深刻的内涵,高校领导一般也对该项目的开展持支持态度。应该说目前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已经日趋成熟,课程体系建设也日趋完善,但是在瑜伽课的开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目前在已经开设瑜伽课程的院校中,大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瑜伽教师,大多数瑜伽教师是从健美操、体操、武术等其他专业转型成为瑜伽教师或者是兼任瑜伽课教学任务,部分院校还因无专业教师而采取外聘瑜伽教师授课的形式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缺少规范的瑜伽课程培训,这也导致高校瑜伽课程授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因此,影响普通类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少专业的瑜伽教师。伴随着瑜伽运动项目的普及,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成了摆在普通高校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所调查的院校中,瑜伽课的教材使用也不够规范,大部分高校的教材是由教师从社会丛书中挑选适当的书籍作为教材,而也有部分高校使用自编教材。缺乏专业的、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教材也是影响瑜伽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因素之一。目前体育院校所应用的教材相对正规,五家体育院校联合编写的《瑜伽运动教程》一书,从瑜伽基础理论、瑜伽体位、瑜伽呼吸方法、瑜伽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编写。
2.社会需求背景下高校健身瑜伽课程开展路径与措施
健身瑜伽做为社会体育范畴的一个健身项目,其科学有序发展的前提是必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只有了解了需求,我们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进而推动项目科学有序的发展。
通过对瑜伽爱好者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瑜伽爱好者练习瑜伽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健身需求,他们希望通过瑜伽的练习改善健康状况,塑造完美身材;二是健心需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她们渴求通过瑜伽的练习缓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基于这两个需求,我们就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加以科学引导,剔除其宗教化和神秘化,使瑜伽这项运动在一个正常的轨道内平稳健康发展。
2.1加强宣传,强化正面认知。
瑜伽运动的普及与开展,必须加以正面引导,突出其健身、健心的功效。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高校的课程建设方向应与国家政策相一致。高校瑜伽教学,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教学理念,推动这一项目在高校蓬勃发展。将健身瑜伽的健身、健心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在保证健身瑜伽项目自身本质特点的情况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健身瑜伽规范化市场秩序。
2.2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有效载体,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应加强瑜伽项目教师的培训,使之明确学生需求,通过瑜伽课的教学完成对学生健康身心的全面促进。通过组建高校瑜伽联盟等措施加强院校之间瑜伽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地方职能部门应积极发挥其自身平台作用,通过组织高水平的瑜伽教练员培训来提高高校瑜伽教师的教学水平。
2.3发挥体育院校专业优势。
瑜伽这一新兴运动项目备受国人青睐,但是,专业瑜伽人才严重匮乏将阻碍这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体育院校能较为全面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学校肩负着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在瑜伽这一项目的普及和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大部分体育院校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在专业中设置瑜伽专修课程。体育院校专业教师从学历结构到专业技能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对于专业的精准定位和对社会需求的认知使她们有能力完成对高水平专业瑜伽人才的培养。
2.4健全组织,强化高校瑜伽运动发展的纽带
组建高校瑜伽协会等社团组织,履行普及高校瑜伽运动的宣传、推广、咨询指导、比赛等职责,使高校瑜伽运动健康平稳发展。同时应强化高校的纽带作用、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瑜伽爱好者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
2.5建议推行健身瑜伽教练员四级考级制度
参考其他项目的培训模式,国家体育总局可以通过与地方协会、体育院校合作实施瑜伽教练员等级培训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以缓解健身瑜伽运动人才需求紧张问题,建议实行初、中、高、国家级四个等级教练员培训制度,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
作者简介:王静宜,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硕士,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