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医学中医师承教育

2017-10-25陈林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规范化

陈林选

【摘要】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的反复检验及临床实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逐步成长和完整起来的,是各个医家、学派共同努力的丰硕成果。名老中医经验告诉我们:师承教育工作是解决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中医成才的捷径,作为一项政府的重大智力投资工程,需要关注导师的遴选、继承人的选拔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等几个因素;对于继承者更要于跟师前在思想上锤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学风,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才是做好跟师学习的关键。通过分析师承教育优缺点,提出完善师承教育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师承教育 规范化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256-0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 千年以来,中医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国家鼓励发展中医药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师承教育是亘古至今运用最广泛的继承、发展医学的方式。是准确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证经验唯一形式,传统中医药教育模式以师承传受为主要培养人才的形式,培养了众多名医大家,为中医药学的延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獨具特色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已探索了在院校教育中引入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培养模式,开展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等师承项目,实现了师承工作与临床专业学位的衔接,并将师承教育融入了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中。但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还不能适应社会特别是基层对传统医学人才的需求。作者认为应当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传统医学师承教育,调动指导老师和继承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关师承体制,以实现传统医学师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国家传统医学中医师承教育做以探讨,请商榷。

一、科学的选拔继承人和指导教师

继承人应以高中文科毕业生为好。文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医药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功底扎实的人往往思维辨解能力强。因为辨证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因此,选拔中医继承人时应以高中文科毕业生作为最低起点,组织古汉语,哲学等文科方面的知识测试。对于继承者更要于跟师前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准备。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学风才是继承老师学术思想的关键。

二、学习时间

目前,国家在中医师承教育发展历史上无论在政策上在还是资金扶持力度都是比较大。在中医学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学派传承”长期以来作为中医药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中医学的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一对一教育模式也明显存在人才培养数量有限,有他不足的地方。现阶段社会团体举办的中医师承业余学习和政府举办的集中式的中医传统师承教育1年理论课学习,2年跟师学习,虽然培养数量比较大,但从目前大多省出师考核结果看来,通过率比较低(30%左右),紧接的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应该更低,成才人数较少。因此,举办中医师承基础理论课学习2年,跟师临床实践学习3年符合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即集中两年时间打基础,3年跟师学习,必定事半功倍。大大缩短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周期。也可将传统医学中医师承教育纳入国家正规教育,承认学历。

三、中医师承教育应有规范的教材

1.全国应该统一组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方面的专家统一编写教材。必须开设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

2.应当适当加入部分西医基础教材。中医药法明确指出: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医师在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可在医疗活动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诊治疾病。因此,我们在安排师承教学工作时,可以安排少部分西医课程。比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等,以便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我所用。

四、读经典、打基础

中医药法明确指出:中医药教育应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先辈们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当今还在延续。熟读背诵中医经典: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脉决》、《汤头歌诀》、《雷公炮炙论》、《药性歌括四百味》和《医学三字经》等古籍。让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材以原著为主,了解中医的渊源。再说,读原著,没有分水,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多水分。现在的教材里面有很多人为的错误,人为的复杂。

五、应用统一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各省考核标准不统一,评价体系不一样。出师考试通过率差别较大。无法律保护,培养的继承人互不承认,无法异地执业,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传统医学师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医师承教育体系,才能使中医师承教育延续发展,发挥中医特色,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王自立,刘国安.浅谈中医的师承教育[J]《西部中医药》2008,(01):38-39

[2]宋敏,张晓刚.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中医药》2012,25(1):61-63

[3]汪红兵,汪蕾,陈思,邓晋妹.中医师承教育浅析《北京中医药》2015 (10):830-8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规范化
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运行探讨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