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揭示电影中的舞蹈艺术

2017-10-26赵武成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电影融合

摘要:在我国古代《诗·大序》中就曾对诞生之初的舞蹈艺术之美学价值进行了如斯阐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艺术是创作者就所见、所感、所闻,采用肢体动作、姿态加以模仿、提炼、美化,借助于有节奏、有序的精心组织与巧妙安排,所塑造的独特而深入人心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电影是诞生于上世纪初的一种新兴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可谓最年轻、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当电影遇到舞蹈,其注定相互吸引、互焕容光。

关键词:电影;舞蹈艺术;融合

舞蹈艺术可谓博大精深,不仅全面展现了一个时代不同民族的风俗风情,还享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内涵,其广泛地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体系中,因此,决定了其多元化特点。随着电影艺术的出现,舞蹈艺术开始与电影艺术相融合,由于其包容性、互补性强,因而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审美价值,增强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舞蹈题材的电影,诸如《路易十四的情妇》《黑天鹅》等等影片,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电影、舞蹈两大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为广大观众带来了震撼地视听感受。舞蹈搬上了大银幕,其各个细节均为镜头所完整、真实地记录在了胶片上,可以这样说,当舞蹈遇到电影这个“人生果”之后,就重新焕发了生机,因此,二者的融合也是未来电影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一、当舞蹈艺术邂逅电影

当舞蹈与电影美丽邂逅,其伴随着二者的融合应运而生,并显示出了强大而惊人的生命活力。舞蹈元素对于电影而言,无疑是电影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一种,其运用赋予了电影更持久、强烈的感染力、魅力、表現力,使得电影的主题表达更为传神、生动、到位,使电影成为最具艺术魅力的类型。而电影所运用的蒙太奇表现手法,实现了舞蹈场景同时空之间的自由切换、穿插,拓展了舞蹈艺术的深刻内涵与强大的艺术张力。从观众视角出发,由电影镜头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表现加以安排,为观众带来了无穷的视觉感受,为舞蹈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宗白华曾在所著《美学散步》中提到:“舞蹈是最高层次的节奏、理性、韵律与秩序的组合,是生命、激情与力的完美融合,是宇宙创化与演绎的象征。并能够实现此种玄冥境界的肉体化与具象化。”而电影正是这种集舞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化视听艺术形式。在电影中,舞蹈艺术借助于跳跃的手法,对电影的主题思想加以诠释,展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给观众浪漫而又脱俗的艺术体验。当电影、舞蹈艺术二者相融合后,电影独特的蒙太奇手法,促使舞蹈艺术更显立体化、审美化,也赋予了舞蹈艺术独特的叙事、烘托氛围、塑造角色形象等功能。由此可见,舞蹈艺术恰到好处地融合是成就一部电影作品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借以电影彰显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像《圣经》中所记载的那样:“‘魂指的是尘土加生机后的结果,是融合人的智慧、活力、生命等的表现,因此,必须与人同时存在。而在电影中,很多围绕着影片剧情所设计的有机融合的舞蹈,正如电影的精魂,于每个动作之中,向观众彰显了电影的生命与活力。。例如,在戏剧大师卓别林的作品《淘金记》《大独裁者》中,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各种肢体动作,这正是早期电影所展现的舞蹈元素。随着电影的进一步发展,百老汇歌舞被广泛地运用其中,有些甚至被改编翻拍为电影,深入促进了二者的有机融合。例如《雨中曲》等就被公认为享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歌舞电影,在影片中,吉恩·凯利在漫天雨中一边歌唱一边跳舞,为广大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电影《红菱艳》中,导演将舞蹈艺术作为一门艺术,与电影加以融合,并借以舞蹈述说女主角的内心情感。

而在电影的推动下,舞蹈也早已深入观众的思想、生活各个角落,在电影中,舞蹈片段、场景除了为观者提供了视觉审美享受以外,还借助于舞蹈充分地表达了电影情绪与主人公感情,深刻地描述了人物内心情感的曲折变化,也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二者的完美融合提供了途径。例如,在影片《十面埋伏》中,章子怡一袭“仙人指路”舞惊艳了无数观众,彩衣飘飘地她挥挥长袖,舞步轻盈有如仙女一般,飘逸而韵美,使万千观众赏心悦目。再如,电影《探戈》也是一部展现阿根廷国舞——探戈的高雅艺术大片,同其他舞蹈不同,探戈节奏鲜明而有力,旋律忧郁而缓慢,赋予该舞蹈浓浓的古典风韵,更有深深地现代情调,高贵中透出野性之美,而所有民族舞蹈的综合魅力均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当恐怖的音乐响起,演员们采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踩着探戈强悍的舞步进入观众的视线。导演借助于现代化艺术手法与风格基调,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美感。在影片的末尾,是本世纪初移民首次踏入阿根廷后百名演员共演的一场大型恢宏舞蹈,似乎隐约中听到了“欢乐颂”的明快旋律,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期待和憧憬,也流露出了对人类文明及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进一步升华了电影、舞蹈艺术的主题。

二、“舞蹈”在电影中的艺术功能

在电影中,舞蹈已经由一门独立而生动的艺术形式,转变为了表情达意、参与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舞蹈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审美特性,还衍变出了很多新的艺术功能:

第一,抒情性。这是舞蹈艺术在电影中最为显著的艺术功能。舞蹈作为一种发自表演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艺术形式,就像前文所提到的那样,舞蹈肩负着抒发人类情感之重要使命,其实质在于抒情,而情感也是舞蹈艺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生命力。在电影中也是如此,舞蹈艺术表演肩负着影片人物的情感发展。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每每看到舞蹈段落表演之时,往往会难以自制地将自己所经历的所见、所闻同作品相联系,试图找到情感的共鸣,继而滋生精神上的联想、想象,借以自我经验、人生经历,对这部作品加以补充、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了电影的思想内涵及其所富有的更为广阔、深刻的生活内容。舞蹈元素之抒情,在电影中大量使用,不仅丰富了电影剧情之叙事,还活跃了影像画面之语言,促进了剧情的发展与人物矛盾的激化。在电影《摆手舞之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那千丝万缕的情缘,紧密地围绕着民族舞蹈《摆手舞》的演绎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就像一场流星一般璀璨,但却无疾而终的爱情一样。该影片不仅爱情故事凄婉动人,还结合乡土风情、民族舞蹈等艺术形式,配之以悠扬的旋律、独特的展现形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酉阳风俗人情的视听盛宴。在电影中,女主角廖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音乐教师,她从土家族日常生活中逐步提炼与创造而成的民族舞蹈——摆手舞,是学生们经常学习的一种民族舞蹈形式。摆手舞或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生产活动,或展现其打猎活动,或表现其日常生活形式。而廖芸与男主人公覃秉坚自幼相识,也曾共同学习过摆手舞,正是这种不解的情缘,使二者于多年后再次邂逅,并演绎了一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再如,在电影《夜宴》中,舞蹈已经超越了视觉语言形式,同剧情深刻地融合于一起,深刻地传达了各人物的情感变化。当跳《面具舞蹈》时,太子的舞步、肢体十分放松,并无规范化的动作,一切都乐而动,这展现了其内心超然洒脱的心境和世无争的心态。而当在夜宴献舞之时,太子舞步沉稳而猛烈,极具节奏感,肩部不停地发力,扭动着身体,展现了他内心的动荡与情感的复杂,也体现了其复仇之心。再如,《英雄儿女》这部电影中,女主角王芳成为志愿军战士后,其内心的激动、兴奋难抑,就采用了一段朝鲜民族舞蹈传达了自我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之情。endprint

第二,舞蹈还能够衔接剧情发展,烘托场景氛围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电影主题。在电影艺术中,采用蒙太奇技术手法,将各种分散的镜头有组织、有节奏地加以拼接,构成一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影像,为观众带来生动而明快的审美体验,如此手法不仅提高了电影艺术审美价值,更使得观众从多角度、多层面欣赏民族舞蹈的美。如在印小天、张静初等演员所加盟的电影《花腰新娘》中,由十二个妙龄少女所组成的舞龙,赋予了彝族“烟盒舞”以全新的生命力,其将古老、传统的民族舞蹈同现代、时尚元素加以融合,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父权,代表着至高的地位,而在《花腰新娘》这部电影中,女子舞龙的壮观奇景无不展现出了花腰彝族独特而又古老的风俗,在他们的观念中,女性地位更高,她们向广大观众群体展现了花腰彝族自古而来独特的地域与民族文化风情,也进一步升华了该部影片的主题,烘托了花腰彝族独特的风俗与民族魅力。如此奇观赋予电影丰富的观赏性元素,也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感官刺激。

第三,舞蹈使得影片叙事成功地形成了“内”、“外”两大节奏。电影之“节奏”,就像是种具象的注意力,这并非单纯地控制各镜头间的时间关系,还必须掌握好各镜头的时间延伸,及其所激发并满足注意力运动的所有结合。舞蹈就像是在流动中的艺术形象,就像是一种“虚幻的、力的王国”,而非现实、肉体所生成的力,是由舞者虚幻而张力的姿势,所创造的力与作用,其有自身独特的运动规律,而该规律所需遵循的一点,即节奏。若没了节奏,舞蹈就如一盘散沙,成为了毫无意义的肢体动作。例如,在影片《夜宴》的片头,男主角头戴面具,手握利刃,时而翩翩舞动,时而静若脱兔,而女主角舞姿如牵线木偶一般,时而轻盈、时而沉稳,越人舞的呈现将观众带到了五代十国时代。再如,《十面埋伏》中,小妹以其出色的舞蹈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批男士的爱慕。当电影开场之时,华丽丰富的舞台之上摆满了各式小鼓,鼓面上摆放的各种精致、美丽的花朵,此时,一位手揽琵琶的歌女徐徐登台,于悠扬、婉转的琵琶乐中迎出了翩翩舞蹈的女主人公,她优美的舞姿与婉转的琵琶声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使观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随后,当刘捕头提出要女主人公表演“仙人指路”之时,刘捕头采用豆子击鼓,女主人公扬水袖起舞,如此一动一静的舞蹈场景,深刻地推动了剧情发展,也为人物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当女主人公和金捕头被官兵追至花地之时,二人演绎了一场双人舞,同时混合着集体舞的互动,将这个打斗场面表达地有如一场盛大的舞蹈,使观众内心随之跌宕而起伏。

第四,舞蹈艺术营造了影片虚幻的空间,同剧情的发展和叙事的真实空间交叉并行。美学家普遍认为:“舞蹈是一种由虚幻的力所营造的景象,属于一种基本的幻像,就像一种动态的力之意象,而意象就是纯粹的虚幻空间下的对象。舞蹈演员所需要做的是营造出一种能够为我们实实在在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实体。作为电影感知客观世界的主观表现形式,舞蹈艺术依据事物的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对客观时空关系加以反映,而舞蹈作为一个虚幻的时空,是演员对时空感知之后的主观再创造,也是客观时空在舞蹈艺术空间中的二次构建。舞蹈与影片光影的结合,更好地拓展了空间,刻画了影片复杂而难以表露的真实精神世界,也将观众情绪成功地带入到了影片情节氛围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叙事格调。例如,在电影《黄土地》之中,导演借助于大段的民俗舞蹈艺术形式,渲染了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在影片中,苍茫而无尽的黄土地充斥着画面,与炽热的阳光合力,共同营造了一种沉闷而又压抑,枯燥而又乏味的氛围。影片中的人们日复一日地耕作于这片荒凉而又贫瘠的黄土地上,对于任何的事物似乎都缺失了冲动,然而,当狂放的“安塞腰鼓”震响起来之时,其热情似乎霎那间席卷了整片黄土地,引发了人们对于延安秧歌舞蹈的深刻记忆,为观众带来了一股生机与激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藝术与电影艺术历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爱上了舞蹈,而舞蹈艺术又为电影锦上添花,为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电影与舞蹈艺术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完美融合,方可将电影事业推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孟梦.影视舞蹈镜头语言之运动性研究[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2]贾琳.永不开败的花朵——由影视作品中的舞蹈而感舞蹈运用的多元化[J].时代文学,2009(05):391-392.

[3]牟强.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极具视听美感的阿根廷影片“探戈”[J].家庭影院技术,2000(11):126-128.

[4]聂乾先.以本民族的舞蹈语言表现本民族的题材——“民族舞蹈作品”的基本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05(02):225-226.

作者简介:赵武成(1985.05)男,籍贯:湖北武汉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有职称:三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表演。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电影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