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汽车理想国

2017-10-25李显君

驾驶园 2017年10期
关键词:理想国汽车产业体系

一本《汽车理想国》,谁解其中味?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突破“大而不强”的窘境、建立汽车理想国,其前提是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大而不强的系统成因,而这个基础是用一个什么分析框架或理论呢?西方理论对于中国产业发展,一定有充分的借鉴。然而诸多中国的创新和竞争现象,西方主流理论却无法提供完美的解释。显然,李显君博士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和理想:建立中国情景下的原创理论。他的核心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建立一个中国情景下的产业通用分析框架,以此破解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系统成因,进而提出既大又强的对策和政策。本文由李显君博士授权《人民交通》杂志发布。

《汽车理想国》的写作动机,源于西方理论不能完美解释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现实,国内学者也没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现有关于产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指导原则,多半是建立在片面思考或单一理论的前提上。产业演化是多主体、多要素、多方式的融合过程,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理论的碎片化思想或理论的孤立抽象,难以解释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大而不强,也不能提供既大又强的系统解决方案,更不能为建立汽车理想国提供理性灯塔。

理性工具:产业演化整合理论

基于上述想法,我希望以此为起点,重塑一个理论:一个产业演化的整合理论,并借此解释为什么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提出如何实现既大又强的系统途径。这个理论,就是基于风筝体系六个要素所形成的整合能力,它揭示了产业演化的能力集合,以整合而全新的视角审视产业及企业的兴衰沉浮和斗转星移。它萧索了理论的抽象假设,生机了实践的具体现实;它排除了碎片化理论的树木,拥抱了多学科思想的森林;必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强大发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理性工具。

由于所掌握的数据和文献不全,以及本人研究能力的极限,本书所建立的理论及以此所做的分析难免挂一漏万,有失偏颇。但至少也能提出一个批判坐标,为建立更加全面合理的产业演化整合理论奠定一点基础。本书的一些分析可能让某些组织和个人不太舒服,但研究过程始终秉持科学和客观的态度,没有夹杂丝毫主观偏见,尽管一些判断和结论将受到未来事实的挑战。但心怀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理想及中华民族光复盛世的使命,我愿意接受这一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既大又强,首先必须具备“风筝体系”中齐全的六大能力;缺少一个能力,都只能是一个美丽梦想。不具备整合能力,正如现在可以成为最大,但永远不会最强。同时,随着竞争与技术的进化,以及时光的流逝,连保持下去都将是一个泡影!如果你不理解这一观点,请再阅读一下清王朝的历史。有人可能仍要辩驳:中国汽车市场总量规模全球第一无法撼动,何来不大?本书的主旨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大;如果不具备整合能力,未来中国全球第一的汽车市场将被国外品牌统治和瓜分。其次,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既大又强,还必须要具备世界级整合能力。一国产业的强大,不能仅仅囿于和沉醉于国内市场,还必须拓展世界市场疆土。清王朝又为此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镜子。

本书的使命是通过理性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成因,寻找既大又强的系统解决方案,最终为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建设并迈入汽车理想国奉献一点微薄之力。既大又强,只是一个过程和途径;汽车理想国,才是终极愿景和目标。

汽车理想国图景

在2035年前后,我国汽车产业建立起世界水平的整合能力,走出规模竞争悖论窘境,全面突破和掌控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同美德日等三国一起构成汽车强国的第一阵营。在电动、智能和网联汽车领域,中国企业将跨入领导者行列,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可与跨国公司一决雌雄。中国汽车产业会形成像今天智能手机、高铁、航天和通讯设备产业一样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再成为国民广受诟病,而是引以自豪的产业!

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5%以上,其中商用车仍是主导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95%以上;乘用车这一比率将显著提高,达到60%,比2015年提高15%。自主品牌企业牢固占据中低端市场,并将改变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瓜分的格局。基于目前整合能力基础,上汽荣威、一汽红旗(必须建立在解决本书第10章所提出的5个前提性问题基础之上)、长安CS系SUV、广汽传祺和吉利领克等企业产品,将成为我国自主品牌高端市场的领导者。先锋企业开始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跨国经营、跨国合资及跨国兼并,自主品牌国际市场销量将超过千万辆量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驰骋在发达国家的道路上。

到2035年,中国会出现1-2个年产銷超过500万辆、1个年产销400万辆和2个年产销300万辆自主品牌企业。也许有人会质疑,中国那时会通过淘汰重组,像美国一样形成3家左右大集团。但我认为,中国庞大的年销售规模是美国的2倍多,至少有6家集团存在。那些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建立创新体系和整合能力的传统和新兴企业,将消失或被兼并。国有汽车企业焕发新活力,民营企业生机勃勃;造车新势力的黑马将成为行业的新锐,将有一个百万级规模的企业诞生。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将衰亡或被兼并,一大批违背汽车产业及商业规律的造成新势力将在狂热烧钱和非理性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2035年后,世界汽车产业及技术的颠覆变革期将告一段落,汽车新的主导设计将形成,底特律模式将夕阳西下。我国汽车产业及企业都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平稳成熟期,创新以渐进式方式为主,在一个全新的技术轨道上建立新的整合能力;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像家电、智能手机、高铁和通讯设备一样,持续抢夺已有空间,开拓新疆土!

中国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图谱

6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化过程。回顾历史,其发展的关键里程碑有五个:1953年第一汽车厂建立,1984年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1997年新兴自主品牌企业成立,2005年传统汽车企业重启自主品牌轿车项目,2015年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徘徊和滑坡开始突围。面向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有两个关键里程碑:2025年自主品牌将实现质的突破,初步形成国际竞争能力。展望未来,2035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将实现质的飞跃,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了既大又强,汽车理想国至此建立。endprint

依据上述六大关键里程碑和整合能力,并考虑技术积累和产销规模,中国乘用车产业演化形成六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孕育期:1953-1997年。又分为两个阶段:(1)1953-1984年,自主品牌探索期。商用车引进前苏联技术,建立起自主体系,为发展轿车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轿车领域,分解国外产品,进行认真模仿,主要是手工方式,产销量很小。(2)1984-1997年,合资学习期。这一阶段,由于没有认清国外资本的本性和对自主品牌重要性认知不够,一汽和上汽等企业轿车纷纷停产,主要注意力发展合资企业,为国外品牌开疆扩土。但合资为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和管理学习提高了条件,特别是对汽车制造技术学习。这为后来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储备了知识和能力,吉利和奇瑞初期发展员工大多数来源于合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天汽集团引进日本大发成套技术,制造了我国首款量产的经济型夏利品牌轿车。

◎学步期:1997-2005年。随着1997年吉利和奇瑞进入轿车市场,我国开启了自主品牌发展新纪元。这两个自主品牌新锐充分把握了本地需求和消费水平,产品很快获得消费者认可,实现了快速发展。另外两个代表企业是长城和比亚迪,它们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也很快占领了市场。这个阶段,四家企业主要是模仿造车,甚至谈不上逆向开发,因为标准的研发体系都没有。整合体系更没有成型,主要凭经验一个一个摸索。由于体系不全,因此核心产品及平台体系没有建立,产品质量等问题层出不穷,发展也起起伏伏。

◎童少期:2005-2015。这一时期,上述四家自主品牌企业的体系逐渐成型,通过引入跨国汽车公司人才,逐渐建立起标准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但整合能力尚没有完全建立。产品开发模式从单纯模仿向逆向开发转变,并逐渐开始正向开发。在建立技术体系的同时,在管理上积极引入丰田管理体系,使整合能力有明显提高。但由于缺乏平台战略及体系能力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进入2011年这些企业市场销量开始出现滑坡或徘徊不前。首新兴企业自主品牌快速发展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驱动,传统国有企业自2005年纷纷发展投入自主事业,典型企业包括:上汽、长安、广汽、东风和北汽。其中长安由于从一开始借鉴福特等跨国公司的运营体系,从研发体系入手逐渐健全较强体系整合能力,使其获得较快发展,不到10年就成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军企业。

◎青春期:2015-2025。经过几年的思索和体系建设,2015年陷入低潮的自主品牌重焕生机,长安、吉利和长城等企业凭借新产品实现了快速成长。2016年长安、长城、吉利均突破了月销量10万辆大关,直逼二线合资企业。且这一年继长安在2015年自主品牌突破百万辆大关后,长城实现销售107万辆。特别值得一提的两个企业:一是广汽传祺,自2008年投入首款轿车以来,实现高速增长,2016年销售37.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95%,且在高端车上也有较好的市场表现。二是上汽集团,经历自主品牌徘徊和下滑后,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凭借荣威RX5一举扭转颓势,销量达到32.2万辆,同比增长接近90%。之所以实现这样好的增长,因为自主品牌企业整合能力已经形成,完全走向正向开发,从单一产品开发走向平台开发战略。到2025年末,会出现5个年产销过百万辆自主品牌企业,其中1个超过200万,1个超过300万辆。

◎壮年期:2025-2035年。整合能力实现全面升级,自主品牌将实现质的突破,初步形成国际竞争能力,整合产业会迎来像我国家电在国内市场趋势外资品牌的初步格局。到2025年末,会出现2-3个年产销200万辆自主品牌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新能源汽车将获得充分发展,并将出现2-3个国际领先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也将获得大发展;造车新势力经过市场洗礼和技术积累,很可能杀出几匹黑马,就像1997年吉利和奇瑞出现一样。但如此同时,个别传统大汽车企业不但自主品牌将消亡,企业自身也将被兼并重组掉。

◎成熟期:2035年——。自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世界级的整合能力完全建立起来,自主品牌实现质的飞跃,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可以与跨国公司一决雌雄。汽车理想国正式建立,详见上文描述。

理想之路并非平坦

市场的角逐总是一个拉锯战。一方面,竞争者永远不甘心退出市场,总要奋起反击。另一方面,阶段性成功或在某一个市场成为主导者后,企业及政府往往会心生傲气。中国汽车企业在迈向理想国的征途上,定会曲折反复,必须冷静对待短期的成败,以更长远的眼界和宽阔的胸怀图划艰难和美好的未来。

我国汽车行业在创新应变的同时,一定要抓住产业及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否则,会在应对各种纷乱的变化中失去竞争资本。当前全行业最迫切的问题是:从工业“几点零”、“第N次工业革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概念炒作及泛滥潮流中回归竞争力本质。要清楚,什么是体,什么是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要应用,但仅仅是工具而已。如果我们不能基于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建立优秀的体系和模式,再好的工具也无法改变竞争面貌。

美国用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和GM事业部管理体制,拥抱了新工业革命或使工业进入了新纪元;日本用质量管理和丰田生产方式,拥抱了新的时代;德国用工匠精神和精密的机械体系,使其进入了主流世界;韩国用扎实的模仿和技术体制拓展了一片空間。

国内外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都存在正负两个方面。但就我国汽车产业而然,政府的这两个方面都十分显著。它主导创立并有力地推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也深深制约或阻碍了这个产业发展步伐。特别需要在本书结尾处再强调三点:一是长期的过多争论丧失了很多宝贵时机;二是对国内资本严格准入限制抑制了竞争活力和创新精神,并将很多社会资本推向了房地产和金融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政府要从年年月月的顶层设计和没白没黑的长远规划中拔出来,画饼更要制饼。规划固然重要,但机制设计和具体措施更为重要。endprint

当前,我国还处在体制、经济和产业的过渡期,新旧观念和新旧思维交织在一起,企业和政府过往的一些错误可能还会反复再现,比如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准入限制、企业盲目高端化和多元化。迈克尔 波特指出:“今日世界需要大政治家、大企业家,而不是大管家。”这句话同样适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在这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有时管理得太具体,杰出的企业家太缺乏。

产业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合能力必须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持续升级。因此,企业和政府必须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调整自身的战略和策略,特别要找准关键问题及其所在。决不能用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也不能超越阶段用未来的标准治理现在。因此,中国政府的技术标准一定要切合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阶段,并充分考虑自主品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理想指待可期

中国汽车产业60多年的发展,尽管它没能像韩国和日本汽车产业在40年内就建立起整合体系和国际竞争力,与汽车强国相比仍然大而不强;但相比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值得国人自豪。一方面,建立起从科研到设计、制造、销售及后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商用车领域拥有属于我们的市场,这是实现既大又强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既大又强及建立汽车理想国带来了曙光。

历史,永远是未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理想可以跨越,但能力需要持续积累。中国汽车产业图强未来,首先必须梳理和认清过去的曲折历程,认真总结问题和教训。只要我们能够规避本書基于风筝体系所分析的问题,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把握好未来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和技术轨道演化方向,就能够建立起世界级整合能力。尽管在未来的征途上,还会遇到曲折与坎坷,一些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但凭借已建立的风筝体系国际化整合能力,中国汽车产业一定会像我国家电、智能手机、航天、高铁和通讯设备产业一样,实现追赶和超越!

中国汽车企业,穿洲跨国,占领世界市场,20年后建立汽车理想国有待可期!无论世界科技如何革命,汽车产业如何变革,只要我们坚持三种精神,就一定能够因应时变,图强未来:

望天瞩远:以创新精神,准确把握汽车技术及产业变迁方向。

踏地深耕:以工匠精神,精心打造风筝体系的六大整合能力。

宁静致远:以恒远精神,潜心经营竞争力的本质。

最后,我想用另外三句话来概括本人十余载曲折研究的结论:

一个民族和一个产业的沉沦都离不开两点:自大与自卑;自大使人无视问题,自卑使人无法进取。

一个民族和一个产业的振兴也离不开两点:远拓与深耕;远拓充满创新精神,深耕秉持工匠精神。

新的历史序幕,已经为中国打开;新的时代曙光,已经为中国喷放。

汽车理想国,正在招手致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想国汽车产业体系
理想国叠影之魅
大理:梦游理想国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大理,抵达自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