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7-10-25蔡继琴
蔡继琴
【摘要】现今关于“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文献研究并不多见,定义上也未见确切,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及自身多年执教经验认为,究其根源,“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务须关注的是自主、创新两个重要元素。简言之,高中化学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即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投身学习,而非被动吸收,是要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意趣和美妙,促使学生思考、创新,真正学有所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87-02
一、“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概念
当前,我国学界主要将“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分为两种模式[1]。
(1)教师引导性的弹性课堂教学。该模式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通过不断变换角色来实现教学中“主持人”与“催化剂”的效果;
(2)学生自主性的弹性课堂教学。该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来突出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两种教学模式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形成这两种不同模式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弹性教学”。结合两种教学模式之后的“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有效提出问题、合理合作交流、创设教学情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要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构建“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模式,应从主体、分层、互动、实践几个方面出发:(1)主体,是要彰显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核心地位,转变被动吸收模式,这是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前提条件;(2)分层,旨在让不同阶段的学生均可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而避免因为过易、过难的问题致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3)互动和实践实质上互为交融,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互动、合作,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应用和奇妙所在,是增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转变角色定位,激发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的激发可以从兴趣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
(1)兴趣。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得以进行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得到激发,其学习效率便会出现显著提升,其主体性会愈发突出,这完全符合了“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教学理念[2]。因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有效利用一切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除学习兴趣外,学习方法同样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学生须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其维持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方法,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如分组实验等。
(二)分解学习目标,科学合理分层
分解学习目标,旨在通过不断完成小的目标,最终实现大的跨越,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方式极为有效,教师应引导不同水平阶层的学生合理的订立学习目标。
分层可以体现在教学中、作业布置中、课后评价及其反馈多个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及学习进度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确保水平稍差的学生能最大幅度掌握各重要知识点;作业布置也同样如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
(三)构建互动课堂,体味实践乐趣
一方面,教师不妨以化学史的讲述促使学生领略化学知识的奇妙,感受化学学习的意趣,拓宽学生化学知识广度;另一方面,不妨通过一些化学活动的组织和“鬼火”、“粉笔炸弹”等神奇现象的实验演示,提升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如此,不仅能实现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在基于“自主學习和弹性教学”的基础上,对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以及笔者自身多年执教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首先明确了“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的定义,随即从三个方面展开了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和弹性教学”具体策略的探讨。然受笔者学识与精力所限,本文所提之策略与结论均属基础,还有待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仅是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杨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自主教学法[J].南北桥,2017(8).
[2]尹芳娥.在自主学习模式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中外交流,20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