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体验很关键

2017-10-26

财经天下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扫地音箱痛点

智能家居的普及速度,最终会取决于产品用户体验。

“也许有些产品会自然而然成为(智能家居)中心,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一个中心。其实无所谓,只要我们的产品好用,用户愿意把它放在家里面,长时间插电使用,我们就能够占据用户最多的使用时间。”唐沐认为,衡量产品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看用户的使用时长。

很多人会忍不住吐槽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没看出智能,倒像一个“智障”。比如卡到沙发下耗到没电,或者从床底拖出一溜灰烟就草草了事,又或者撞翻猫狗的水盆。

一名网友调侃,有次忘了关门,扫地机器人竟然“离家出走”,不光把楼道扫了,还随电梯下到了地下车库。不过,据说Neato新近推出的D7扫地机器人,有望改进扫地机器人界的诸多“痛点”。这款新品配有家居地图软件,用户可自行设定待清理区。

相比之下,智能音箱的痛点似乎一时间难以根治。目前,语音交互的最大瓶颈是语义理解。今年《财经天下》周刊记者曾体验过某知名厂商的智能音箱。在一间电话亭大小的封闭空间内,让其播放“李健的歌”,音箱对此指令置若罔闻,继续播放上一首高亢的民族女声。让其定闹钟,音箱则陷入尴尬的沉默。今年9月,记者体验另一款智能音箱,一个“停止播放”的指令,换个表达方式,音箱就无法识别,然后开始各种“卖萌”。

Alpha Go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击败世界围棋高手。但在最为普通的人类常识面前,人工智能的表现常常不如3岁儿童。苹果的Siri诞生时,很多用户喜欢对此类语音助手各种“调戏”,但通常两三轮对话下来,用户便失去了兴趣。一方期待的是自然交流,另一方回馈的却是所问非所答,怎么聊得下去?

这也难怪,语义理解需要开放的场景以及足够丰富的数据量。而将物理世界建模,听起来工程量又太大了。

所以,目前家庭语音助手都选择限制应用场景。出门问问CEO李志飞此前发现,在不同硬件载体上,语音交互的用户活跃度有很大差别。比如手机的活跃度低于1%,智能手表能达到20%,智能车载系统活跃度更高。所以,李志飞预计,未来最先普及的语音助手载体会是汽车,其次是无线耳塞或者智能家居,最后才是手机。

不过,智能产品的普及,还有一个隐性的前置条件——安全。用户体验好是一方面,支付安全、隐私安全同样重要。介绍小米AI音箱时,唐沐就曾透露,团队对于支付购物功能一直持谨慎态度:“如果音箱这么容易绑定我的购物账号,家人就可以随便去买。比如我女儿年纪很小,如果她知道音箱可以购物,这会是一种灾难。”

所以,在具备声纹验证识别技术之前,小米不太会推广电商功能,个别充话费等垂直场景除外。

而随着智慧安防系统进入家庭,有用户就担心,万一哪天设备摄像头等被黑客远程操控,个人隐私会被暴露。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两年前,在GeekPwn黑客嘉年華中,一半的挑战项目集中在智能家居领域。当时长亭科技一次性攻破7款智能摄像头,并控制摄像头运动方向,“窃取”已录入视频。

当然,信息安全是世界性难题。在物联网时代,我们大可不必因噎废食,但智能家居厂商确实要收紧神经,提高技术防御,为家庭用户提供放心的服务。

猜你喜欢

扫地音箱痛点
尾巴帖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扫地
磁无线音箱
藏在“抱怨”背后的商机
扫地扫到树上面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
好好先生
飞利浦SBM100便携音箱
竹子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