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7-10-25孙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孙杰

摘 要:阐述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及特质,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本文重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1]

一、核心素养概述

2014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并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并指出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六大素养,且从微观的角度将其具体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从该项研究成果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我们可以提炼出,学生所发展的核心素养即指学生需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需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其中,语言能力,即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数学文字的感知及领悟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学习能力,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文化品格,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才能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理解分析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想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抽象知识,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公式、符号能够变得形象化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质量,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的方式来展示知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对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本质、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生使用纸和剪刀等工具,进行图片的剪切和组合,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最终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演化的全过程,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轻松解决了学习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平行四边形的运动情况,以及一些生活中使用平行四边形的事例,以此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三、挖掘教材中培养素养的内容

人教版新教材编排很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因势利导,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

1.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情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影响,并不需要老师刻意教育和引导,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2.通过时事材料,进行时代精神的培养

像人教版新教材中有“卫星发射”、“申奥成功”的题目,这类题目就很有时代感。编排在教材,很自然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爱国精神的熏陶。教师在处理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在这一看、一说、一评、一议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3.借助操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5减6怎样算?教学时小组合作,教师要求学生拿出25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6根,想想怎么拿?学生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教学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種观点。

四、转变教学方式,深刻体会学生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感受,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认真分析规律变化,使学生形成自由性和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观察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举例“小鹿今年x岁,爸爸的年龄比小鹿大4倍,那爸爸今年多少岁?猜猜小鹿今年可能多少岁?( )A.10岁 B.5岁 C.20岁”学生可以以此来推算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五、建立具有总结性和配合性的课程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光是通过讲解数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的课程。将实践性的课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透过实践来运用数学,实现更好的数学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建立与数学相关的具有总结性和配合性的课程,将数学教师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或团队共同合作,一起总结和梳理与小学数学相关的内容,有效设计关于数学的学习主题,积极分享各自的教学方法、技巧、经验等,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还能使数学教学有效进行,充分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素养培养的圣殿。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素养逐步提升,使学生在充满愉悦教育氛围中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小溪.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器运用策略研究[J].教育视界,2016(04):19-21.

[2]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7-50.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