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学生管理问题初探
2017-10-25童超
童超
摘 要:学校出台的转专业政策,可以说是对“一考定终生”体制的一种补救措施。一部分学生确实通过这种方式圆了自己的专业梦,然而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转专业的热潮?转专业学生在进入新的院系后,学习成就、生活适应和人际关系如何?是否会有负面影响?针对转专业学生的政策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是否到位?值得沉思。
关键词:转专业 学习成就 学生管理
一、研究背景
中国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始于2002年9月的复旦大学,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节第二十一条中指出:“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
转专业管理政策政策的不断修订将转专业工作推向更加公平、公开、合理的轨道,然而随着转专业工作运行的日渐成熟,一些负性事件也不时发生在转专业学生身上。这些事件的发生,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转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技巧与途径。
二、分析与启示
了解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有助于更理性地处理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不惜抛弃1-2年的专业熏陶,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兴趣
当代大学生个性十足,他们有理想和追求,有独特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们兴趣广泛也不轻易盲从。由于入学前填报志愿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家长包办等原因,很多学生在入学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其他专业上。其它专业的吸引使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否定心理更加的强烈。
2.就业前景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导致毕业生人数每年在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接受高等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谋求好的职业,找到好工作。然而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自然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3.课程和教学因素
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一些院系可能存在诸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有些学生转到其他院系的主要原因是受某位教师的吸引,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学生选择理性不足的原因,然而也对学院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动因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性的负面因素,值得我们去思考。
(1)关注专业和就业前景,却较少考虑学习能力。
尽管在校大学生都经历过高考的磨砺,身心都已经发育成熟,具备了适应大学课程学习的能力,但高等教育传授毕竟是高深学问,很多学科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学好的,比如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高,中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和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好该专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考还不能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加上调剂录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更让很多人进入学校后产生转专业的想法。
(2)专业二次选择趋于理性,但对专业的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转专业的同学中有很多来自高考志愿专业调剂的学生。高考志愿调剂的同学将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专业作为自己转专业的目标专业,然而,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程度低,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在转入新专业后,学生对转入专业的预期与现实又存在了差距。
转专业后学生的适应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适应性难题。
(3)人际交往
人际环境和人际交往的适应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归属感。人际环境的变更,需要很强的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可能更多地与个人的交际能力相关,但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学生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4)学习成就
转专业后的学习适应情况是所有适应性要素最主要的方面,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这一要素直接影响着转专业的成效和学生的信心,在学习方面能较好地适应可以帮助和带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转专业适应。
(5)活动参与
转专业后,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和其他校园活动显著减少。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参加少,班级服务活动少,很难在评奖评优和党员发展中脱颖而出。積极参与班级和校园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人际关系的融合,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也可以让危机发生时,危机干预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状态。
三、有待探讨的问题
为缓解转专业后带来的管理难题,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4个阶段进行转专业辅导的建议探讨。
1.入校前开展有效的专业介绍
作为高校招生部门及负责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在招生宣传阶段,可以对考生和家长开展详细而有效的专业介绍,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主干课程、专业特色与发展、就业方向、转专业政策等,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有无偏科等情况与专业所需的能力要求加以分析评估,给考生以专业视角的指导。
2.入校后开展职业规划引导
对于进入高校后的学生,应不失时机地开展专业导论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到学习专业知识的角色中,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专业理想,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宣传专业课程学习,也可以将大一年级的班会团会更多地融入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宣传,利用班主任优秀学长学姐的成功案例,让新生在入学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为学生转专业提供更加理性的判断。
3.转专业期间整合资源保障转专业辅导的专业化
为使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学校各部门可以联合将资讯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将转专业辅导更加专业化。首先,通过各学院和教务处的联合,进行转专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并编辑成册,供有需求的学生参考。其次整合各方人力资源,通过选派院系专任老师做兼职咨询师,选派优秀学生做兼职的同辈咨询师,形成兼顾政策信息、问题评估、技术指导和专业探索全覆盖的咨询师团队。
4.转专业后建立长效的学业辅导和谈心机制
转专业学生在进入新院系后学习适应情况是所有适应性要素最主要的方面,院系可以在班级中选派优秀学生对转入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业帮扶,让转专业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新专业的学习。同时开展持续的谈心工作,入学初期,谈心工作主要围绕学业和生活适应开展;中期可围绕家庭和人际关系开展谈心;后期可围绕职业发展与成长就业方面进行谈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