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柳琴戏传承发展的危机与机遇
2017-10-26张伟
张伟
摘要:柳琴戏是我国戏曲大花园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柳琴戏既面临的发展危机和机遇并存。文章就新时期柳琴戏传承发展的危机与机遇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面对危机、抓抓机遇,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柳琴戏;发展危机;机遇
从清朝中叶至今2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柳琴戏经历了起步、传承、发展的系列过程,已经形成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戏曲体系。2006年,柳琴戏被列人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从地域范围看,主要曾经在黄淮海地区广为流传。但是,随着现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娱乐方式和节目日益多元化,传统戏曲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而逐渐萎缩萧条,有的甚至濒临消亡。
1.发展危机简述
1.1新媒体冲击的危机
现在已经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够看电视、玩游戏、唱歌、互动等等,休息娱乐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同时,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产品技术的兴起,让人们足不出户或是随时随地就可以欣赏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娱乐节目。新媒体具有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立体化展播和互动娱乐功能,不论是在汽车上、马路边、酒店宾馆茶楼等等,还是在家里、办公室,都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节目。因此,新媒体背景下,这些文化娱乐作品已经成为一种快餐文化。从观众对文化节目的需求来来看,他们希望看到精心安排设计,及时快速转换多个场景和推动情节发展的文化作品,而戏曲就往往难以做到。
1.2人才跨短缺的危机
随着剧团发展受现代文化娱乐泛化大背景的冲击下,剧团生存与发展变得雾霾重重,有的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从剧团单位来看,一般都是事业单位,要求凡进必考,而大多年轻人不爱戏曲,加上单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戏曲剧团的招考。有的剧团多年来未招纳进新人,已到了青黄不接、人才断层严重的田地。这样就导致愿意进来的人才留不住,想招考的人员却不愿考進来。特别是缺乏柳琴戏培训学校或是专业的柳琴戏的大学专业或专业课程,致使新鲜血夜难以补充进来。
1.3与需求脱节的危机
一方面,观众流失严重。随着电视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下多种新兴娱乐方式,造成戏曲观众大量的分化瓦解,变成了其他节目的观众迷。特别是青年人以时尚为荣,有的甚至盲目追星,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戏曲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内容上看,还主要停留在老作品老内容上,缺乏时代气息,对群众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从演出条件上看,各个基层地方的条件有限,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演出效果。特别是在柳琴戏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方面严重脱节[1]。
2.柳琴戏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艺术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戏曲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展发现,国家也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有关规定,为柳琴戏等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抓住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机遇,主要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2.1利用政策支持,大力开展戏曲活动
全面摸清底子,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戏曲的全面普查,掌握柳琴戏的发展经历、主要特点及分布区域、队伍建设、生存现状等等各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科学谋划,实现一个省市区一盘棋规划布局,整合柳琴戏相关的各类资源,坚持高位推动,整体推进,通过科学、规范、动态地管理,实现以柳琴戏为主打品牌的戏曲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如以“山东地方戏曲振兴工程”为例,该省创作60多部新剧目,其中27部地方戏,柳琴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地方还实施“一年一村一场戏”工程,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来抓,通过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模式,推动了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了演出队伍的专业水准,增加了剧团的经济收入,扩大了柳琴戏的社会影响力,留住了大量的观众资源[2]。
2.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针对柳琴戏人才纳入难、留住难的现实问题,建议探索创新人才引入模式,科学长远规划,有计划地招纳人才。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大专业训练提升力度。通过与专业院校合作办学、对口定向培养和进修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柳琴戏人才专业素质。应注重岗位历练,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用好柳琴戏传承人政策,引导和督促其履行职责,发挥积极作用。还可以探索实施“明星领军”工程,打造柳琴戏名人明星,以此带动一个剧团和一个剧种。加强日常管理与考核,奖优罚劣,压紧压实责任,提高经济福利待遇,达到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管得好的效果。
2.3深入发掘内容,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要加强传统剧目的发掘和传承。对于比较经典的柳琴戏剧目,应该全面广泛收集整理,保持其原汁原味,以此勾起中老年人的青春回忆,激起在外游子的浓浓乡愁,从而增加文化认同,提高当地群众对柳琴戏的认同感。其次,要加强原创剧目的创作。应密切联系地方实际、群众实际,加大原创作品力度,通过一系列符合当地实情,打造一大批具有个性特色的精品节目。再次,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对于经典剧目,应该利用高新设备采取全程录音录像。同时,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实地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用好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微信等多种媒体,采取全媒体宣传模式,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做好柳琴戏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真正从娃娃抓起。如按照层次建立柳琴戏网站,并在当地主流官网站开辟专栏。搭建“柳琴戏数字博物馆”,为柳琴戏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保障。充分发挥微信、APP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强大优势,将年轻的观众群体吸进来,真正方便群众观看[3]。
3.结语
综上,柳琴戏当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着力克服和解决所遇到挑战的基础上,要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充分利用良好时机,利用政策支持,大力开展戏曲活动,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深入发掘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做好传承与发展,为繁荣我国戏曲文化事业,不断探索努力。
参考文献:
[1]袁磊.新时期柳琴戏传承发展的危机与机遇[J].人文天下,2016,(08):65-68.
[2]李健.浅议鲁南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5,(22):50+52.
[3]高静.网络模式下柳琴戏的传承培育[J].戏剧之家,2015,(01):39+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