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017-10-25黄晓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策略能力培养

黄晓娟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索能力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希望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而实施推行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化教学路线,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就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畅谈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自主学习探索 能力培养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30-02

一、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较为主观的学习模式,它是指学生应该主宰自我,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必须端正态度,锻炼学习能力并优化学习策略,实现基于内在机制主导的自控性学习过程。在小学自主学习过程中,它需要教师给出总体教育目标,并在目标背景下进行宏观调控和有效指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学习需要来确定学习目标,展开学习过程。所以说自主学习应该被视为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重在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基础素质能力,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这一点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成长十分重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形成教学意义,也极其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才要采用这种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探索能力与学习毅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弥补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间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庞维国就研究并提出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中1~3年级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集中力、记忆力、意志力与自我意识方面相对薄弱,无法形成计划性学习过程,也不能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节奏;而第二阶段为4~6年级,该阶段的小学生不但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也拥有较强的自控性,可以初步参与到自主学习过程当中。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实践策略

(一)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已经进入系统性认知阶段,它希望学生充分发挥自我逻辑思维能力,在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挥能力,形成良性教学过程。总体来看,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应该遵循“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输入——元数学知识认知结构核心内容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实践操作”这一教学流程,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的自主学习模式,助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如图1。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实践策略

基于图1内容,小学数学高年级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应该强调循序渐进,迎合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客观认知规律,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交流学习

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合作交流,促进他们的共同智慧发展进程,指引学生集体讨论思考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多角度、多元化方法,锻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感知与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形成自主学习知识总结体系

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知识总结体系,实现从教学到评价过程中间的有效过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优化逻辑体系,并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构建完整的自学知识网络,做到知识内化。

总结:

小学高年级数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过程中应该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的难题,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为他们在将来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过程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梁红秀.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15-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策略能力培养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