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历水墨百草,百味人生

2017-10-26华南

中华儿女 2017年19期
关键词:百草花鸟画

华南

李历对书画的领悟,不是旧纸中的冰冷山水,而是鲜活的时代生机;他渴望传达的,也不只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陋室别韵,而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满怀希冀的田园生活

“自二零一三年初,近四年时间,我醉心于我的《百草集》。我爱平凡。我笔下的花草们,生在山,山不太深;生在田,田亦不肥。随处可见,真正‘寂寞开无主,随手可采。” 2017年孟夏,画家、东山书院院长李历在自己的《百草集》后记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百草集》是李历以传统中草药为主题的系列花鸟画作,2017年7月,由故宫出版社出版面世,《百草集》专题展也即将在中国故宫博物院举行。与此同时的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該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而制定。“一套原本只是想在创作题材上有所出新的个人创作计划,最终竟与传承传统医药文化连上了关系,融入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缘起·几经周折绘百草

李历的《百草集》,起先是源于一株铁皮石斛,而后又是因为园子里最普通的蒲公英。

2013年,李历为一位商界的朋友创作了一组以石斛为题材的花鸟画作品。铁皮石斛被称为中国九大仙草之首,其形状如兰又稍有不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创作这组作品时,李历非常用心,还特地找来相关资料学习,以便能捕捉到石斛与众不同的神韵。

而在《百草集》自序中,李历又记述了自己与蒲公英的不解之缘:“我画《百草集》的起因,说起来有些童话,竟是因我住的小区花园里的草丛中,生长着很多蒲公英。我常盯着那黄色的小花和小绒球发呆。看到这些生命力极强的小草,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吹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四海为家的她,虽然平凡却给人们带来福音。《本草纲目》记:‘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就是这蒲公英精神让我萌发要把它展现在画中。这种痴心一直缠着我,唉,真是老了老了返朴归真了吗?”

痴心也好,无意也罢,李历由此开始将鱼腥草、车前草、狗尾巴草、金银花、天麻……各种寻常亦或罕见的中草药一一入画。

其间经历颇为不易。中国传统花鸟画,大多取材形态优雅的植物花卉。千百年来,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题材,已经千百遍地被艺术大师们表现过,精品佳作无数,如果要以它们为创作题材,可以说只需向前人取经就足矣。可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中,不少植物品种都是前人从未表现过的题材。

有些草药不好表现,李历就深入山野乡村,分不同季节反复寻找观察。有时遇上药农,更要细细请教一番。例如天麻,其貌不扬,却是一味重要的药材。李历画了几次都不满意,偶然间听说一位朋友家养了一株天麻,便在开花时专程赶过去,静观花开,回来挥笔而就一幅充满灵性的天麻。又如茄子,作为蔬菜的茄子,其实也常入药,但李历始终画不好。一幅幅草稿挂在墙上,他每天看来看去不得其解,“有一天,一个朋友来拜访,看了墙上的画说:‘茄子就是茄子,你只要画出它本来的样子就可以了,何必要赋予它那么多内涵呢?一语点醒了我”。现在,呈现在书中的茄子色彩朴质,用笔简单,却让观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鲜活和灵动。

更大的劫难来自疾病。画到一半,李历突发性心梗住院,于是他暂停创作,安心治疗调养。也在此间,他切身感受到中医药之神奇之博大,于是开始读《本草纲目》,看《黄帝内经》,查《百度百科》,到农村采草药,行走数万里,“目的就是一个,要画出生动的《百草集》”。

李历常说,《百草集》是诸多友人关爱下才问世的,这其中就有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画百草时,李历曾随团到日本访问、办画展,回国后向赵少华汇报东京展时,李历又再次谈到自己在创作《百草集》。“这一题材引起了少华副部长的兴趣。她说:‘这既是一部很好的花鸟画题材,又是一部弘扬中华医药学的选题。她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与鼓励。更令我感动的是少华副部长在云南出差时,特地在旧货市场为我买了一套四本的本草图集。”

在《百草集》中,李历创作的《中华九大仙草》格外引人注目,他也将这幅作品放在全书画作之首。九大仙草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道藏》的记载:“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按此中标准,一些仙草现在实难得见。即便如此,他还是尽力而为,这不仅是求全,也是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国人对传统中草药的关注。

溯源·一生传奇归于山水

与《百草集》的淡然从容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李历绚烂多样的传奇人生。

李历生长在一个殷实富足、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并自幼得以接触京城里许多艺术家。到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家里拜访、在京剧大师梅兰芳宅上做客……很多常人难有的经历,都留在李历的童年记忆中。“不过长辈们的谈论都不记得了,当时太小,只想着磕头等着长辈赏红包。”六十多年后,李历笑着回忆道。耳濡目染,加上师长们的言传身教,使他的绘画水平不断获得进步,也为一生奠定了浓烈的艺术基调。

1970年,在贵州毕节农村结束了两年的知青生活后,李历被分配到毕节农机厂工作,担任机修钳工。不过,这份工作仅仅持续了不到三个月——单位组织知青篮球队参加纪念“遵义会议”的全省篮球比赛,个人表现突出的李历被驻扎在重庆渠县三汇镇的铁道兵第七师35团看中挑走,就此离开了毕节。一年后,他又参加了八一田径队的南京选拔赛,并幸运地入选八一队,回到北京。1974年9月,李历被调至兰州军区体工队,一直服役到1984年底。在此期间,李历不仅成长为部队田径队的核心队员,更凭着丰富的比赛经验成为了田径队总教练。

从部队复原后,李历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工作,担任馆员,得以接触到很多不曾面世的艺术品珍藏。出版社办公室就在博物馆研究室的隔壁,空闲的时候,李历常常到隔壁串门儿,和那些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们聊天。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陶瓷专家、清史专家……这些在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的言传身教,使得李历的艺术品收藏知识和艺术家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影响他艺术修为的开端。endprint

20世纪70年代末期,集邮热已经开始在中国兴起。李历投入这股社会热潮,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自制首日封上面,过硬的绘画功底和精巧的艺术构思,使得李历设计的首日封显得与众不同。1984年,其自制首日封在《集邮》杂志上发表,从此在集邮界拥有了知名度。1985年,李历幸运地被国家体委选中,随团参加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创办的在瑞士洛桑举行的首届奥林匹克邮票展。出于礼节,各国代表团都给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送了礼物,中国代表团送什么呢?拿得出手的似乎不多……于是,李历便代表中国代表团手书了“团结、友谊、进步”六个毛笔大字送给主席,“被萨马兰奇称赞为‘当天收到最好的礼物,要永远珍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李历又加入出国热潮,赴法国留学。在巴黎,他一边打工,一边苦修法文,希望可以尽早摆脱最初的生存窘境。一个晴朗的午后,李历在巴黎地铁车站巧遇几位流浪艺术家,大家相谈甚欢,李历便盛情相邀他們到家中做客。几位艺术家在李历住处的墙上看到了他的绘画作品,觉得不错,纷纷建议他去参加当年举办的“法国秋季艺术沙龙”画展。最终,李历鼓起勇气参加了这次活动,“竟然入选,而且参展的画很快就被人欣赏并买走”,多年后,坐在清茗飘香的茶室里,回忆到自己的作品被买家贴上标识的细节,李历依然笑容满溢。

时间兜兜转转,来到2006年,李历终于有机会陪法国朋友到贵州农村搞公益扶贫。一到贵州,他顿时有一种回乡的惬意。空气那么清新朗润,山水草木如此亲近,“舒坦!”李历最终拿定主意留在贵州,并创办了“东山书院”,雅集会友,广结善缘。绚烂归于静美,他把贵阳当成自己叶落归根的地方。

修为·凡有生命皆美好

李历的花鸟画,曾经得到画坛名家刘奎龄、王雪涛、范曾等前辈的亲自指点,造型、用色和渲染均不落俗套,风格自成一路,加之早年便四方游历,本不习惯躲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其所营造的花鸟画境便多了几分生气,尤其玉兰和桃子,更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画的当代性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李历旅法多年,久居欧陆,视野自然并不局限于传统,虽然年过六旬,心态依然年轻。对他而言,传统中国画也好,西洋绘画也好,都只不过是为创作提供了创作理念和技法体系上的支撑。然而,绘画远不只是学术层面的问题,还包含更为重要的情怀。

艺术重精神,情怀亦不可或缺。从青春意气到矢志淡定,回望自己的一生,李历感慨——插队,锻炼了吃苦精神;当兵,磨练了意志;运动员,强健了体魄;在故宫工作,奠定了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出国,开阔了眼界,让自己对中国艺术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他一向乐于以不断的游历来拓展自身艺术视野,并长期坚持写生,师法自然,刻画鲜活生灵,作品样貌总是朝气充盈,予人以生机勃发之感,而在纯净的画面中,则蕴藏着李历一心向善的优雅性情。

从儿时白石老人笔下的返璞归真,到青年时贵州真山真水的陶冶,再至中年西方画派的影响,李历对书画的领悟,不是旧纸中的冰冷山水,而是鲜活的时代生机;他渴望传达的,也不只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陋室别韵,而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满怀希冀的田园生活。“但凡有生命的事物,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物。花鸟画为什么一定只能画那些概念里的梅兰竹菊呢?果蔬草药一样可以抒写,一样可以表现出那份优雅的禅心清韵。”

责任编辑 王海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草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百草枯到底有多毒
工笔花鸟画
农业农村部: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百草枯剂型改革市场前景及如何管理
今年百草枯注定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