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

2017-10-26高虹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躁狂症病程有效率

高虹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2

前言: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属于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语言动作增多、思维奔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该疾病具有可缓解性、周期性的特点,发病期间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及他人的行为。目前,临床对躁狂症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控制其对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安全威胁,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然而,治疗期间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同样至关重要,其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为验证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疾病控制的效果及对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1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2.5)。病程为6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4.3±0.7)年;职业:农民3例、工人5例、教师7例、律师10例、医生9例、公务员6例。受教育年限(8.3±3.1)年;

观察组,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2.2)。病程为8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5±0.1)年;职业:农民2例、工人6例、教师10例、律师7例例、医生8例、公务员7例。受教育年限(8.5±1.2)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躁狂症医学诊断标准,同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患有严重肾、肝、心脏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另外,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教育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叮嘱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定时做好血压、脉搏、呼吸等常规检查。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足够的睡眠,及时对症处理临床事件。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安全护理。首先,保障患者所处环境安全、舒适,如果在发病期可以将其安排在单独房间。其次,为平抑患者情绪,房间色调应以冷色为主,平时可以为患者播放平缓、安静的轻音乐。再有,当患者出现攻击行为,且无法通过语言沟通制止,可以采取相应约束措施,但要禁止打骂患者。最后,定时巡视病房,以确保患者在监控视野之内;

(2)心理护理。躁狂者发病期间会出现情绪高涨、冲动易怒、情绪暴躁等症状,并且很难自制。此时,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控制躁狂症患者的关键,但要想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护理,就必须与其建立有安全感、信任、依赖的护患关系。首先,平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采用积极向上、鼓励性的言语,温和、亲切的语气与患者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情绪变化是患者病情变化的风向标,一旦发现患者情绪出现波动,需第一时间利用给予其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将不良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3)饮食护理。叮嘱患者规律饮食,禁止暴饮暴食,忌烟酒,禁止食用辛辣、油炸类食物。保持患者膳食均衡,叮嘱其勤喝水。对于拒食患者,需劝食、喂食,甚至鼻饲流食;

(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与家属躁狂症临床表现、疾病特点、危害等等,同时告知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及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以提高治疗效果。健康教育途径与方式可以通过:教育展板、教育手册、多媒体等等;

1.3 观察指标

(1)以护理前后患者BRMS(狂躁量表)、GAS(大体评定表)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標。其中,BRMS评分越低,则证明恢复情况越佳。GAS评分越高,则证明恢复情况越佳;

(2)以护理后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作为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但护理方法不同,将护理后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明显好转、好转、无效。其中,明显好转:患者的情感异常高涨、语言动作增多、思维奔逸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消失;显效:患者狂躁症相关症状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狂躁症相关症状基本无变化,甚至严重。总有效率=(明显好转+好转)/治疗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计算资料利用?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如果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BRMS、GAS评分比较

2.2 护理后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

观察组中,明显好转2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明显好转13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

3 讨论

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成,然而,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其更加被动。简言之就是及时对症处理临床事件,或者对并发症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更加主动,更具针对性、全面性,通过对患者的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护理干预后患者BRMS、GA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另外,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影响明显,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

参考文献:

张冬青.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04:116-117.

蒋凤丽.优质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22:219.

刘孟颖,朱妍.浅谈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03:161+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躁狂症病程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喹硫平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比较观察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很有效率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有钱!任性!有种挥霍叫躁狂!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