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6焦小芳
焦小芳
高中学生对小说喜“看”厌“学”,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转变这一局面,让学生对小说喜“看”乐“学”呢?运用对比法教学小说,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还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小说呢?
一、小说情节对比教学
1.不同小说情节比较。小说的情节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如,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教师可用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与之对比,对比小说情节安排的差异。《项链》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讽刺意味浓厚;而《墙上的斑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通过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读者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种比较,让学生分清了传统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2.同一小说情节比较。在教学《老人与海》时,引导学生比较老人与大马林鱼和凶鲨博斗的情节:大马林鱼和凶鲨强壮有力,是海中的凶猛动物,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与强大的敌手展开激烈交锋,却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战胜强敌。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老人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进而领悟文章主旨,学习老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升华自我。
二、小说人物对比教学
1.类似人物形象比较。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范进与孔乙己进行对比。范进与孔乙己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但是他们身上的差异也十分明显。通过比较,学生对范进与孔乙己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教师让学生比较杜十娘与琵琶女的人格魅力。通过比较,学生明白杜十娘与琵琶女虽然都是旧社会底层的妇女,但杜十娘比琵琶女有觉醒意识,更具人性的光辉。杜十娘的死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怯懦轻生,而是一种不屈人格的体现,是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发出抗议的强音,成就的是一曲千古绝唱。
2.同一人物形象对比。人物的性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同一人物的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的王熙凤是个长相标致、先声夺人的角色;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荣国府》中,荣国府的王熙凤办事井井有条、有胆识、心狠;在《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王熙凤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在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特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多地搜集《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章节,通过不同章节中有关的事件对比,学生对王熙凤的性格特点的认识将更全面、透彻。
在教學《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让学生以火烧山神庙为分界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火烧山神庙之前的林冲逆来顺受,是一个安于现状、温柔恭谦的君子,这之后的林冲却走上了奋起反抗的道路。在《项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丢失项链为分界点,让学生了解玛蒂尔德的性格转变:丢失项链前的玛蒂尔德向往奢华生活、爱慕虚荣;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
在同一人物形象的对比中,学生也读懂了小说。
三、小说环境对比教学
1.不同环境描写比较。环境决定了人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现实的态度。《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孤苦,“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心态;《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及“那眼珠间或一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等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小说中环境的对比,能透彻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学生们的情感能被小说里描述的环境激发。
2.反面环境描写比较。“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孔乙己》全文似乎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哄笑之声迭起,但表现的却是一场令人心酸的悲剧。社会环境冷酷,孔乙己贫困潦倒,得不到人们的同情、救济,不会营生的他最终因为偷东西被打折了腿,从而悲惨地走向死亡。
《孔乙己》中,以大家的笑反衬孔乙己处境的悲惨。短衣帮麻木不仁,对孔乙己没有同情怜悯,相反却拿他的遭遇作为笑料来寻求片刻的欢乐;掌柜的唯利是图,在孔乙己被打折腿之后,念念不忘的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人物外貌、语言、行动、身份、地位、心理,比较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等。通过对比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辨析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蕴含的哲理。运用对比法教学,可以在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对小说喜“看”乐“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