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录播系统对教学发展的作用
2017-10-25毛靖添
毛靖添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大力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了智能高效的教育环境。尤其是智能录播系统的投入使用,促进了教师精品课的生成,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变革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使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加速推进了校园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对学校教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录播 教育云平台 直播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235-01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校依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逐步构建了智能高效的教育环境。尤其是智能录播系统的投入使用,使教学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一种常态。它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对精品课程积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研模式改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作用日益凸显,可谓智能录播助推教、学、研相长,它必将给教育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智能录播系统促进教师精品课程的生成
清华大学袁驷教授指出:“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智能录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传统录制课程,每次教师需耗费很大精力琢磨摄像并且还要在课上顾及摄像。智能录播系统投入使用之后,教师上课时只需一键就可实现自动教学实况录像,并且没有无效场面,准确表达了教者的意图,习者的需要。另外,课堂上没有了“外人”的存在,教师能更加专注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了解掌握授课对象的领悟状态,从而随时调整授课的节奏、进程。再有,授课者全身心投入状态有助于充分利用衍生的课堂资源动态处理课堂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的教学智慧。[1]智能录播系统让教学过程精细化,能够最大化地将教学过程中精彩、生动的场景展现出来,最大可能的成就一堂优质课,对促进教师标准化精品课的生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智能录播系统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名师、骨干教师是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了智能录播,学校不用再考量地点、时间等因素,只需确定哪些优秀教师进行授课观摩既可。授课教师在课前把课堂设计及有关的教学资料上传至录播系统平台,供观摩教师参考,让他们提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研究意识。[2] 听课教师在观摩室观看直播,或者在网络上观看直播、点播关注教学过程,实时体会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及其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专家以课堂教学实况为载体的辐射性引领,整合了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师课堂的共享和研究,开辟了一块以智能录播系统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阵地,使教师专业发展弛上了快车道。
三、智能录播系统促使学生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
“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线上与教师沟通。通过智能录播系统的教育云平台,点播自己要学习的课程,弥补课堂上学习的漏缺,缺课的学生可以在線上重现课堂内容,跟上教学进度。教师利用云平台开展“微格”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或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师生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成为可行。
四、智能录播系统变革传统教研模式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录播系统利用云台在校内可以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录播系统将课堂教学直播到每一个教师的电脑桌面,大家可以实时地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应变能力、授课方法和工作状态进行评测,结合提供录制的实录现场资料进行“微格式”分析研讨,使教学评比、质量评估更客观化,他评及自评更具有针对性。[3] 此外,“一室授课,多地共享”。教师还可以与他校教师进行教研互动,切磋教学技能,共享教学理念。网络教研的开放性使教研活动得到了延伸、升华,拓展了教研新渠道,增大了教研绩效,甚至变革了传统教研模式。
智能录播系统让科技与教育融为一体, 为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互联互通探究和实践的交互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应用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推进了校园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其对学校教学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冀燕丽.高校精品课程制作中自动录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44-45
[2]王晖.浅析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功能和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153-155
[3]温应才.智能录播系统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8:76-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