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第八册《毛茸茸的动物》说课稿
2017-10-25卢伟芬
卢伟芬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214-02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属于第二学段的水墨课。本课旨在要求学生在之前的基础上,巩固墨色的浓淡层次。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毛发的质感,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画家作品中,自我探究发现并学会用水墨技法表现动物毛茸茸的质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笔墨纸砚展开趣味性活动。学会欣赏水墨画,了解、掌握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尝试水墨画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并在神奇的墨色变化和技法运用中寻找快乐。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2.欣赏、感受水墨画的简洁生动的神韵,探究并尝试运用独特的表现技法画毛茸茸的动物。在体验中感受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艺术,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巧用水墨技法表现动物的毛茸茸的质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试一试和欣赏画家作品中自我探究发现画毛茸茸的方法,并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游戏激趣法、视频演示法、观察欣赏法、分析比较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试一试、评一评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入美术创作的乐园。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在师生问好中感受毛茸茸,通过摸一摸皮毛,感受不同毛质给人带来不同感受,通过图片欣赏不同毛质的动物图片,为待会用干、湿的不同技法表现不同毛质的动物有不同的效果打下伏笔。然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墨的浓淡干湿,复习巩固知识同时,也为下一步思考、尝试绘画方法做好铺垫。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在名作欣赏中领悟表现毛茸茸的技法。分干湿表现毛质,针对性的欣赏了当代艺术家韩美林的《狗》、清代虚谷的《松鼠》和韩美林的《熊猫》。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了解水墨画的特点:简洁概括的用笔墨表现生动形象的神韵。让学生在欣赏名家名作中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通过设问画家如何用干墨来表现“毛茸茸”的呢?学生在试练纸上试一试技法、尝试不同的表现技法,在尝试过程中探索出一些表现“毛茸茸”的技法,老师适时地总结归纳出干笔皴擦,丝毛等技法和湿笔破墨法。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出方法,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其创作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接着通过视频演示法,演示了松鼠的画法和一些毛质的表现法,降低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趣味。
3.探索实践,创作表现
首先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一幅鸭妈妈与鸭宝宝春游图,干笔皴擦表现大鸭子的毛质,湿笔破墨表现小鸭子的绒毛,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毛质可以运用不同的笔法表现。然后让学生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感受表现动物时,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大胆表现其形象,突出水墨的神似与韵味,而不要过于强调画得像。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用学到的技法大胆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表现童趣。
4.欣赏展示,评价激励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说自己的作品名称,夸一夸自己的作品。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在互评时应多说好的方面,说不好的时候要委婉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通过视频播放齐白石的《小蝌蚪找妈妈》的精彩片段激励学生跟着齐白石学画画,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五、说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学生有情感投入、有自我探究的过程、有对本课提出的困惑等,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作业环节时间预留短、面向学生的面不夠广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多地思考课本身,思考教学之本质,为了学生的一切,且行且研究,踏踏实实走好今后的每一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