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奠基的途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

2017-10-26孔靖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外技能教学模式

孔靖

摘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通过阐述终身体育思想内涵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提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途径,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终身体育

1终身体育思想内涵

终身体育是伴随人一生的体育教育及参与锻炼的活动,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整理可以归结为:(1)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能参与相关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0(2)终身体育思想在主张终身参与锻炼及教育的同时强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地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内容从而获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终身体育是一辈子无休止的体育教育过程,与生命同在。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当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技能、习惯及意识”。因此,学校终身体育强调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场地环境等都能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指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体育选项课和选修课为核心,结合体育社团、俱乐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竞赛、训练,并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评定。

2.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2.1.1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外活动、训练、竞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与帮助。重视学生对运动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转变学习观念,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与氛围中担任不同的主题角色,对发展个性、弘扬创新精神起到了卓越成效的作用。同时拥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参加开展活动、切磋技艺,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了團结友好、积极向上的良好人文氛围。

2.1.2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参与的动机多样化。主要是强身健体、丰富生活、释放压力和消遣娱乐,并且对体育活动功能认识远远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片面性,上升到心理层面的健康。学生参与动机的多样化决定了项目的多样化,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体化教学将课内、外体育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了以课堂为基础,以课外活动为补充、拓展与延伸,以竞赛活动为提高的互动发展过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技术与技能并重。

2.1.3组织形式灵活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但是其主要的活动是以体育社团或者俱乐部为载体,通过课外来完成的。体育社团、俱乐部是由有着相同体育爱好、兴趣的学生组成的群体性业余团体,是以共同的观念、追求目标为基础,以体育运动为活动内容,以多种形式活动,学生自愿参加的组织。参与的自主性与灵活多变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体育锻炼活动氛围。

2.1.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外体育活动的自由状态,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计划,成为有课时、有计划、有管理、有组织、有辅导的开放型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体育课上学习知识与技能外,还可以在以学生自身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根据兴趣,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进行自主、自发性的锻炼,发展、挖掘自身的运动潜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自觉、自主的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学习能力,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越性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带来生机与活力,便于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健身娱乐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自我完美,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能丰富校园生活,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低级娱乐方式对学生的侵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审美意识,达到人的自我超越,而这种超越就是创造力的激发。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课外活动平台,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达到“自娱自乐”。“自娱自乐”是人的主动选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性活动,表达自我“心情”不是强迫性要求达到某种与外界或外人有关的目的性,这种无目的性的“自我对照”,是通过自我的身体娱乐来实现的,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更多地从中获得独立的价值和健身乐趣,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途径。

4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4.1依托课堂教学,拓展课外体育作业内容

课外体育作业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课外体育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课内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更加应该重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确立学习目标、自我观察和互相观察分析等能力的培养,自己归纳去认识与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已学会的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的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课内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练习。只有具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外作业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与锻炼,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练习与活动之中,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4.2开展小型多样的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竞赛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在宽松和谐的运动氛围中不断提高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并帮助学生将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从而拓宽了课余体育竞赛培养目标的内涵。当今大学生热情奔放、思维活跃、个性鲜明,通过举办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交流,调节心理,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9):9-11.

[2]王津.终身体育与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6):156-157.

2016-2017年度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课题(课题编号RSJY2017-Y08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技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