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2017-10-26罗玮邱云云
罗玮+邱云云
摘要:随着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不断进步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率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优秀革命精神。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教育也存在很多新的挑战,苏区精神中的科学内涵为我们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内容和价值。笔者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探讨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苏区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一、苏区精神的概述
我们国家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开始的,我们通常讲的“苏维埃”则是从俄国语中的关于“代表会议”一词所音译而来的,因此我们常说到的“苏区”即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领导广大军民建立苏维埃政权以“代表会议”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广大革命地区。
1.苏区精神的形成条件
特殊时代造就特殊的历史事件,伟大的精神也从相应的时代而来,而苏区精神的形成则离不开苏区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苏区的建立分布全国十几个省份,这为它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苏区斗争与建设成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时期、战争年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沉淀,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2.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
苏区精神实在土地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红色革命精神,它能够体现我党的优秀政治精神,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升华,我们深入研究苏区精神为的是把这样的优秀革命精神发扬下去并且加以继承,在建设我们国家的时候体现出它的价值。信念是一种认知,它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某种思想坚定不移的信仰。求真务实则是苏区精神的内在核心,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直接把苏联的革命经验挪为己用,而是把革命理论和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相联系、求真务实地将中国的实际国情与理论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一心为民则是苏区精神的宗旨,只有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特征,艰苦奋斗是苏区精神的本色,更是我党的本色。争创一流促使我们党不断开创新局面同时能够取得新胜利。无私奉献则是苏区精神的本质要求,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二、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苏区精神是近代中国革命中形成的较为重要的人文精神,它是红色精神的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如今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苏区精神实际推广起来则和其他精神相比要稍微落后,这便会让大众忽视了苏区精神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在高校中没能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苏区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教育意义与价值。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高校的教育理念缺乏时效性
教育理念则是高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和思想,对教育理念解读的偏差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高校教育理念的本质核心是培养人才,高校的教育理念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它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当前高校中出现有些教育理念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还不够贴近关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相关教育新思想。因此,教育面向时代化就要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分阶段进行,这样方能够更好的为一些教育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2.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教育活动的成功进行需要完善的教育体系,高校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则是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而当下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相对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各大高校中缺乏对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也较少,相关的教材也很缺乏。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现阶段还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中,并且缺乏相关专家或专业人士的报告会或讲座。另一方面,在高校中从事苏区精神研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人员并不少,但是专门从事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者较少,并且没有成熟和有成效的相关理论成果。
3.我国高校缺少相关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对于苏区精神或是其他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相关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强化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由于苏区精神在高校中形成的时间并不久,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关于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没有被熏陶出来。首先,高校中关于苏区精神的书籍和资料较少,仅在内部交流,覆盖面和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在宣传方面形式方面也较为单一,高校常见的是“红色歌咏比赛”的形式。除此之外,关于苏区精神和苏区文化的校园文化景观设置较少,学生们并不能很直观的接触和了解、感受苏区精神。
4.我国高校缺乏相应的实践机制
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红色资源意义,它的教育价值也十分重要。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进行实践,科学的实践机制则是保障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中相关的实践活动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学生干部在参加,学生普遍参与度不广,并且相关实践活动的质量也有待提高,避免形式主义,否则不能真正发挥苏区精神的教育意义。
三、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我们在研究“苏区精神”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及课堂互动教育当中,发现了很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教育元素,如“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这是苏区精神的主题和最显著特征。苏区精神怎样才能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中,需要找到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創业教育的最佳路径,培养出复合型人才。endprint
1.将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堂
大学中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场所,它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堂是我国高校中对马克思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苏区精神是我党在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开设相关公共课作为补充
近几年有关苏区精神的研究日益成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设除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公共课,像《苏区史和苏区精神》,给大学生提供选修课,甚至可以成为高校的必选公共课,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苏区精神,理性的分析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运用苏区精神加以解决。学会立足于现状,不断去开拓创新,充分理解“苏区精神”所蕴含的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特质。
3.将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环境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高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从学习态度到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都是重大的。苏区精神要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要进行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具有高雅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对在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备的条件,建立与苏区精神相关的展览馆供学生们参观、浏览、学习。其次,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因为当今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们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加强网站的优化和建设,丰富学生们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加强网站内容的建设,让内容更贴近校园生活、贴进师生。设置具有苏区精神理论学习的板块,交流学习的板块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还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弘扬苏区精神,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在校风建设中弘扬苏区精神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奋发进取、勇于创新。最后,加强校园行为文化方面的建设,校园的行为文化则包含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等,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苏区精神的相关实践活动,将苏区精神带入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苏区精神的理论知识,可以“输入”很多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培养的精神。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
4.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主题教育,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中的主题教育活动则是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鲜明的主題,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将苏区精神引入大学生主题教育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有效的互动。丰富活动的主题,用“苏区精神”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可以在高校与学生教育体系当中,融入新的教育元素如成功案例、实践环节等,同时,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如能正确因地置宜应用这种元素,在知、情、意三者间作为鲜活教材,可以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对“苏区精神”元素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调动他们的感官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推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苏区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苏区精神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极其艰苦的情境下产生的。在新时期,通过传承并弘扬苏区精神来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不仅需要实地参观、课堂教学等形式,而是要强化实践教学,通过适当增加实践课比例,有助于大学生增长相关的社会体验以及以前未接触过的历史史实,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增加实践的经验,激发出自己隐藏的潜能。能让更多的学生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与挫败,提高自己对于困难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鹏飞.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2]许灵.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3]谢建平.苏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黄少群,赖宏.中央苏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4(02):103-107.
[5]万建强.论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时代价值[J].老区建设,2009,(20):4-7.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区精神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MKS1510)
作者简介:
罗玮(1986-)江西赣州人,赣南医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邱云云(1987-)女,江西南康人,赣南医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