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芭蕾舞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017-10-25李倩娜
李倩娜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大多数本科院校基本都构建了舞蹈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或者是成立了舞蹈艺术学院。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艺术学院,芭蕾舞是舞蹈专业的重要组织部分,芭蕾舞的教学方法也受到许多一线舞蹈教育专家的研究和重视。笔者就自身教学经验浅谈一下高校芭蕾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如:方式方法不科学、教学内容落后不合理、芭蕾舞课程设置单调等,以及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给广大一线芭蕾舞教师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 芭蕾舞 教学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204-02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在十五世纪文化复兴时期传入意大利宫廷,这是一种把舞蹈、情节、歌唱和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后在法国的十七世纪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于19世纪在俄罗斯达到了鼎盛。其400多年的历史,对全球世纪各个国家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高校舞蹈艺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芭蕾舞,是一种通过舞蹈表现出内心情感的一种舞蹈艺术,要求舞者把呼吸、感情、节奏和舞蹈连贯在一起,达到从内到外的美。本文笔者将对高校芭蕾舞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
一、我国高校芭蕾舞教学存在的弊端
1.芭蕾舞教学方法不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芭蕾舞教学手段太单一,在互联网+科技时代的今天,仍旧大多是采用示范的形式进行芭蕾舞教学,学生依旧是以模仿教师动作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体系,有些高校芭蕾舞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跳舞,而不会传授舞蹈。
我国高校芭蕾舞课程设置上,许多学校只追求课程的覆盖面積,学习内容,而不是从专业化的舞蹈教学角度来进行考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去设置课程体系,不仅仅要重视芭蕾舞教学的广度,更要注重教学的深度。如果一味的在教学中进行重复式的练习,就会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也不利于芭蕾舞教学目标的达成。
2.芭蕾舞教学缺少文化底蕴
在我国高校的芭蕾舞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重专业,轻文化教学。对于高校的舞蹈专业大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具备优秀的舞蹈技巧,更要具备深厚的舞蹈文化素养,这可以让学生对一直舞蹈作品具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心出发,真正的把舞蹈的精髓跳出来,从而把芭蕾舞跳出一个更高的境界。
3.芭蕾舞教材滞后
课程学习过程中,教材室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在高校芭蕾舞教学体系中,目前仍然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教材,许多高校就是沿用以前或者是一套比较随性的教学框架来进行教学,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欢随意进行调整,使得教学目标不清晰,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二、我国高校芭蕾舞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芭蕾舞一线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给予肯定
对于一个高校舞蹈教师来说,如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己都不能给予肯定的话,那势必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教学信心,也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进行示范教学,更要能把学生的情绪和感情带到自己所设定的情景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造性。
2.增加芭蕾舞文化教学
作为一个优秀的芭蕾舞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精湛的舞蹈技能,更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舞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会跳舞的机器,而是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到具体的文化中去,去体会,去感受,去体验真正的芭蕾舞,去享受芭蕾。
3.芭蕾舞教师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
芭蕾舞是一种加工提炼后的肢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反映的是舞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映,是对美的诠释。由于舞蹈学和其他学科都存在着深厚的联系,例如:心理学、文学、美学和音乐等学科都有着联系。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把各个学科的优势进行串联,并将其与芭蕾舞蹈教育进行比较式练习,通过借鉴美学、心理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来提高芭蕾舞的教学水平,从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芭蕾舞的学习能力。
高校芭蕾舞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兴趣团队的培训都是其教学的一种延伸,教师通过实战的训练和演出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累积表演经验,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舞蹈真正的落实到实战中去,这是对芭蕾舞艺术的一种无形的推动。
参考文献:
[1]罗宁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外芭蕾舞作品赏析[M].上矫立森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