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救灾对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

2017-10-26朱映丽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躯体官兵研究组

朱映丽

【中图分类号】R1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02

地震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在地震灾难发生之后,救援官兵们需要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入灾区,面对死亡的威胁、严峻的自然环境和救援现场的震撼场景,救援官兵的心理压力骤然增大,尤其是在救援中目睹群众死亡,面对一些救援中的遗憾时,他们灾后往往会发生一些相应的躯体障碍和心理障碍。本文旨在对这种影响障碍进行调查研究,进而为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干预性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案。

一、地震救灾对救援官兵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对象

本文选取两组官兵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1)研究组

随机选取128名参加过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一线救灾的官兵,年龄跨度为18~31岁;军龄跨度为1~11年;职务:士兵98名(76.56%),班长19名(14.84%),排长及以上11名(8.59%);文化程度:初中39名(30.47%),高中62名(48.44%),大专及以上27名(21.09%);婚姻状态:未婚113名(88.28%),已婚15名(11.72%)。

(2)对照组

随机选取112名未参与过抗震救灾的官兵,年龄跨度为16~29岁;军龄跨度为1~11年;职务:士兵79名(70.54%),班长22名(19.64%),排长及以上11名(9.82%);文化程度:初中31名(27.68%),高中58名(51.79%),大专及以上23名(20.53%);婚姻状态:未婚94名(83.93%),已婚18名(16.07%)。

两组研究对象均为男性,没有明显的年龄、军龄、职务上的差异,并且参与救灾之前身体状况良好,无药物、酒精依赖、上瘾情况。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运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进行不记名形式的填表统计。问卷中包含躯体状态调查因素6个(骨骼肌肉、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生殖泌尿)和心理状态调查因素7个(睡眠、情绪、焦虑、行为、情感、盲语、其他)。问卷采取评分制,回答“是”记一分,回答“否”不计分,分数越高说明身心问题越严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身健康因素比较

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心身健康评分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躯体总分平均值,研究组为4.11,对照组为2.09,差值为2.02;心理总分平均值,研究组为3.16,对照组为1.37,差值为1.79;心身总分平均值,研究组为7.27,对照组为3.46,差值为3.81。这组数据对比表明,参与抗震救灾的官兵,躯体和心理均发生了显著的负面变化。

2.研究组官兵躯体状态与心理状态的相关分析

通过研究组官兵躯体状态与心理状态进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对照组官兵的躯体和心理状态,在汶川地震前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研究组参与过一线抗震救灾的官兵,则在躯体和心理上发生了显著的负面变化,其中躯体上变化相对心理变化较为明显,突出表现为的乏力、口干、失眠、易出汗,与此同时,不管是躯体上还是心理上,研究组官兵的各项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官兵的相应数值。另外,研究组官兵的躯体状态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之间也显现出了相应的关联性,除了心血管系症状与睡眠状态(0.11)、情感状态(0.1)、言语状态(0.15),消化系统与焦虑状态(0.14)以及泌尿生殖系与睡眠状态(0.11)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之外,其他的官兵躯体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躯体状态问题严重,会直接导致相关的心理状态问题出现,反之亦然。

二、抗震救灾对救援官兵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与预防

参与抗震救灾的官兵,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自然的恶劣和工作的压力,躯体和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其进行预防与干预。不只会对救援官兵的个体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还会对整个部队的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给部队的安全埋下隐患。对于抗震救灾中发生的创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一)心理创伤的预防

对于官兵在灾后心理上发生的变化,部队必须格外重视官兵抗压能力的提升,注重官兵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突破他们心理上的“舒适区”,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抗逆力,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救援任务中出现的遗憾是由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自身已經尽力。另外,要做好官兵的心理训练,通过一定的按时训练法和情绪脱敏法,帮助官兵进行情绪放松,降低官兵的心理应激水平;同时还可以组织救援官兵,进行团体心理活动,组织专业讲座、团体辅导,建立心理热线,鼓励官兵将内心压力宣泄出来,并通过在团体中的彼此交流,分享内心的感觉,分担彼此的悲痛,以此加大心理耐受能力,使他们的情绪得到放松。

任何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保证一定的持久性,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精神疏导的目的。

(二)适当的药物治疗

针对一些心理影响较严重的救援官兵,当单纯的心理辅导达不到良好的干预效果时,我们可以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心理学专业医师或者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注意控制用药时间,定期对官兵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当治疗官兵的意识清晰、精神症状消失,恢复病前的工作学习、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之后,应立即停止用药,以便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赖巧霞,邱俊才.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预防[J].中文信息,2014,(5):373,370.

刘洪.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2013,(11):14-14,15.

刘洪.大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12):197.

尚虎荣.武警官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3):157-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躯体官兵研究组
“维生素”大口吃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搬家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